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显效3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100%。结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症状有时不典型,护理工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优质的护理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丹红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其临床特征,合理治疗的同时应用护理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征明显,经治疗护理干预,逆转成稳定型心绞痛者87.9%,急性心肌梗死者5.2%,发生并发症者6.9%。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征出现时应积极进行介入等治疗,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及好转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患者215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并详细记录,同时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分析215例病例资料特点。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诱因者占53%,其发生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情况有关系,临床心电图改变明显,应用药物治疗有效。结论早期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积极治疗是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利君  贺集贤 《首都医药》2010,17(16):51-5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盐制剂,受体阻滞剂、钙颉颃剂、ACEI类等治疗,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下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7d。结果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本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含化用量均显著减少。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使用方便、安全,方法简单,用药期间无需实验室监测,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建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11-312
目的观察祛痰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祛痰逐瘀汤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2例,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2年8月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共58例,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91.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值得基层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42/5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丹红注射液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袁鹏  赵凤云  宋玉霞 《齐鲁药事》2010,29(10):621-62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血酶治疗,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易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90-19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护理,78例患者中,有效55例,良好23例,无效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很高。结论在积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程度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7.0%、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8.0%,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临床加以齐铭雷奥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的探讨.方法 对于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33例,变异性心绞痛15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20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9.6%(71例).结论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保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尽快康复必须精心护理.精心的护理也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与参考组(58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2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我们应用合心爽治疗该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TO制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崔玉秋 《海峡药学》2008,20(5):93-94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TE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凝剂、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位硬膜外阻滞(TEA)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TE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其病生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形成难溶血栓,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或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2]。由于该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且预后不良,早期的治疗及正确适当的药物选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探讨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敬 《黑龙江医药》2010,23(5):780-781
目的:观察罂粟碱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763例,随机分为罂粟碱治疗组385例,对照组378例,两组病人均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罂粟碱90-120mg/divdrip,观察病人心绞痛缓解效果及时间,疾病发展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6%,对照组有效率71.28%,治疗组及对照组进展为心机梗死者,有明显的差异,经χ2检验,P〈0.05。结论:应用罂粟碱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丛辉  刘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67-167
目的 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临床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观察组)心绞痛缓解率达92.2%,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低,除一例局部注射处出现瘀斑与一例局部注射处痒感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