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因宫缩乏力行剖宫产术而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产妇7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将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使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盐酸戊乙奎醚组静脉注射稀释于2 m L生理盐水的盐酸戊乙奎醚0.5 mg,对照组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 L。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憋气、血压升高、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ASA分级、孕周、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各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盐酸戊乙奎醚组恶心、呕吐、胸闷憋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的胃肠道和呼吸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哌氟合剂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剖宫产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86例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哌氟合剂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哌氟合剂组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前2 min行哌氟合剂(50 mg哌替啶与2.5 mg氟哌啶稀释于2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而对照组则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T_0(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T_1(给药后10 min)、T_2(手术结束时)的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比较两组恶心、呕吐、胸闷、面部潮红、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产妇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_0时两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哌氟合剂组T_1、T_2时OAAS评分下降(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哌氟合剂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憋气、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哌氟合剂静脉注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李淑芝 《中国校医》2021,35(5):345-347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某医院接受剖宫产的74例产妇纳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 ...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产后出血是分娩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常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促使子宫收缩,改善宫缩乏力症状,但部分产妇产后使用缩宫素后,宫缩效果不佳需增加用药剂量,易诱发多种不良用药反应。因此,临床需探讨更高效、安全的药物,预防产后出血。本文观察了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改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剖宫产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7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及托烷司琼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比较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应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托烷司琼联合盐酸戊乙奎醚在控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剖宫产不良反应中的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不良机体应激控制较好,在此类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术后止血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广州市某医院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于剖宫产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4例,术中在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IU,另外静脉滴注缩宫素20IU;观察组123例,术中在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IU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计算术中、术后2h及24h出血量,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术中、术后2h以及24h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产妇用药以后呕吐、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术后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在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孕妇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40岁,体质量51~82 kg,随机分为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与罗哌卡因混合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并排除脊麻征象后,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3 mL混合含1μg/kg的右美托咪定2 mL,C组硬膜外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3 mL混合0.9%生理盐水2 mL。记录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及感觉阻滞时间。观察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恶心、呕吐、胸痛、腹痛、头晕、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时和30 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the ramsay sedation scale,RSS)、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至手术结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组与C组比较,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时间延长(P <0.05),最高阻滞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行剖宫产的2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及垂体后叶素联合预防治疗。观察组110例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贫血发生率为2.73%,产后出血率为7.27%,子宫切除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13.64%、23.64%和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和止血时间分别为(2.78±0.37)min和(15.38±3.33)min,对照组为(4.28±0.42)min和(38.03±4.5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和24 h出血量分别为(240.31±17.91)ml和(343.37±22.36)ml,对照组为(335.29±23.21)ml和(459.32±26.4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05.21±7.32)g/L,对照组为(83.72±6.21)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2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02例产妇,按照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缩宫素治疗,51例)和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51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产后出血量,产后10、30、60 min宫缩强度,血清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69%,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6%,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10、30及60 min宫缩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FIB、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宫缩强度,调节凝血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淑娟 《现代养生》2022,(23):2010-2012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76例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对照组待胎儿娩出后在宫体注射10U缩宫素,同时静脉滴注20U缩宫素,观察组待胎儿娩出后在宫体注射10U缩宫素及1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总出血量;对比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总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高于对照组的3.41%,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三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提高剖宫产后出血预防效果,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疗效,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3月在四川省盐边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0例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缝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产妇均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缩宫素,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缝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与子宫切除情况、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均未行子宫切除术。两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缝合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与产后出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且能保留产妇子宫,有利于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45-1346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足月欲行子宫下段剖腹产的住院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在剖腹产后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肌注射,对照组行缩宫素子宫肌注射。所有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并通过容量计算法和称重法计算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同时监控患者动态Hb、RBC值。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实验组术后2 h、24 h出血量和Hb及RBC的下降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孕产妇产后出血上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其不良反应较低,可减轻患者术后反应及不适,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后15 min、30 min、2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朱锐  李丽霞 《现代养生》2014,(6):145-14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1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宫缩仍不佳,间隔15min继续应用欣母沛250μg。对照组91例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宫缩仍不佳继续应用缩宫素20~50U。比较两组术后2、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24h的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有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欣母沛,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并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但应明确诊断,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成本。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1例拟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126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15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血液制品输注率,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及其构成,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差异。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和输入血液制品比率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住院费用并未显著增加(P0.05),反而降低了使用血液制品、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结论:预防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减少瘢痕子宫剖宫产妇女术后出血量,且不增加医疗等总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在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且观察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东莞市寮步医院产科接诊的拟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1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3组:甲组40例,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方案治疗;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情况、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与丙组的术中和术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其中又以丙组的差异更为显著。丙组的术后2~24h出血量显著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乙组与丙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行其他止血措施治疗率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产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全部剖宫产后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产时、产后2 h、24 h出血量、恶露时间,比较两组产时及产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和恶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3 d的D-二聚体、FIB明显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显著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的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缩宫素及加强子宫按摩)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米索前列醇。结果研究组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蒋素玲 《现代保健》2013,(14):38-40
目的:观察卡前列索氨丁三醇(欣母沛)用于预防产妇产后出皿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一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9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264.73±21.71)ml,术后24h出血量为(413.27±35.62)ml,术后出血5例;对照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328.66±34.72)ml,术后24h出血量为(498.48±46.67)ml,术后出血率为17例。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以产后1minApgar评分≤7分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要宫腔填塞和手术治疗的产妇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共7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i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157.3±28.9ml),产后2h出血(208.2±50.8ml),产后24h出血(310.5±60.2ml)均低于对照组(183.7±27.9ml、357.5±52.2ml、448.6±75.5ml),产后出血发生率(16.3%)低于对照组(36.3%)(均P<0.05)。术后发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应用抗生素后均好转。无再次手术、肠套叠或产褥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腹部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并如期康复出院。结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止血迅速,对手术器械及设备无特殊要求,可有效的控制迟缓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