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活血化瘀”学说、治则及临床运用的进展血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历代医籍对血瘀学说论述甚详、对活血化瘀的药物和方剂也早就有丰富认识,特别近年来,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对血瘀学说的研究和活血化瘀治则的实验探讨及临床应用都获得了巨大进展。目  相似文献   

2.
中药熏洗的理论依据为中药性味功能和脏腑经络学说,利用中草药的热力和蒸汽熏洗,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腠理,起到开泄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温经痛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在对急性痔病的治疗中止痛、消肿、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符合现代肛垫学说.  相似文献   

3.
肾络癥瘕是根据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基础,结合中医络病理论和癥瘕学说而提出的病机理论.它结合了西医学关于肾脏解剖、生理、病理等相关研究,采用西医学微观检查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进行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进而逐渐形成中医与西医互参的中医肾脏病病机理论.肾络癥瘕属微型癥瘕的一种,是络病的病理产物之一,探讨肾络癥瘕并赋予其现代生物学内涵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而祖国医学没有"代谢综合征"的病名,根据其症状可归为"肥胖""脾瘅"等范畴,气络学说以形气转化异常阐述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以气络学说核心——"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以"运脾津"为治则,提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思路.文章基于气络学说对代谢综合征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医学大家喻昌曾言:"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诚然,隶属于"经络学说"的络脉理论发端虽早,但后人发掘甚少.所幸,自明清以来,一大批医学名家在络病的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至引起现代学者的重视.从现代对络病的研究材料来看,今人对"络病理论"、"络病学说"的认识已相当深入,但似乎还存在一些含混不明之处.本文试从此点入手,进行探讨,以求得学术之完善.  相似文献   

6.
曹恩泽出身于新安医学世家,其对新安固本培元学说、脾胃学说、活血化瘀通络法、"燥湿为本"和"化湿攻下"学说进行继承与创新,创立了"清补法""清降法""化瘀通络法"等中医辨治肾病的独特疗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7.
旨在深化络脉研究,在络脉分为气络与血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津络学说.认为津络是经络的一部分,与气络、血络相伴而行,以流通和渗灌津液为主要功能的、密布于全身的网络.气络以运行气机为主,血络以运输血液为主,气络、血络、津络三者功能上互补,结构上相伴,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络脉网络系统.本学说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引言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不但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基础,而且也是治疗学上的重要依据:“灵枢”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俞嘉言[2]也说:“凡治病不朗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这都说明经络学说的重要性。这一学说阐述了人身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内经曾记载[3]“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知识,肌肉神经的任何活动都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血管病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 ,是当今世界三大死亡因素之一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而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中风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活血化瘀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问题作一系统阐述。1 活血化瘀的理论基础1.1 微循环———络脉与活血化瘀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 ,也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对维持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学的络病学说中的孙络 ,作为循环中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与西医学…  相似文献   

10.
<正>气络学说研究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用药,从气的哲学属性、医学内涵、气的功能实现形式——气络不同层面展开。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及应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系统思维的桥梁,以"气—阴阳—五行"为核心的气分阴阳、列布五行、精气为灵、元气为始的气论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与祖国医学的气血学说紧密相关。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医务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对活血化瘀法进行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观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了活血化瘀法的实验研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治法,气血学说是理论基础。不少医运用它治疗顽症,收效甚佳。笔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调经种子治疗不孕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经》对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二者关系的认识,对比中医学与西(现代)医学在器官结构认识上的差异,认识络的实体。方法:通过认识《内经》心与心主的关系,结合有关对脏和三焦的微观结构认识。结论:在《内经》的五行学说理论中,心血管系统已经兼并了神经系统,二者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同一体,此认识是《内经》对人体解剖学的伟大贡献。中医学与西医学对器官的组织结构认识上的关键性差异,在于是否强调认为毛细血管网和神经纤维网是器官的基本骨架性主体结构,此差异体现在哲学上而不是在解剖学上。"脉络—周围神经系"也具有同一性,"络"的实体主要是毛细血管网和神经纤维网,它们就是络病的主要病位。  相似文献   

14.
气与气络学说的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也是中医药学术向现代整体医学体系发展的突破口。《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乃保持整体系统思维指导作用,"形而下者谓之器"乃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格物致知。将"形而上"的哲学整体系统思维与"形而下"的医学格物致知相结合,形成中医学以"气—阴阳—五行"为主导思想,以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为思维特色。"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是气络学说传承创新研究必须遵循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血瘀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临床许多疑难病症,正确地运用活血化瘀法常能收到显著的效果。笔者将其运用到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就活血化瘀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作为引起急性缺血性中风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是目前西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医学对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早有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阐释.毒损脑络学说和玄府开合不利学说是中风病病机的重要理论基础,亦能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支...  相似文献   

17.
从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血瘀形成的机理及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指出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强调活血化瘀药物应根据血瘀形成的始动因素辨证用药,常与益气、养阴、温阳、祛痰等法同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刺血络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关于刺血络法的论述,已初步形成了以脏腑经络气血学说为指导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针灸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书中所述,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法则进行分类整理,从刺血疗法的治疗机理、主治范围、处方原则、刺络部位、刺络方法以及刺络出血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循环和微循环,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和凝固性的一门医学分支。血液维持着生命,血液循环障碍乃至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由此可见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十分重要。尤其引入注目的是,血液流变学对祖国医学血瘀症本质的研究、对活血化瘀机理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一、血液流变学与祖国医学的关系祖国医学对流变性问题的认识是很早的。例如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就包括了很多的生物力学思想,其中的气血津液的中心——就是流变学。又如活血化瘀的理论,它的思想基础与现代流变学的理论极为近似。 (一) 从血瘀症认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尤可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分别从"大气下陷""痰饮""血瘀"学说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方面论述尤可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本病的发病多为气虚下陷、痰热阻络和血瘀阻络,分别以补中益气、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治则,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尤可教授治疗胸痹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深得患者信任和好评,理应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