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日趋普遍,母婴的HPV感染状况及其防治措施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1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DNA病毒。人类的皮肤和黏膜细胞是HPV的宿主细胞。HPV目前已经发现70多型,在生殖道上皮病灶中至少已经发现13型,其中最常见的是HPV6、11、16、18型。HPV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近10年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在欧美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在我国仅次于淋病。HPV感染后主要引起皮肤黏膜疣样改变,是皮肤黏膜的良性增生,但也可以诱发癌前病变及癌变,主要与HPV…  相似文献   

2.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可引起宫颈、阴道、外阴、肛门、阴茎、口咽等部位癌和癌前病变。HPV有200多种型别,其中约40种可引起女性下生殖道病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道湿疣。妊娠期HPV感染很常见,影响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3.
HPV感染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鉴定的HPV型别约有130余种,不同型别甚至不同亚型的HPV病毒其致病力不同,依据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可将其分为高、中、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如HPV16,18,45,46常引起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因此,对HPV感染进行检测和分型在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病情随访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与生殖道病变有关的HPV的亚型有近 30种 ,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高危型HPV主要为HPV 16、18型。我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技术[1,2 ] ,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HPV 16、18型DNA拷贝数量 ,以建立快速、准确地检测HPV16、18型DNA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 :收集 2 0 0 2年 8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妇产科送病理检查的宫颈病变活组织标本 (活检标本 ) 2 86份。另随机抽取 1991年~ 2 0 0 2年各种宫颈病变石蜡标本 35 1例 ,其中…  相似文献   

5.
<正>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概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属于性传播感染。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目前发现,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其中40个以上的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其引起宫颈癌的可能性,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分为高危型、疑似高危型和低危型。前两者  相似文献   

6.
        外阴癌(carcinoma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主要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还包括转移性癌。外阴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是因为75岁及以上老龄妇女外阴癌的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外阴的硬化苔藓病变等非肿瘤性上皮病变和高龄导致上皮细胞出现非典型性增生有关,并且50岁以上的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是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相关的外阴癌,VIN是其癌前病变,80%未治疗的外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进展为外阴浸润癌。  相似文献   

7.
寻常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种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与浸润性疣状癌和基底细胞癌有关。分化型VIN是一种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无关的疾病,与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有关,其预后不良。外阴尖锐湿疣和VIN均可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行宫颈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查。目前,HPV疫苗已用于HPV感染相关的外阴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女性肾移植患者发生下生殖道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阴道镜门诊应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12例肾移植患者是否合并宫颈、阴道、外阴、肛周等部位的癌前期病变;用凯普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中8例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结果:(1)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11例;(2)阴道镜检查宫颈转化区异常10例,同时合并阴道或外阴、肛周多部位病变8例;(3)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级5例,CIN1级及(或)宫颈HPV感染6例;同时合并阴道或外阴、肛周多部位病变8例;(4)HPV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5例,低危型HPV感染1例;(5)失访1例。获得随访的11例(6~66个月)均持续存在宫颈细胞学及(或)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无1例进展为浸润癌。结论:女性肾移植患者发生高危型HPV感染与下生殖道多部位的癌前期病变相当常见。高等级的CIN、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与肛周上皮内瘤变(AIN)的发生率高且消退缓慢。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而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n neoplasia,CIN)、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危型HPV感染常引起下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CINⅠ的发生。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相似文献   

10.
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包括HPV16)的预防性疫苗的出现给有效预防宫颈癌带来了希望。HP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预防持续性HPV感染的功效已被证实,但其预防作用是否能超过18个月以及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人乳头瘤病毒 (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研究发现 99%以上的宫颈癌存在HPV感染。HPVDNA检测能大大改进目前进行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细胞学筛查的有效性。目前被鉴定出的HPV类型已有 10 0种以上 ,依其致病性不同将其分为高危和低危两大类 ,高危型HPV如HPV16、18、31、33、35、39、4 5、5 1、5 2、5 6、5 8、5 9、6 8等 ,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相关 ;低危型HPV如HPV6、11、4 2、4 3、4 4等 ,常引起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人们已把目光聚焦在高危型HPVDNA的检测上 ,并用于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  相似文献   

12.
<正>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的闭合环状DNA病毒,根据致病力强弱可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主要与生殖器疣有关,高危型则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分析高危型HPV亚型感染对早期诊断和预防宫颈病变有  相似文献   

13.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癌、宫颈癌发生、进展及预后有关,特别是HPV高危亚型感染.因此HPV分型诊断对预测病变转归、决定治疗方法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特别是HPV感染的免疫治疗、HPV疫苗的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4.
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癌、宫颈癌发生、进展及预后有关,特别是HPV高危亚型感染。因此,HPV分型诊断对预测病变转归、决定治疗方法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特别是HPB感染的免疫治疗,HPV疫苗的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5.
2285例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 2004-10-2005-11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2285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57.1%(1305/2285),21种型别均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高危型感染41.0%,低危型7.2%,多型感染8.9%.2285例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4岁(11.3%),40~44岁年龄段下降到7.6%,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7.1%,常见型别为HPV16、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人群感染高峰在30~34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16.
近来,基于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证据,外阴癌可分为病因学上完全不同的两组,一组占外阴癌中小部分,发生于年轻妇女,组织学上呈基底细胞样或疣状,并存在有邻近的外阴上皮内瘤样变(VIN),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呈阳性;另一组为占外阴癌大部分的老年人。已有研究证明HPV感染是VIN及基底细胞样/疣状外阴癌的有关致病因素,HPV已知的E_6、E_7癌基因的表达能破坏细胞周期调节功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小DNA病毒 ,具有强烈嗜上皮性、高度组织和宿主特异性 ,可致人类皮肤和黏膜异常增生。目前 ,已知的HPV有 10 0多种 ,其中 30余种可从受感染的生殖道组织中分离出来。根据病毒致癌性的大小分为两大类 :(1)低危型HPV(非癌相关型 ,LRHPV) :包括HPV6、11、4 2、4 3和一些新型HPV ;感染LRHPV ,可导致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Ⅰ )和部分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 ) ,HPVDNA常为二倍体和多倍体 ,这种病变多能自行消退 ,几乎未见到感染LRHPV者发展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Ⅲ )或宫颈…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在 18 42年 ,Rigoni-Stern[1] 就推测宫颈癌的发生与性传播感染有关。到了 1974年 ,zurHausen[2 ] 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或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超过 75种不同的HPV ,大约 35种可感染生殖道粘膜 ,其中 13种与宫颈癌有关。根据HPV亚型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3] 。HPV 6、11型为低危型 ,HPV 16、18、31、33、35型为高危型。HPV 16型最常见 ,在至少 5 0 %的宫颈癌中能发现 ,大部分有关HPV致癌机制的研究都集中于HPV 16…  相似文献   

19.
FQ-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HPV 16、18型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124例异常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HPV16、18型感染状况.结果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45例,其中 FQ-PCR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18型DNA阳性14例(阳性率31.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38例,HPV16、18型DNA阳性26例(68.4%);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30例,HPV16、18型DNA阳性10例(33.3%);鳞状细胞癌9例, HPV16、18型DNA阳性8例(88.9%).组织学检查诊断CIN Ⅰ级67例,其中 FQ-PCR检测活检组织标本HPV16、18型DNA阳性28例 (阳性率41.8%);CIN Ⅱ14例,HPV16、18型DNA阳性9例(64.3%);CIN Ⅲ级11例,HPV16、18型DNA阳性8例(72.7%);鳞状细胞癌23例,HPV16、18型DNA阳性17例(73.9%).细胞和活检组织两种标本检出的HPV16、18型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54, P>0.05). 结论FQ-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18型感染,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在临床日常工作中采用.  相似文献   

20.
虽然外阴癌、阴道癌发病率不高,但年轻女性发病比例上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外阴癌、阴道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常规妇科检查时,尤其是对HPV高危型感染的妇女,应注意阴道、外阴的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外阴、阴道癌。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可从病因上预防相当一部分的外阴癌和阴道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