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预防产科婴儿被盗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预防产科婴儿被盗的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母婴同室婴儿被盗。方法分析母婴同室婴儿被盗的风险因素和医院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确立医院婴儿安全保障体系的组织结构,建立立体化的医院婴儿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严格出入口管理及执行婴儿出入证、探视证制度,认真履行婴儿防盗安全告知义务,加强病房巡视及交接班制度。结果运行3年未发生婴儿被盗事件,住院分娩人数由2006年620人上升到2009年2144人,孕产妇满意度由91.13%上升到98.23%。结论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建立的婴儿防盗安全保障体系,能杜绝婴儿被盗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程湘玮  耿力 《护理学杂志》2012,27(16):21-22
目的 探讨婴儿交换牌使用的管理方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 在婴儿交换牌使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培训、集中宣教、调整排班制度、建立合理激励机制等管理流程.结果 婴儿交换牌使用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婴儿交换牌使用管理流程能有效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6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床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床旁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母乳喂养技能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产妇及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4.
6S管理法提高ICU用药安全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燕 《护理学杂志》2013,28(11):44-46
目的提升ICU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方法制定出一整套安全管理流程和制度,并采用6S管理法对ICU治疗室进行现场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项内容。结果实施6S管理法后ICU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得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用药差错由实施前3起降至实施后的1起。结论通过制定并实施6S管理流程及制度,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进而降低了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住院产妇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母婴同室产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影响产妇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成人组比较,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QI总分住院产妇(9.60±3.55),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3.88±2.52)(P<0.01);87例产妇睡眠质量有问题;影响产妇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依次为护士站讲话声,护理操作或查房,枕头或病床不适,夜间入厕,担心不能适应母亲角色,乳房痛,担心入睡后不能观察婴儿,病房陌生环境,担心伤口愈合情况和婴儿喂养方法。结论产妇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睡眠环境及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改善住院环境,保持病区安静,注重心理护理有望提高产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善,制定出规范、科学的输液新流程及安全管理规定,实施并进行评价.调查统计新流程执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依从性.结果:新流程执行前后:(1)门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3)护士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能有效提高门诊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方法,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护理部对护理不良事件实施案例反思学习管理:汇总各病区上报的不良事件,选择严重及发生频率高的不良事件41个,编成案例,由护士自行思考撰写报告,最后组织讨论学习。结果实践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反思学习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反思学习管理使护士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护士的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为护士营造一个安全文化的氛围,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ICU交班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高交班效率。方法分析常规交班120次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724次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专项管理,分别统计专项管理前后各120次交班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专项管理措施实施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及交班时间显著少于专项管理措施实施前,护士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护理中断事件专项管理可有效减少ICU交班过程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高交班效率,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精神疾病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操作人员准入,准备阶段双人核对治疗过程,护士现场监控等措施。结果:对实施安全管理前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安全管理对减少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护理安全立体化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立体化管理的实践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三级垂直管理机制,成立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方职责,加强护士培训,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护理安全立体化管理实施后全院护理差错和缺陷年发生数由33起下降至3起,住院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流程、安全告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由91.0%以下上升至95.0%以上.结论 护理安全立体化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和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科病区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开展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将产科病区护士分3层,即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小组包干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针对孕产妇不同住院阶段在床旁实行一对一、有重点的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技能一对一的讲解和操作演示.结果 实施前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方法正确率(除抱奶体位外)及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制定输液专科护士职责,落实输液专科护士每日查房制度,制定查房流程、查房内容,评价查房前后输液质量.结果 实施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3、6个月后,护士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掌握程度显著优于查房前(P<0.01),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护士对化疗、静脉高营养患者选择中心静脉率提高,患者发生静脉炎及药液外渗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实施输液专科护士每日查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提高病区输液质量,保障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确立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范畴,分别对患者识别、治疗护理、治疗环境、沟通等各环节,统一制作不同颜色、形状、字样的塑料腕带、不干胶卡片、塑料悬挂卡、有机玻璃架等标识,应用于临床,并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结果无缝隙护理安全标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无缝隙管理,有效加强了护理过程中护理服务关键点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结论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合理规范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The existence of nutritional deficiency rickets among infants in sunny Riyadh was confirmed radiologically. Most of the rachitic infants were breast-fed, some received unsupplemented infant feeding formulae, and all live in an environment that is devoid of sunlight. Their mean age at the time of onset was 10.5 months.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low in mothers of the rachitic infants. This maternal deficiency as a factor in pathogenesis of rickets in the infant is discussed. Proposals are mad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ickets on this scale.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初产妇分娩意向及方式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分娩意向及分娩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336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6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中,256例分娩意向为自然分娩,80例为剖宫产;276例初产妇选择了自然分娩,60例选择了剖宫产。分娩意向和分娩方式呈高度相关(r=0.809,P<0.01)。户籍、是否有医疗保险、分娩方式相关知识、丈夫文化程度、丈夫对分娩态度及朋友的分娩情况对初产妇的分娩意向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为43.2%;而年龄、待产时间、产前的分娩意向、与分娩方式相关的知识及丈夫态度对初产妇的实际分娩方式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为53.4%。结论初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受到年龄、待产时间、产前的分娩意向、与分娩相关的知识及丈夫态度的影响。因此,应将家属纳入到产前的健康教育中、提高社会对自然分娩的正确认识和信心,并且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分娩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老人院护工的照护能力和老年人的满意度。方法对一所老人院的22名护工采取循证和测评的方法了解护工实际情况并编写教材,于每天下午实施理论讲解、一对一指导操作的方式进行4~7个月系统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工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循证培训可提高护工照护能力,提高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等差递增肠内营养用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量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静脉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每天的体质量计算所需营养总量(15mL/kg),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均分配营养量的方法即8次/d均分;观察组采用等差递增公式计算每次的营养量。连续14d后评价效果。结果患儿体质量显著重于对照组,胎便排尽及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残留量及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等差递增肠内营养量的方法可循序渐进地刺激患儿肠道,有利于患儿体格发育,效果优于平均分配营养量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期间急诊科接诊腹部多发伤的安全防护管理及高效救治流程及对策。制定规划急诊科安全防护管理方案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方案,制定急诊科疫情防控标准管理流程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管理流程,在把好预防NCP“四个安全防护管理环节”上,做到确保病区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实施以上救治措施,提高了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按照全防护管理流程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管理流程保证了NCP疫情期间急诊科病区安全、医护人员安全、患者和陪护家属安全,无疫情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显著提高了腹部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病区161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二病区160例患者分为智慧护理组;两组护士均为14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智慧护理组优化实施输液管理、健康教育、医嘱核对、诊疗护理信息查询、结构化护理文书书写、智能化护理质量管理等.实施2...  相似文献   

20.
扁平化排班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结合责任护士包干制护理患者的成效.方法 对骨科病区30名护士按扁平化排班模式优化排班、责任包干制护理患者,分别于实施前后对患者、护士、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