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在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行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和2个月时行腕关节普通数字化X线摄影(DR)及DTS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三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临床医师对术后2个月复查的普通DR和DTS图像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术后1周时,DTS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59±1.20)分,高于DR组的(2.70±1.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个月时,DTS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98±1.01)分,高于DR组的(2.91±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T检查的25例中,图像质量评分为(2.08±0.86)分,低于DTS的图像质量评分[(3.88±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个月时DTS图像上能清晰显示骨折愈合情况的患者比例为91.1%(82/90),显著高于普通DR的64.4%(58/9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DTS能更清晰地显示术区骨质结构及骨折愈合情况,成像质量优于普通DR和CT,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0例临床怀疑腕舟骨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普通DR、DTS及CT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普通DR与DTS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TS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26/30),显著高于普通DR(56.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检查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显著高于普通DR(敏感度为5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检查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特异度为66.67%,普通DR为33.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S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效能高于普通DR,能清晰显示骨折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广泛应用获得了高质量的图象,本组收集到16例胫骨平台外伤性骨折病例CT扫描三维重建,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骨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根据患者BMI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正常组(18.0≤BMI<24.0kg/m2)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9~58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自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2例(12膝)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骨折后均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应用KSS评分和功能评分术前和术后随访评估。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80.0°±34.9°)。膝关节学会KSS评分(62.7±11.1)分,功能评分(61.7±10.7)分。12例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9例患者选择后稳定型假体,2例患者选择限制性LCCK假体,1例患者选择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结果本组共12例患者,1例患者出现伤口并发症和浅表感染,1例患者术中内侧副韧带部分撕脱。术后随访1~13年(平均4.3年),无晚期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KSS评分(80.5±10.4)分,功能评分(82.5±16.6)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1.7°±16.0°),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易出现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的CT应用和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胫骨平台骨折的CT应用和价值王书智孙丽敏叶彬许民生笔者将33例36个胫骨平台骨折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X线平片对照,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从1993年11月至1996年5月对33例36个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做了CT检查,检查时间为外伤后2~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断层融合(DTS)检查对恶性肿瘤肺转移结节的诊断和随访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5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胸部DTS检查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以多层螺旋CT作为参照,比较DTS和DR对肺转移结节的检出情况,评估DTS对肺转移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257例患者中,34例发生肺转移,共确认187个转移结节。DR检出16例共计65个结节,DTS检出31例共计164个结节。DR和DTS对恶性肿瘤肺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1%、87.9%、37.2%、91.6%和91.2%、99.6%、96.9%、98.7%。DTS对直径<5mm和5~10mm的肺转移结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P<0.01)。结论 DTS较DR对肺转移结节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用于转移性肺癌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骨折行金属内固定术的患者42例(金属内固定42处),其中颈椎内固定4例,腰椎内固定5例,胫腓骨内固定20例,尺桡骨内固定13例。常规MSCT扫描后,行虚拟CT三维成像后处理。结果:虚拟CT三维成像金属伪影明显减轻,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除1例颈椎、1例腰椎、1例胫腓骨内固定有少许伪影外,其余均能清晰显示骨质,以及内固定位置、形态。结论:虚拟CT三维成像技术可明显减少骨折固定术后金属伪影,改善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CT图像质量,并清晰显示其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对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DR片可疑骨折、或临床体征明显但DR片未显示骨折线的80例外伤患者,进行DTS检查,对比评价DR与DTS图像质量,分析DTS对骨折诊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DTS图像良好75例,良好率为93.8%;一般5例,差为0例;DR图像良好55例,良好率68.8%,一般17例,差8例.56例可疑骨折的患者,DTS图像明确显示骨折线51例,排除骨折5例;16例DR检查阴性但临床体征明显的患者,DTS均发现骨折.结论 DTS技术可显示深在部位与结构t复杂部位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骨折线,能显著提高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9例,男性156例,女性83例;年龄55~65岁,平均60.0岁.依据患者意愿决定手术方式,行关节镜辅助下MIPPO 1...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5 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6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23 例,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切口感染者242 例,设为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有糖尿病、开放性骨折、致伤暴力程度高、伤口污染是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1.072~1.244、2.450~25.684、0.998~9.026、1.769~20.290、0.003~0.047,P = 0.000、0.001、0.048、0.004、0.000)。结论 高龄、合并有糖尿病、开放性骨折、致伤暴力程度高、伤口污染是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及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平片、MSCT重组图像及MRI检查资料,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诊断Schatzker I型骨折2例,II型13例,III型3例,IV型4例,Ⅴ型6例,VI型4例,诊断准确率为69.2%。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相结合诊断I型0例、II型18例、III型2例、IV型3例、Ⅴ型7例、Ⅵ型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结合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的骨折分型、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诊断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术前良好的评估及准确的分型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胫骨平台分型方式很多,早期学者提出的分型方式多基于x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x线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新的诊断技术如螺旋CT和三维重建、MRI、关节镜的使用使得对其分型更加精确。本文对胫骨平台的分型及不同诊断技术在胫骨平台分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多见,属于关节内骨折,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手术并发症多.我院2001年5月-2005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60例,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应用AO技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胫骨平台骨折经X线平片、CT扫描后MPVR和SSD后处理,对骨折进行分型,评估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结果:32例经MPVR重建后均能清晰地显示各种骨折,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劈裂和塌陷的大小。SSD能准 确评估骨折劈裂的方向和塌陷的面积。27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根据SSD来确定,手术结果证实了SSD和 MPVR显示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的MPVR和SSD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碎片的立体定位和正确分型, 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7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外侧平台9例,累及内侧平台6例,累及整个平台12例,平台中线髁间隆突或前、后边缘骨折10例。X线平片漏诊4例,CT更正X线分型2例。MPR重建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3D重建可直观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向、关节面碎裂程度以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 3D和MPR能够准确的测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劈裂和塌陷的程度,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对68例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进行扫描,在CT工作站上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重建技术.将MIP图像与其他成像方法显示内固定器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4种重建技术中,MIP组图像质量较VRT、SSD组图像质量好(H=20.195, P<0.001).而且,MIP和MPR所产生的伪影相对VRT和SSD较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58.3,P<0.001).结论 MIP成像对脊柱骨折内固定的显示效果好且伪影少,可为术后评价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国产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行股骨头骨折、髌骨骨折、膝关节叉韧带撕脱性骨折和踝关节骨折40例。结果:随访40例,时间3个月至12个月,固定可靠,骨折均为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近关节松质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