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ICU就诊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成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563例),首先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CRBSI的危险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CRBSI(1=是,0=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CRBSI的发生率为9.63%(60/62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评分、导管类型、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激素使用、插管次数、紧急插管、营养状态、糖尿病和MODS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评分较高、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2次、紧急插管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评分越高、使用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应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过多,CRBSI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式联运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改进预防CRBSI措施。方法:将ICU 1 57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632例、4 376个导管日为干预组,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包括集束化综合管理、人员培训、CRBSI发生率调查及反馈,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0例,发生率0%,对照组CRBSI发生20例,发生率为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BSI危险因素(年龄、APACHE评分、SOFA评分、输血、静脉营养、休克)和ICU住院时间及28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式联运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测治疗室(ICU)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随着应用的普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这一并发症也明显增加。特别是住ICU的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CRS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死亡率。有文献报道导管掺加抗生素可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 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的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10例行胸部手术治疗且置入CV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CRT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CVC留置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置入CVC的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CRT的危险因素。结果 410例患者中,CRT发生率为38.0%(156/410)。两组患者的性别、手术方式、咳痰难易度及CVC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C留置时间、咳痰难易度是置入CVC的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CRT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置入CVC的胸部手术患者术后CRT发生率较高,CVC留置时间长及咳痰困难的患者术后发生CRT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73例确诊为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及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发热12h内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早于其他患者(均P<0.05),病死率亦较低(均P<0.05).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情况下,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较多见.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为CRBSI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的10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RBSI发生率,观察病原学特征。结果103例患者中14例发生CRBSI ,发生率为13.59%。共培养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57.14%。革兰阴性杆菌3株,占21.43%。真菌3株,占21.43%。长期置管、使用多腔导管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CRBSI危险因素的控制,尽量使用单腔导管,缩短留置时间,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金兰 《求医问药》2014,(19):242-243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管理(QCC)在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行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QCC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及中心静脉导管(CVC)的长期使用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2.86%;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9例,发生率为12.86%。研究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43例,使用率为61.43%;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52例,使用率为74.29%。研究组患者的CVC长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可明显降低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临床结局,对有效抗感染治疗及预防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共483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感染相关性因素及筛选危险因素分析并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7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率为3.5%;不同置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构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抗生素大量使用和导管日,OR值分别为7.898和1.044。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占35.3%,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占47.1%,真菌占17.6%;G+菌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病情100% 好转;G-菌感染患者,87.5% 好转,12.5% 恶化;真菌感染患者,66.7% 好转,33.3% 恶化。结论 CRBSI的发生率随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导管日延长而增加。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好转,但真菌感染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郑洁  黄雯  姜立萍 《北京医学》2012,34(4):295-298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的更换原因,探讨改进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护理方法。方法对常规组299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敷料更换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整体护理方法设计并实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套餐护理措施,选择次年同期采用该护理措施的289例患者为套餐组进行比较。结果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原因有贴膜松脱、渗血、渗液;常规组敷料维持天数为(2.35±0.89)d,低于套餐组的(3.43±0.52)d(P<0.05);常规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为13.0%,高于套餐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切实提高中心静脉患者敷料维持天数,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PCT动态变化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对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1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IL-6水平,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并于感染后第1、2、3、7天对患者行PCT监测。将患者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其中CRBSI组再分为感染控制组和感染未控制组,观察PCT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有15例患者(41.67%)符合CRBIS诊断标准。在怀疑感染当天,CRBIS组的PCT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RB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和IL-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和0.78,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4.3μg/L和464.5ng/L,该临界值的敏感度为80.0%和77.5.%,特异度为95.2%和66.7%,阳性预测值为92.25%和61.12%,阴性预测值为86.95%和77.76%。在感染后第1、2、3、7天,感染控制组的PC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感染未控制组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PCT和IL-6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PCT的动态变化对病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勇 《四川医学》2013,(10):1528-153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PEG术给予33例患者(研究组)行胃肠内营养,同期选择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的31例患者行常规鼻胃管饲(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返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支持第1、8、14d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PEG组与常规鼻饲组比较,返流及吸入性肺炎比率降低(P<0.05)、住院时间缩短、营养疗效无差异.结论 利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行胃肠内营养,其操作较简单、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虽然营养疗效与传统鼻胃管组无统计学意义,但返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综合疗效更佳,适合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科ICU中诊断为CRBSI的老年患者进行筛选。对选出的20例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呼吸科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但无CRBSI的病例。结果两组对比显示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感染前导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完全肠外营养、尿管留置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BSI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熟练程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置管部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者、低白蛋白血症、APACHEⅡ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操作者人员熟练程度、低白蛋白血症及APACHEⅡ评分是呼吸科ICU老年患者评估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160例ICU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营养状况的指标的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299,P=0.0061)。结论:采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的差异,以及CVCRI的发生率、细菌谱和高危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60例ICU患者和62例非ICU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步留取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收集132根导管,有41根培养阳性,阳性率31.1%;共培养出44株致病菌;每天每1 000根导管感染数16.4次。ICU的CVCRI发生率(ICU:24.6%,非ICU:37.3%)、高危因素、微生物学特点与非ICU相似(P均>0.05)。经CVC胃肠外营养(PN)者更易感染球菌和真菌(P值分别为0.021和0.013)。21株球菌均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12株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达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均为58.3%,对其他常用广谱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达1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结论ICU与非ICU中CVCRI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基本相同。CVCRI的球菌和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真菌极少耐药。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彩云  庞杰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78-2979,298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住ICU的46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制定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选择集束化干预前2011年3月-2012年8月同科室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采取集束化干预后导管的使用率从63.6%升到71.6%,导管的感染率从8.61‰降低到1.49‰,下降了82.7%,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医学综述》2011,17(6):864-867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ICU中最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措施,但其同时存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升高。选择锁骨下穿刺径路、使用抗生素导管可减少CRBSI的发生。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置管及日常护理是预防CRBSI发生的重要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应用2%氯己定和70%乙醇混合液消毒皮肤、最大消毒屏障以及定期更换辅料。定期更换导管及使用抗生素封管对预防CRBSI效果不明确,不作为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20.
ICU中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中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特点、影响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的60岁以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35例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为感染组48例与对照组87例,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中感染48例(35.6%),其中导管定植42例(31.1%),血流感染6例(4.5%)。感染组APACHEII评分为(2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分;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PN)率、气管切开率、住ICU时间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45.8%高于对照组的26.4%(P<0.05)。共培养出52株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24株(46.2%),革兰阴性杆菌22株(42.3%),真菌6株(11.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ICU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较高,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费用明显增高,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