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458例急诊伤害病例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规律及伤害病人急诊救治情况 ,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 2 0 0 1年 7、10月以及 2 0 0 2年 1、4月上半月在所选择的医院急诊首诊的伤害病例进行调查。由接诊的医生亲自对病人进行询问 ,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 6 4 5 8例伤害病例调查表。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 94 :1。 15~ 34岁组伤害比例最高占 5 4 80 %。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 81 14 %。工人、农民、学生伤害居职业前三位。伤害发生的昼夜分布存在集中趋势 ,围绕 13:2 6 0 7分布。伤害地点以公共场所中街道公路为主 (占 4 3 33% )。机械性损伤最常见 (占5 3 30 % )。机动车运输事故是伤害的首位死亡原因。跌倒是 6 0岁以上老人的第一位伤害种类。伤害病死率为 2 32‰。结论 急诊室伤害监测是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 ,通过本研究提出了对伤害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有效地提高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我院2009-01~2011-12就诊的所有群体性伤害事件,根据事件的类型、人口学资料、患者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9-01~2011-12我院急诊科共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87宗,患者总数376例,男性250例,女性126例,男女比例为1.984:1,21 ~ 30岁年龄段最多见.创伤是最常见的事件类型,共57宗,占总数65.52%.创伤所占人数亦最多,为212例,占总数56.38%.中毒事件为第二常见的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共27宗,人数为132例,中毒事件以食物中毒最为多见,为24宗.食物中毒事件在5月、6月、9月和10月呈现一个起病高峰,在12:00~18:00和20:00~ 24:00呈现两个明显的就诊高峰期.创伤患者有11.32%需要入院治疗,与中毒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5,P=0.001;x2 =4.389,P=0.036).我院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总病死率为0.27%.结论 广州地区群体性伤害事件好发于年轻男性.创伤是导致城市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最常见原因,中毒事件排第二.食物中毒发病具有季节性,就诊时间有两个高峰期.创伤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建立创伤中心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的方法,分别确定具有城区、近郊区和远县特征的区县各1个.然后确定每个区县的2所初中和2所高中作为被调查学校.最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每个被调查初中学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和高中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各两个班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过去1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达14.0%,其中男生交通事故发生率为16.5%,女生为11.5%,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08,P<0.01),初中学生高于高中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率有明显的中心城区倾向(x2=158.282,P<0.01).各种交通方式中以骑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最高,为1913%.2004年中学生因道路交通伤害受伤的比例为37.0%,男女生之间、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越高、距离中心城区越远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比例越大.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降低青少年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世纪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我们结合深圳市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 ,在全市开展了急诊医疗服务总调查 ,对 1995年~ 1999年进行连续回顾性摸底 ,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统计分析 ,为积极干预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深圳市 1995年~1999年总共 5年间 ,全市各级各类医院急诊科的病人原始登记 ,包括急诊人次、急诊病种诊断分类、院前急救出车情况等三项内容。调查对象覆盖全市凡设有急诊科的各级各类医院 ,包括市区镇三级人民医院、企业和部队医院以及非国有制医院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前瞻性调查急诊手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受伤环境、损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患者来源等因素分布特征.结果 (1)急诊手外伤高发年龄段在15~44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72∶1;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其次为高中,占20.69%.(2)受伤原因中,以工伤最多,占69.99%,其次为生活伤,占19.35%;受伤环境分布依次为工作场所、家中.(3)开放性损伤占98.28%,其中挤压伤、切割伤分别占36.65%、35.06%,闭合性损伤仅占1.72%.(4)患者受伤后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0.00 min.结论 本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且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工伤、开放性损伤所占比例最高,应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6.
急诊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及救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佐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4):201-203
目的:研究安徽省肥西县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基层急诊急救工作制定相应的医疗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研究安徽省肥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诊治的所有初诊伤害患者。结果:共报告有效病例4735例,其中男3138例,女1597例,性别比1.96:1,平均年龄为32.36±18.00岁,伤害发生时间多集中在9~10点(14.55%)和16~17点(14.40%),伤害就诊时间平均为1.08h,伤害死亡率为0.97%,伤害发生的原因以意外伤害为主(79.58%)。其中机动车车祸(31.40%)、跌落(22.03%)、钝器伤(20.15%)。结论:急诊伤害死亡率高,严重危害该地区青壮年农民、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急救医务人员应采取针对性和预防性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风湿病学在深圳地区更大规模的普及和提高,更全面了解风湿病在深圳市流行的情况,为有关部门制订卫生规划提供依据,为风湿病的防治提供对策,我们于2001—12-2004—06随机整群抽取了深圳市3个地区(本地水乡点、本地山区点和城区外来人口聚居点)汉族自然人群,对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骨关节炎(OA)和痛风(Gout)等风湿性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泰来 《疾病监测》1996,11(7):258-258
仙居县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317300)陈泰来为了解我县高血压流行趋势,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于1991年9月至1995年10月共检查8484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在调查的8484人中,患高血压414人,患病率4.88%...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累计伤害病例22 784例,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钝器伤(40.24%)、跌倒/坠落(16.46%)、动物伤(13.28%)、刀/锐器伤(11.43%)、机动车车祸(10.51%),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场所(40.80%)、公路/街道(22.65%)等;以非故意伤害事故(83.97%)和轻度伤害(76.30%)为主,机动车车祸是造成重度伤害的主要原因(55.26%);总病例在各时间段分布无明显高峰,不同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不同(2=998,P=0.00),大部分伤害事故发生在08:00-22:00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5.51%,一天中17:00-20:00为学龄前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7.43%),16:00-19:00为在校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6.91%),00:00时段(12.85%)、20:00时段(8.38%)、21:00时段(8.38%)为自残/自杀意图伤害事件发生的3个高峰时段。 结论 职业伤害、动物伤害及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对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控制伤害事件发生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  徐静依  梅芳  李玉芳 《疾病监测》2007,22(8):547-550
目的 分析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05年卢湾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分别为334.95/10万、254.10/10万、105.20/10万、45.58/10万及43.39/10万.减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是影响卢湾区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卢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高密市居民伤害死亡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现阶段居民伤害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探讨影响伤害死亡的主要因素。方法居民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2006-2007年山东省高密市因伤害死亡826例,占全部死亡的7.87%,死亡率为47.96/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有必要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琪 《疾病监测》2008,23(4):247-248
目的 研究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方法 资料来源于居民病伤死亡报告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结果 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27.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34/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00%.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位居第6位,在YPLL顺位中居第2位.结论 伤害已对杭州市下城区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应制定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道路交通损伤的流行病学现状,为相关交通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近年来中国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损伤年报以及检索MEDLINE和CAJ上有关中国道路交通损伤研究的论文和论著。结果 中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目前增长十分迅速,其中风险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建设的相对滞后是影响道路交通损伤的重要因素。结论 道路交通损伤在中国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严重的问题,政府应该更多关注农村地区、行人的安全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监控体系,加强EMS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上海市头部外伤急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参加调查的上海市12家医院急诊首诊的头部外伤病例进行调查,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受伤时间、致伤原因等.运用STSS 11.5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收回调查表19 532份,去除重复病例和缺项较多的调查表后,共得到有效调查表18076份(占92.55%).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1:1.女性患者年龄>性(t=10.575,P<0.01).20~29岁年龄组为最高发患者群,占24.7%.本市常住病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34.2%.12、1、3月份和8月份头部创伤急诊患者明显多于其他月份;而19:00-21:130,16:00-19:00和10:00-12:00为就诊高峰时段.5.1%患者的致伤原因与工作相关.就致伤原因而言,儿童组(<14岁)和老年组(>60岁)以坠落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分别占66.9%和48.4%);青少年组(15~34岁)以暴力击打伤最为常见(占3_4.2%);中青年组(35~59岁)以交通伤占第一位(占37.7%).受伤情况以头皮损伤(占40.2%)最为多见.85.8%的患者在就诊时接受了CT检查.71.1%的患者在急诊后自行离院,0.5%的患者死亡.结论 上海市头部外伤急诊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头部外伤急诊患者的流行趋势将有助于医院合理安排急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6.
17.
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3年度到本院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职业、就诊方式、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57636份调查表,占全年急诊实际患者的98.06%。男女比例为1.27:1。高发年龄组为0~9岁、20~29岁和30~39岁3个组。4、5、6月份就诊患者最多。每天18:00~23:00为来诊高峰时间。前三位职业依次为儿童学生、干部职员、工人。利用出租车或小车来诊者占44.46%,公共汽车占16.12%,救护车占11.53%。收入院率17.73%。报告了除创伤、发热外20种急诊诊断或主诉。结论①要特别重视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提高救治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②急诊科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要的部门,要有应急预案;③根据急诊患者就诊密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④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小,急诊患者是住院患者的主要来源;⑤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诊或中心ICU一体化模式是符合急诊学科发展的模式;⑥常见诊断或主诉,对指导急诊专业人员培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何国平 《现代护理》2006,12(17):1592-1594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它发生在经历过灾难性事件的人群或特殊职业人群,对PTSD的研究利于结合医学、护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知识来提高疗效。综述了国内外文献中急诊科护士PTS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认为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其危险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个体易感因素、社会支持及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指出护士是护理事业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质量,呼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急诊科护士PTSD问题,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促进急救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杜淑菊 《疾病监测》2002,17(1):7-10
通过对北京市宣武区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 ,旨在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对宣武区1990 -2 0 0 0年居民死亡报告系统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不同性别、年龄伤害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的统计。结果显示 ,11年间 ,居民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 2 4 31/10万 ;男性较女性死亡率高 ,性比为 1 5 4,伤害的前四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意外跌落死亡的高发年龄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男性的第一位死因 ,在 15 -5 9岁组更为突出 ;99.83%的自杀死亡者是在 15岁以上人群 ,其中 35 -59岁是自杀的高发年龄段。伤害死亡居疾病死因顺位的第六位 ,但人均寿命损失量却居第一位。结果表明 ,伤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