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1):1012-101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CAM-1、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CAM-1、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CAM-1、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可显著减轻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83-78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纤维化(COPD-P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40例COPD-PF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值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结果 COPD-PF组患者的FVC%pred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P<0.05)。COPD组和COPD-PF组患者的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PF组患者的FEV1/FVC显著高于COPD组(P<0.05)。COPD-PF组患者的DLCO%pred较COPD组显著降低(P<0.05)。COPD-PF组患者的Pa O2和Pa CO2均显著低于COPD组(P<0.05)。56例COPD患者均出现肺气肿,其中38例患者出现肺大泡。40例COPD-PF患者均出现了肺气肿,同时胸膜下有蜂窝状影,其中6例患者呈现网络状以及毛玻璃样,5例患者出现肺大泡。结论 COPD-PF与COPD属于不同的2种疾病,掌握COPD-PF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血清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清脂联素与BMI及IL-6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IL-6、脂联素水平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BMI降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6、脂联素、BMI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6、脂联素水平均升高,BM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BMI、FEV1%pred、FVC%pred及(FEV1/FVC)%pre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作为气道炎症标志物,在COPD发病中起到促炎作用,且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和肺功能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王立婧  闫亮 《医学综述》2014,(24):4606-4607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肺功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探讨吸烟对COPD患者肺功能、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5月来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50例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吸烟分为COPD吸烟组和COPD非吸烟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NF-α、IL-8的水平,同时检测受试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吸烟组及COPD非吸烟组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吸烟组血清IL-8、TNF-α水平较COPD非吸烟组显著增高(P<0.05),FEV1%显著降低(P<0.05);COPD吸烟组受试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549,0.458,P<0.001),而FEV1%与吸烟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516,P<0.001)。结论吸烟可引起COPD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升高,FEV1%降低。因此戒烟是预防和降低COPD发病率的重要措施,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是改善COPD呼吸道炎症进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对75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中的TNF-α、IL-6、IL-1β和CD4~+、CD8~+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测,对血清TNF-α、IL-6、IL-1β和CD4~+、CD8~+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缓解期患者的FEV1%pred、FEV1/FVC%均较COPD急性期明显提高,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均较急性期时明显下降,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中CD4~+、CD4~+/CD8~+均较急性期时明显升高,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中CD8~+较急性期时降低,但仍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及CD8~+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pred、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CD4~+百分比、CD4~+/CD8~+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pred、FEV1/FV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1β和CD4~+、CD8~+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并与肺功能相关联,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各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内促炎/抗炎介质的水平变化,阐明COPD气道局部炎症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第1d(加重期组)和治疗1周缓解后(缓解期组)、43例COPD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以及28例健康对照者(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各14例)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75(sTNF-R55、sTNF-R75)水平,以及肺功能(FEV1、FEV1%pred、FEV1/FV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OPD缓解期较加重期TNF-α浓度显著下降(P<0.05),sTNF-R55浓度显著上升(P<0.05),sTNF-R75浓度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期和缓解期诱导痰中TNF-α和sTNF-R55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吸烟组TNF-α水平高于不吸烟组,sTNF-R55水平低于不吸烟组。加重期组痰TNF-α水平与FEV1、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而sTNF-R55和sTNF-R75水平与FEV1、FEV1%pred呈显著正相关。稳定期组FEV1与sTNF-R5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sTNF-R55、sTNF-R75水平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各期COPD患者气道内存在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的失衡,抗炎介质水平增加有利于临床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TNF-α、IL-8、GM-CSF水平及FVC、FEV1、FEV1/FVC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病组行肺功能中FVC、FEV1检测(包括支气管扩张试验).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8、GM-CSF水平.用纤维支气管镜取患病组肺组织,在光镜下观察.治疗组口服百令胶囊30 d后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上述指标.结果:患病组血清TNF-α、IL-8、GM-CSF的水平较对照组高,患病Ⅰ组、Ⅱ组、Ⅲ组随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5).Ⅲ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最高,分别是(28.46±9.47)pg/mL、(100.37±4.90)pg/mL、(146.00±18.85)pg/mL.治疗后TNF-α、IL-8、GM-CSF在血清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FVC、FEV1及FVE1/FVC在治疗后有明显的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治疗前后肺组织纤维增生无明显改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在不同级别存在差异(P<0.05),分级越高因子水平越高.百令胶囊可降低COPD血清中增高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血清、诱导痰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水平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40例稳定期COPD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水平;同时行肺功能、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结果:稳定期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期COP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pred<50%组痰液和血清中IL-18明显高于FEV1.0%pred≥50%组(P<0.05);稳定期COPD血清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稳定期COPD痰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存在炎症反应,而且诱导痰及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及七叶皂苷钠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清TNF-α和IL-6,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所有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FEV1/FVC、FEV1%、PaO2间呈负相关,与PaCO2间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介导COPD急性加重的炎症反应,七叶皂苷钠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信使核糖核酸(mRNA)、血清载脂蛋白E(ApoE)水平对急性加重期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96例,其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为AECOPD组(n=50),稳定期COPD患者为稳定组(n=46),选取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C反应蛋白(CRP)]、ApoE、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PBMCs中CD36 mRNA水平;分析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血清ApoE水平与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及PBMCs中CD36 mRNA、血清ApoE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稳定组、AECOPD组吸烟史比例、TNF-α、IL-6、IL-1β、CRP、PBMCs中CD36 mRNA和血清ApoE水平依次升高,FEV1/FVC、FEV1%pred水平依次降低(P<0.05);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与血清ApoE水平呈正相关(P<0.05),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血清ApoE水平均与血清TNF-α、IL-6、IL-1β、CRP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PBMCs中CD36 mRNA单独、血清ApoE单独、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71、0.966,二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CD36 mRNA、ApoE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和血清ApoE均呈高表达,二者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肺组织血管生成变化与肺纤维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血管生成状态的变化,初步探讨血管生成与肺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复制博来霉素诱发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用HE染色结合因子Ⅷ相关抗原(vW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肺组织血管生成状态,采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评估肺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管生成状态自第1d开始即明显活跃,血管计数升高,第7d达高峰,肺组织胶原沉积也相继出现;随着肺纤维化加重,血管生成逐渐减少,至第21d之后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血管生成在肺纤维化早期显著增加,可能是肺纤维化形成中的重要启动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a来我院;确诊的17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X线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HRCT结果。结果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多具有较长的吸烟史,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X线及HRCT兼具二者的特点。结论 尽管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确实可以并存,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往往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Primary pulmonary Hodgkins lymphoma is a rare and enigmatic neoplasm commonly seen in females. The aim of this case report is to emphasize that pulmonary lymph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 young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a lung mass and B symptoms. Extensive clinical details, imaging should be done to rule out the secondary involvement of lung by other lymphomas.  相似文献   

19.
20.
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组.两组分别在术后1、3 d及1、4、8周经右心插管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心脏组织,称量右心室与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 SP)];取肺组织制作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及非肌型动脉(NMA)构成比例及MA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AP和MPAP在分流组术后1、3 d及4周时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1、8周时,SPAP、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术后8周,RV/(LV SP)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流术后1、3 d及1周时MA、PMA、N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4、8周时大鼠MA、P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NMA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1);RMT、RMA在分流术后1、3 d及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8周时明显增高(P<0.05).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在分流术后3 d时仅为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分流术后1周时,除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外平滑肌细胞增大、内弹力层厚薄不均;分流术后4周时平滑肌细胞与内弹力层呈垂直生长,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术后8周时细胞间见胶原纤维堆积.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内皮细胞肿胀出现最早,平滑肌结构改变次之,最后出现细胞外基质异常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