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典型、非典型及特殊类型肝脓肿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11例)对117例肝脓肿病灶进行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观察肝脓肿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肝脓肿病灶穿刺抽液(62例)及手术检查(29例)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7例中二维超声显示典型肝脓肿病灶91例(77.8%),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较低,呈无回声液化、坏死或呈蜂窝状结构;非典型肝脓肿病灶22例(18.8%),均呈不均匀低或中等回声;特殊类型肝脓肿病灶4例(3.4%),肝内均可见"气体样"强回声。术前二维超声明确诊断肝脓肿106例(90.6%),诊断不明确11例(9.4%)。二维超声诊断不明确的11例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从周边开始增强,门脉期呈不同程度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病灶内始终可见无增强区,均诊断为肝脓肿。治疗后复查,117例中91例肝脓肿病灶仍存在,26例病灶减小或消失。结论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脓肿病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是对肝脓肿患者诊治首选的影像学方法;二维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不典型肝脓肿病灶可行超声造影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肝脓肿患者的常规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不均匀团块状回声,内部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厚壁,内壁粗糙、不光滑,呈"虫蚀状".超声造影特征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快速环状或整体增强呈蜂窝状.结论 超声造影是检查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其在肝脓肿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04/2006年超声介入治疗多发肝脓肿1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其中9例给予穿刺治疗,男7例,女2例。年龄33-62(平均47.2)岁。脓肿直径最小者4.00cm,最大者9.60cm。单发10例,多发脓肿3例。发病部位,肝右叶7例,肝左叶3例,混合性3例,均经B超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肝脓肿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13例均痊愈出院,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疗效确切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CEUS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肝脓肿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由2名超声科医师对病变的性质进行诊断。结果①常规超声:多数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为混合回声、内部血流贫乏。②CEUS:以不均匀、"网格样"及周边环状或结节样增强多见,61.76%(21/34)病灶动脉相与周围肝组织同时增强。等增强为最常见增强方式。41.18%(14/34)病灶在门脉相及延迟相出现消退,58.82%(20/34)未出现消退。CEUS更准确地评估了病灶内坏死区的面积。③读取造影图像后,医师诊断信心度和诊断结果一致性得到提高。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多样,大部分CEUS符合肝脏良性病变特点,少部分与恶性肿瘤相似。CEUS能准确评估病灶内坏死灶范围,提高医师对病变性质诊断的信心度及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脓肿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3例经确诊的不典型肝脓肿超声造影的增强特征,并联合增强CT进行分析。结果:不典型肝脓肿超声造影可表现为“花瓣征”、“蜂窝征”、肝段一过性增强,病灶造影后测值可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不典型肝脓肿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增强CT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病患者 5 7例 ,介入性诊疗操作 72次 ,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穿刺针并判断穿刺针与病灶的位置关系。【结果】72次操作中 ,三维超声对针尖的显示优于二维超声 (P <0 .0 5 ) ,对针杆的显示与二维超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三维超声在判断穿刺针与病灶的位置关系时 ,信心水平明显提高 (P <0 .0 1)。 72次操作中 ,三维超声观察到 12次(16 .7% )操作中针尖位置不理想 ,需要重新穿刺或调整针尖位置。【结论】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操作中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脓肿的CT介入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肝脓肿的介入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T误诊为肝癌的肝脓肿患者的CT及介入诊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7例患者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6例行肝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结果] 18例肝脓肿的CT平扫均为低密度。14例CT增强扫描中,表现为病灶缩小征者5例,一过性强化征3例,蜂窝状强化征7例,延时强化征5例。18例肝脓肿患者均通过经皮穿刺活检得以确诊。7例患者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和6例肝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 未充分认识肝脓肿的CT强化征象是其CT误诊的主要原因,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引流术是肝脓肿合理而可靠的诊疗手段,肝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为肝脓肿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各种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资料完整的62例,其中30例经手术治疗,8例穿刺引流,24例经药物治疗后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结果:病变多位于右叶,单发居多,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其特征表现为①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多不均匀。②病灶腔内分隔呈多房及花瓣状。③脓腔内积气。④环靶征。⑤周围环状强化。⑥强化后病灶附近可见小脓肿。结论: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与病变进程有密切关系,采用平扫和强化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经口腔超声在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经口腔超声对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疑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PTA)患者进行经口腔超声(IOU)检查。结果:IOU诊断PTA27例,扁桃体周围炎(PTC)6例。28例穿刺或切排抽取脓液,5例穿刺阴性。IOU诊断PTA的敏感度为96.4%(27/2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IOU是一种诊断准确率高,图像直观,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是临床诊断PTA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介入超声在移植肝动态观察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肝内结构及胆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57例肝移植患者移植肝术后正常及并发症的超庐影像表现。【结果】超声诊断了移植肝急慢性排斥反应28例,复发肝脏病变15例,胸腔积液50例,腹腔积液42例,2例肝动脉血栓,2例肝静脉血栓,1例门静脉血栓及吻合口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7例胆道感染,对部分患者进行了介入诊断及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及介入超声在移植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超声表现不同,典型者超声表现为以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边界清楚,厚壁脓腔,呈环征;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脓肿壁环状增强,脓肿壁周围低回声环和脓腔内液化坏死区无增强.不典型者超声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模糊,呈低速血流、低阻力频谱;超声造影可见不均匀性增强,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病灶缩小征,周边一过性增强征,“花瓣征”,蜂窝样改变,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超声造影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的特点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治疗、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为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肝内低回声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中央持续性无充填,病灶测值减小,一过性周边增强;而"花瓣征"或"蜂窝样"改变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超声造影对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尤其是不典型表现的早期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在脏器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在临床急诊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出血患者均行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治疗,其中妇产科大出血19例、肾脏术后出血11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15例。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动脉超选择插管行动脉内介入栓塞或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微粒(PVA)、钢圈,栓塞过程在X线影像监视下完成。【结果]45例患者行供血动脉栓塞术或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有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在6个月、13个月再发出血,但量较栓塞治疗前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他病例随访均未再发出血,中远期疗效为95.6%。【结论】介入治疗对急性脏器大出血效果明确,在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列为首选,能达到止血迅速、彻底、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不影响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