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操作筒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引流导管胸膜腔穿刺置管间断与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在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该院的符合标准的中-大量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间断引流组)及对照组(持续引流组),每组30例,在全身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胸膜腔穿刺置管的方法引流胸水,并定期经胸膜腔穿刺置管的引流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分别进行间断引流与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77±1.25)、(10.77±1.19) d,引流天数分别为(5.17±0.913)、(5.97±0.765) d,胸水完全消失时间(35.83±2.52)、(44.8±3.178) d,两组在状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微创的一次性引流管胸膜腔穿刺置管间断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面优于持续引流。结论在全身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微创的一次性引流管胸膜腔穿刺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操作简单、安全、可行,一次性引流管胸膜腔穿刺置管间断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优于持续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抗结核治疗同时,对40例中至大量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10万U,持续置管间歇引流。常规组间歇胸穿引流。结果:治疗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3.125,P<0.01),且治疗组引流更彻底。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一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 2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 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12月共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置管组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地松30mgQd口服4周,四联抗痨,观察其胸水吸收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置管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法,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41例采用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引流时间为3—5d,置管后虽1例出现少量气胸,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而常规穿刺组7~14d胸水吸收,2例发生少量出血、3例发生气胸。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6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186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水消失时间及3、7、14 d后胸水吸收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7±5)d,对照组(17±9)d,有明显差异;治疗组3、7、14 d胸水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7月共6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组均给予2HRZE(S)/4HR正规口服抗痨治疗。观察其胸水吸收的情况和观察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置管法治疗的患者胸膜粘连少、胸液消失时间早、胸膜增厚程度轻。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术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胸穿抽液;治疗组患者采用置管引流,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胸膜肥厚发生例数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置管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4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及胸穿抽液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以及胸液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置管引流82例结核性胸膜炎致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的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置管组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地松口服,四联抗痨。结果: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常规法。结论:加强引流管的护理,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置管引流彻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胸膜肥厚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均进行胸腔置管引流,观察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尿激酶。分别在引流前后检测胸腔积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和Ⅲ型前胶原,并检测胸膜厚度。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无明显变化,Ⅲ型前胶原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和Ⅲ型前胶原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的Ⅲ型前胶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胸膜粘连发生率和胸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胸腔积液纤溶活性,减少胸膜粘连并减轻胸膜肥厚,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和预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粘连的疗效。方法 88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IU+生理盐水20 mL,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方法同治疗组,化疗方法及其它治疗方法两组相同。结果引流总液量:治疗组(3461±531)mL,对照组(2889±476)mL,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出院时测胸膜厚度,治疗组(1.21±0.26)mm,对照组(1.61±0.39)mm,两组比较有显者性差异(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14%,对照组41%(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和预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有良好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深部热疗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胸腔积液为中等量或大量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微波治疗;热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深部热疗.治疗2周后对比2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热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深部热疗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76例)和女性组(79例),男性组平均年龄(45.7±15.8)岁,女性组(47.9±16.7)岁。结果男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以发热、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而女性患者中消瘦、盗汗、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更明显。男性患者多合并肺部病变,血性胸水多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特异。女性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药物副作用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且女性患者胸膜肥厚及包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男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女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由于自身生理不相同,其临床表现特点存在显著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差异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胸部X线或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等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用中心静脉置管持续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反应、胸水包裹发生率、气胸发生率,住院费用、治疗后3个月的胸膜厚度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经济、患者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5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予以口服和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78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的疗效、症状和体征、胸膜的厚度、胸穿次数、胸腔积液中的hs-CRP和AD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2%,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痛消退时间和盗汗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胸穿<3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胸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用药3d和用药后7d,观察组的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胸腔局部的hs-CRP和ADA表达。  相似文献   

17.
孙京涛  孙丽娜 《中外医疗》2016,(34):142-144
目的:研究胸腔导管留置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_2015年12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实施胸腔导管留置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治疗;对照组经 B 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为(1103.8±276.6﹚mL,低于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量(1763.2±234.5﹚ml(P﹤0.05﹚;研究组胸水消失时间为(7.3±2.6﹚d,短于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2.4±3.2﹚d(P﹤0.01﹚;研究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16.7%(P﹤0.05﹚;研究组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P﹤0.05﹚。结论胸腔导管留置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显著,引流胸液量大,胸腔穿刺数较少,胸水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务敬 《医学综述》2014,(15):2838-284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在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肺功能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解通利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的临床疗效及对胸水吸收的影响.方法 将62例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和解通利法所拟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两组B超显示的胸膜的肥厚程度,同时观察两组胸水吸收的时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