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破裂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 ,4 7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 10余年 ,加重 10d于 2 0 0 2年 6月 2 0日入院。患者于 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 ,呈持续性钝痛 ,无发热和恶心呕吐。在外院按“胆囊炎”给予利胆药物治疗 ,效果尚可。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间断服药治疗。 1992年曾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 :T 36 8℃P 82次 /minR 16次 /min ,BP 12 5 /85mmHg ,巩膜轻度黄染 ,心肺正常。腹平软 ,肝脾未及 ,右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 ,右上腹触及约 8cm×10cm肿块 ,活动性差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弱。B超示胆总管囊肿 (8 8…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破裂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国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7(2):111
患者 ,女 ,2 0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包块、黄疸反复发作 6年 ,剧烈腹痛 1天入院。于 6年前开始 ,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 ,伴全身皮肤发黄 ,并发现右上腹部包块 ,进行长大 (约 5cm× 5cm大 ) ,进食后 ,特别是油腻饮食后包块可增大 ,腹痛加重 ,而饥饿或劳动后包块则缩小 ,甚至消失。未予特殊诊治。入院前 1天因进食油腻饮食突发上腹部疼痛 ,呈刀割样 ,以右上腹部明显 ,且发现右上腹部包块缩小。查体 :T 3 9℃ ,P 10 0次 /分 ,R 2 2次 /分 ,BP 10 / 6kPa。神清 ,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右上腹部稍隆起 ,肝脏触诊不满意 ,…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Nagoya大学医院外科在过去24年中共收治123例胆总管囊肿,其中5例(4.1%)发生自发性穿孔,病因不清,可能与胆道内蛋白塞子和胰胆管连接异常有关.该5例的年龄为9月~8岁,均有腹胀、疼痛、恶心和呕吐症状,4例有发热,2例有黄疸,均未能扪及胆总管囊肿的块物.术前化验检查示血清胆红素值增高5例、血清淀粉酶增高1例、GOT增高3例和GPT增高1例.术前确诊3例,依据腹腔穿刺所得的胆汁和超声扫描提示胆总管扩张的结果.均行急症剖腹探查,见穿孔均在胆总管与胆囊管交接处的前方,穿孔自针尖至6mm直径不等,在穿孔处置入T管,并作腹腔引流.胆总管均呈梭形,伴胆胰管连接异常.术后恢复顺利.第一次术后1~4月再施行根治术,切除扩张的胆总管以及胰内狭窄的胆管远端,作空肠肝管Roux-Y型吻合,术后良好.组织学检查示胆总管穿孔壁增厚,复盖有肉芽组织,后者的范围局限,穿孔处以外的胆管粘膜完整良好,近穿孔处的纤维肌层含有大而活跃核的成纤维细胞,血管丰富.讨论 1932年Dijkstra报道首例胆管自发性穿孔,此后陆续有病案报道.病理机制不明,推测可能与胆管壁先天性薄弱、胆管壁存有憩室或异常腺体,胆管内反流的胰液刺激其粘膜以及胆管病毒感染有关.胆管自发性穿孔与穿孔性胆总管囊肿是不同的疾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破裂诱发分娩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 ,女 ,2 5岁。因第二胎孕 38周 ,突发上腹部疼痛 3d ,伴阴道流血半天入院。既往没有右上腹部隐痛、黄疸、腹部肿块等病史。腹痛呈持续性 ,阵发性加剧 ,伴畏寒 ,发热。查体 :体温38 6℃ ,脉搏 10 2次 /min ,心率 2 6次 /min ,BP :11/7kPa ,急性病容 ,全腹压痛及反跳痛 ,以上腹部为甚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消失。WBC :2 1 2× 10 9/L(N :70 % ) ,RBC :3 85× 10 12 /L ,Hb :99g/L ,PLT :2 0 2× 10 9/L。妇科情况 :规作者单位 :5 2 10 0 0 潮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律宫缩 ,宫口开全 8cm ,胎心音 15 0次 /min ,胎膜破裂 ,羊水流出 … 相似文献
6.
黄秀川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0):956-95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几年报道日益增多,其发病原因、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破裂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18岁.阵发性上腹部疼痛48 h,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心率快,在100~120次/分之间,无皮肤及巩膜黄染,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全腹部压痛,以右上腹及右下腹为显著,无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血常规检查:WBC:16.5×109/L,N:0.85,L:0.12.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 ,1 8岁。阵发性上腹部疼痛 4 8h,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 :体温正常 ,心率快 ,在 1 0 0~ 1 2 0次 /分之间 ,无皮肤及巩膜黄染 ,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 ,全腹部压痛 ,以右上腹及右下腹为显著 ,无腹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 ) ,肠鸣音弱。血常规检查 :WBC:1 6 .5×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少见病,癌变更少见,现报告1例。周××,女,29岁,两年前因胆总管囊肿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反复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及皮肤、巩膜黄染,抗感染治疗好转。此次因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入我院。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伴结石、胆总管囊肿癌变可能。CT显示肝内多发性囊性病变。1989年1月20日手术探查,术中见肝肿大、充血。胆囊空虚,壁增厚。囊肿与空肠吻合口下方胆管触及一坚硬肿块,十二指肠覆盖其上,呈浸润性粘连。分离粘连后行肿块冰冻切片检查结果为胆总管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2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6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癌变9例,内引流术后癌变11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其中15例表现为化脓性胆管炎,5例为上腹部包块,均伴乏力、消瘦。原发胆总管囊肿癌变9例中7例行ERCP检查,其中6例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手术方式包括剖腹活检术4例,T管引流4例,囊肿切除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囊肿部分切除、肝左外叶切除2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癌变主要位于囊壁18例,术后病理结果16例(16/20)为腺癌。术后生存期为4~31个月,平均12.7个月。结论胆胰管合流异常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病因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预后极差,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内引流术后更易癌变,对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推荐行新的预防癌变的手术方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侵及胰腺的病例考虑行囊肿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4岁。1985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且进行性加重,1986年2月右上腹疼痛,继而发现右上腹包块并逐渐增大,于1986年3月21日入院。发病后食欲欠佳,厌油,偶出现呕吐。畏寒发热,既往无特殊记载。体检: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右上腹可扪及-17×16cm左右肿块,质硬,边缘不清,固定,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白细胞15 900、N66%、L28%、E6%,尿胆色素(+),黄疸指数60单位、凡登白试验间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二所医院12年间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9例进行分析。全组术前确诊率97.44%.(38/39);手术死亡率5.13%(2/39)。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胆肠内引流(包括Roux-Y吻合,间置空肠)是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单纯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者术后四管炎发生率高达50%(4/8).故强调应按报切除部分囊壁、吻合口要足够大且位置尽可能低的重要性。胆管炎、胰瘘和应激性溃疡是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并就并发症的防治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对合并肝硬化者应谨慎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0岁、于7个月前因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卫生院保肝治疗,病情一度好转。3个月前发现右侧腹部包块,包块增大迅速,腹胀,再次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深,前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腹部偏右一巨大囊性包块,上下径28cm,宽20ccm,前后径13cm,包块使肝脏明显受压,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显示不清。Casoni试验阴性,血管胆红素109.4μmol/L,尿胆红素(卅),尿胆原阴性。经保肝支持治疗1周后剖腹探查见:腹部偏右巨大囊性包块,下端伸入盆腔光滑、无粘连,上端与胃、十二指肠、胰头粘连,肝脏受压脏面朝前隔面朝后、穿刺吸…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ytal choledochal cyst,CCC),又名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可以发生在除胆囊以外的肝内、外胆道的任何部位,扩张的胆管形态主要有囊形和梭形两种.近15年我们共手术治疗CCC 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9岁,农民。6小时前突然下腹部剧痛,并向全腹扩散,持续加重,伴有恶心,呕吐3次,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入院。既往有大便秘结史。体检:BP6/4kPa,P124次/分,R28次/分,T38.SC。腹部饱满,全腹肌紧张呈板状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尤以中下腹部为甚,肝脏浊音界缩小,未闻及肠鸣音,腹腔穿刺抽出混浊含肠内容物的液体。X线检杏:隔下见游离气体。术前诊断:(1)消化性溃疡病穿孔;(2)美克尔想室穿孔;(3)中毒性休克。手术探查:乙状结肠近直肠前壁肠系膜对侧,距腹膜反精4cm处有一ZcmX25cm纵向裂口,创缘整齐未… 相似文献
16.
<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是小儿较常见的胆道畸形,女性多见,常合并胆管炎,癌变率较常人高10~20倍[1]。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是目前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法,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瘢痕较长,影响术后康复,容易引起粘连等并发症[2]。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小儿外科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2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儿中男8例,女13例;3~13岁。患儿均有反复上腹部疼痛症状,16例伴腹胀,其中10例腹胀明显并时有呕吐;6例偶尔出现皮肤、巩膜黄疸。术前均 相似文献
17.
赵亚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2):144-144
1.资料:病人,男,1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2d”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部轻压痛,腹部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WBC:17.5×10^9/L,N96%,GPT:202U/L,GOT:107U/L,总胆红素78 μmol/L,直接胆红素47.3μmol/L。HBSAg(-)。B超提示:胆总管囊肿,胆囊炎,未见结石;核磁共振提示:胆总管囊肿(Ⅴ型?),胆囊正常,胆管内未见结石。临床诊断:胆总管囊肿伴感染、胆囊炎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肝脏质地良好,胆总管明显增粗囊壁增厚,呈球状扩张,最大直径5cm,未及明显结石。术中仔细探查未发现胆囊组织,剖开胆总管向上探查也未发现胆囊管汇入口。考虑存在胆道先天畸形,胆囊缺如可能。遂行术中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发现,胆总管囊状扩展,最大直径5cm,下端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未见明显狭窄。向上探查发现胆总管于入肝前明显缩窄,入肝后又明显扩张,呈囊状,直径3cm,左肝管与右前肝管及右后肝管分别均开口于此囊壁上。胆总管未发现其他开口。整个肝内外胆管均未发现结石。术中诊断:肝内外胆总管囊肿伴胆囊缺如。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与空肠R-Y吻合。术后恢复佳,10d后治愈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5岁。于1987年9月24日入我院内科.入院前3周曾因足月妊娠突发右上腹部绞痛伴呕吐2天而疑“临产”,在当地医院行剖腹产术。术中未见腹腔内有积液或其它肿物。产后亦无腹痛、黄疸或发热现象。术后第二日起逐感腹胀,第五日加剧。经检查发现腹腔内有大量腹水,B超提示肝静脉狭窄而转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儿年龄均小于4岁,平均年龄23个月。临床表现为胆胀,腹痛,呕吐及发热,同时有全腹压痛,10例术前经腹腔穿刺明确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其中5例经B超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6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3个月左右再地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与胆道梗阻有关,对小婴儿有腹膜炎表现,全腹压痛并以右上腹为著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检查,急诊治疗宜选择囊肿外引流术,而后再行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例1男,2 8岁。因反复上腹痛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半个月入院。伴恶心、纳差、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症状。体查:右上腹稍膨隆,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肋下三横指,质偏硬。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 4 6.7μmol/L,结合胆红素5 1.0μmol/L,碱性磷酸酶4 0 6U/L,谷丙转氨酶2 1 3U/L,谷氨酰转肽酶7 3 3U/L。甲胎蛋白<2 0μg/L,癌胚抗原3.9μ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淀粉酶1 5 6U/L,尿淀粉酶3 7 6U/L,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B超检查示胆总管囊肿。手术探查见胆总管扩张1 4 0mm×9 0mm×8 0mm,张力较大。打开囊肿见后壁肿块,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