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和MMPI测试的研究发现儿童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两组疾病的异同.方法时37例儿童双相障碍患者和3l例单相抑郁患者进行防御机制(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MMPI),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MPI两组在量表HY(t=2.033,P<0.05)、flr(t=2.371,P<0.05)、SC(t=2.545,P<0.05)、Ma(t=2.648,P<0.05),PD(t=3.101,P<0.01),双相障碍组高.DSQ与MMPI相关分析,双相障碍组MMPI中的Pa、Pt、Sc、Ma、Si分与不成熟因子显著正相因子负相关,而单相抑郁组仅有Pa、Sc、Ma与不成熟因子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双相障碍组发病年龄更早,与单相抑郁比有人格特征的区别,表现的更不成熟、更不稳定,这与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分析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与病程。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接受并资料的抑郁障碍病患300例,其中单相抑郁障碍病患195例,双相抑郁障碍病患105例,对比分析2组病患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程。结果:从发病年龄来看,抑郁障碍双相组中的病患其发病年龄要早于抑郁障碍单相组中的病患,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第1次发病年龄在25岁以下的病患,抑制障碍双相组明显多于抑制障碍单相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相对于抑制障碍单相组而言,双相组中大多数病患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缓、心境不稳定相对比较重,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抑郁障碍双相组中的病患从HAMD抑郁量表可以看出,对认知障碍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抑制障碍单相组中的病患,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单相抑制障碍与双相抑制障碍是2种不同的疾病,抑郁疾病发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点,有可能会是双相抑郁障碍隐藏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等御方式问卷(D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测评。结果:DSQ4个因子评分在男女性间和报考重点中学与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初三学生SCL-90常模均分为界值,高症状组的不成熟型因子、中间型因子和掩饰度高于低症状组((P<0.01),且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1);成熟因子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见习生 (P>0.05)。结论中老先生心理总痛苦水平与过多动用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及过度掩饰有关,须引起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心理防御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实验组共104例,分层抽样取对照组104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5.19±0.73)分]高于对照组[(4.4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P〈0.05),其中退缩、躯体化、回避、被动攻击高于对照组,抱怨、幻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熟型防御方式[(4.49±0.61)分]低于对照组[(6.01±O.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1),其中升华、幽默低于对照组,而压抑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低于对照组(t=-4.58,P〈0.01;t=-4.49,P〈0.01;t=-4.01,P〈0.01),自责、退避高于对照组(t=8.21,P〈0.01;t=5.31,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心理干预需要对患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引导患者有意识地运用成熟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以提高治疗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观察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别.方法对118例肺癌患者及与之1:1配对的118例健康人采用Bond编制的“防御机制问卷(DSQ)”对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分别进行评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有较好的均衡性,肺癌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退缩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消耗倾向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成熟型防御机制无统计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的心理防御特点不同于健康人,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生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名在我院心理门诊确诊为神经症的(研究组)和67名在校学生(对照组)进行防御方式(DSQ)和父母养育方式(EMBU)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防御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做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与掩饰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惩罚和拒绝因子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惩罚、拒绝因子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相关分析中,成熟的防御方式与父母正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则与父母负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且防御方式的采用明显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特点。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和数字符号测验(SDMT)、数字广度测验(DST)、视觉再生测验(VRT)、言语流.性测验(VF)和连线测验( TMT)分别对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人格特征和认知功能的测试,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MMPI的测试结果除了男子-女子气( Mf)和轻躁狂( Ma)量表的T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疑病(Hs)、抑郁(D)、癔症(Hy)、社会病态(Pd)、偏执(Pa)、精神衰弱(Pt)、分裂(Sc)、社会内向(Si)的T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抑郁组在SDMT、DST、VF和TMT测验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VRT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SDMT、DST的得分与Pa、Sc的T分呈负相关,VRT得分与Pd、Pa、Sc、Ma的T分呈负相关;TMT提笔次数与Pd、Pa、Ma的T分呈正相关。结论 MMPI在抑郁障碍的诊断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注意转换迟缓且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与其病理性人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患者(AN)的心理防御机制特征及其与临床进食态度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AN患者92例(限制型46例,暴食/清除型46例;早发16岁及以前48例,晚发16岁后44例),选取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92例,采用防御机制问卷(DSQ)来评估防御机制特点,用进食态度问卷(EAT-26)来评估被试的进食态度,比较AN组和HC组间的防御机制和进食态度差异,比较AN不同亚组(按临床亚型和发病早晚分组)心理防御机制和进食态度的差异,分析AN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进食态度、BMI及病程之间相关关系。结果 AN组在DSQ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高于HC组[(4.49±1.13)分vs (3.55±0.93)分、(4.33±0.76)分 vs(3.88±0.69)分,均P<0.01]; EAT-26总分及其三个分量表(节食、暴食和食物关注、口欲控制)得分均高于HC组(均P<0.01)。与限制型患者相比,暴食/清除型患者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较高[(4.49±1.06)分 vs (4.79±1.13)分,P=0.010]; EAT-26总分及对暴食和食物关注分量表得分较高(P<0.001)。 DSQ中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r=0.472, P<0.001)、中间型防御机制(r=0.315,P=0.002)与EAT-26总分呈现正相关;不成熟防御机制(r=0.343, P<0.001)、中间型防御机制(r=0.257, P=0.014)与节食分量表得分呈现正相关;不成熟防御机制(r=0.523, P<0.001)、中间型防御机制(r=0.267, P=0.010)与暴食和食物关注得分呈现正相关;DSQ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 r=0.375, P<0.001)与病程成显著正相关;DSQ各因子分与BMI之间的相关系不显著(r=-0.15~0.25,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患者防御机制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十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叫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同期收集正常孕妇的资料进行对比,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影响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异位妊娠组平均年龄为(32.35±6.61)岁,正常孕妇组平均年龄为(26.18±8.10)岁,异位妊娠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t=7.85,P〈0.05);异位妊娠组焦虑得分为(11.18±1.94)分,正常组焦虑得分为(8.24±1.47)分,异位妊娠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t=6.97,P〈0.05);对两组焦虑发生率比较,异位妊娠组心理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x^2=31.20,P〈0.05);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异位妊娠组在躯体化因子(t=4.16,P〈0.05)、强迫症状因子(t=3.95,P〈0.05)、人际关系闪子(t=4.08,P〈0.05)、抑郁因子(t=4.15,P〈0.05)、焦虑网子(t=3.84,P〈0.05)、其他因子(t=3.82,P〈0.05)、总分(t=8.15,P〈0.05)等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需要积极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阳琼  李爱凤  静进 《广州医药》2008,39(1):9-12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间歇期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收集既往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且符合美国精神科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Ⅰ型或双相Ⅱ型的诊断标准,目前处于间歇期(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数≤8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分数≤5分)的双相障碍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80例.两组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测评,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结果 在MMPI临床量表升高(T≥60)双相障碍患者中,最多见的是Ma、Sc、Hy,其次是Pt、Pd、Hs.双相障碍临床量表两点编码型多为98/89、93/39.双相障碍MMPI剖析图呈现以Mf为中线的右高左低的曲线.双相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MPI临床量表Pd、Pa、Pt、Sc、M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量表Si得分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间歇期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徐涛  张卫东  王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84-484,486
目的:评价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应用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对照组65例,应用氟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8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期TE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但研究组在治疗早期的嗜睡、困倦发生率较高、失眠发生率较低、胃肠道反应较少,治疗末体重增加较多(P〈0.05)。结论:米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与老年功能性抑郁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30例(观察组)和单纯功能性抑郁患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对二组患者抑郁特征及抑郁认知情况进行评定和对比。结果观察组HAMD激越性抑郁因子(£=18.00,P〈0.01)、焦虑反应因子(t=16.15,P〈0.01)突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以躯体症状因子(t=21.48,P〈0.01)、迟滞性抑郁因子(t=44.41,P〈0.01)突出,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MSE不同时间(1,2,3d)评定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0,22.50,22.11;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后抑郁与老年功能性抑郁在临床特征上差异显著,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测定入组基线及治疗第1、3、5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积分,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AMD17减分率、因子分变化及应付方式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的总体疗效相当(χ2=0.0934,P〉0.05),且HAMD17积分均在第3周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起效时间相同(P〉0.05);但治疗组在认知障碍、迟滞因子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能更有效的改善幻想、求助因子积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应付方式,重视应付方式等人格因素可能是双相抑郁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酒依赖男性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般性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内观治疗(包括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健康教育)。治疗时间为4周,总小时数分别为55.5h、56h。用强制性饮酒问卷(OCDS),社会支持量表(SSR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对两组进行疗前疗后的比较,并与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复饮率。结果①疗后研究组OC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1±2.05)分,(54.15±2.01)分,t=11.885,P〈0.01]。②治疗后研究组SSRS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利用度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5±5.63)分,(40.15±6.50)分,t=5.946,P=0.000];[(14.32±3.51)分,(8.72±6.22)分,t=4.504,,P〈0.05];[(27.02±4.26)分,(19.45±4.92)分,t=6.682,P=0.000];[(10.024-3.30)分,(7.52±3.86)分,t=2.828,P=0.006]。③两组的MMPI以精神分裂症(Sc)、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病态(Pd)即8/6/7/4模式为主,研究组疗后在Sc、Pa、Pd、Pt这四个维度上的原始分均低于对照组,除Pt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3±6.76)分,(29.01±6.72)分,卢2.158,P=0.035];[(14.12+6.01)分,(18.32±6.42)分,t=2.744,P=0.008];[(18.63±6.85)分,(23.29±6.12)分,t=2.342,P=0.022)。④两组戒酒成功的短期疗效差异: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复饮率13:33=39.39%,对照组为24:33=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5)。结论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解决患者的酒依赖问题,其疗效优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复发性抑郁症与首发抑郁症患者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OGM)的差异,以及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对34例首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31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自传体记忆测评(autobiographicalmemorytest,AMT)评定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HAMD-17)及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①复发性抑郁症组OGM总分显著高于首发抑郁症组[分别为(3.90±1.65)分,(3.10±1.57)分,t=2.035,P〈O.05];②复发性抑郁症组积极线索词诱导的OGM总分显著高于首发抑郁症组[分别为(2.40±1.36)分,(1.70±1.08)分,t=2.308,P〈0.05];③OGM与BDI总分、HAMD总分以及认知障碍因子、迟缓因子呈高度的正相关性(r=0.497,P〈0.05;r=0.552,P〈0.05;r=0.631,P〈0.05;r=0.553,P〈O.05)。结论与首发性抑郁症患者相比,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OGM更为严重,抑郁症患者的OGM亦能够增加抑郁症的复发频率,加重认知障碍、迟缓症状。  相似文献   

16.
张勇辉  王维  唐岩  黄芹  王珊  李志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52-2953,3058
目的:评价心理综合干预方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安宁市某小学二、四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192名学生进行心理综合干预,采用心理健康测量评价工具,比较干预前后得分。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结果提示,在接受干预后半年,性格缺陷(t=2.06,P〈0.05)、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t=1.77,P〈0.05)有减分,行为障碍(t=2.99,P〈0.01)减分明显;一年后学习障碍(1=2.79,P〈0.01)、情绪障碍(t=2.56,P〈0.01)、性格缺陷(t=3.17,P〈0.01)、行为障碍(扭3.51,P〈0.01)减分明显(P〈0.01),社会适应障碍(t=1.89,P〈0.05)有减分;一年半后学习障碍(t=3.41,P〈0.01)、情绪障碍(t=3.25,P〈0.01)、性格缺陷(t=4.16,P〈0.01)和行为障碍(t=4.47,P〈0.01)减分明显,社会适应障碍(t=2.11,P〈0.05)有减分。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脑外伤后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将85例成年脑外伤患者分为抑郁组32例和非抑郁组53例,进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评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脑外伤后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比较,抑郁组总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度均低于非抑郁组(P〈0.01);脑外伤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量表评分的比较,抑郁组解决问题因子分(P〈0.01)、求助因子分(P〈0.05)、忍耐因子分(P〈0.01)均低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外伤患者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不足,易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张文蔚  刘磊  蒋廷云  薛丽  范洪峰 《重庆医学》2015,(29):4146-4148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86例双相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在第8周末的CSQ 的自责、逃避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求助因子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自责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前有无物质依赖史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防御方式的差异性。方法对170例创伤后应激患者以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其中物质依赖组85例,非物质依赖组85例。采用半定式检查法,严格按照遗传学研究用诊断检查问卷内容询问入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结果HAMD评分两组患者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物质依赖组患者的自杀、激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与非物质依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DS评分物质依赖组患者心跳加快、疲劳、坐立不安、生活无意义感得分与非物质依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SQ评分创伤后应激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或中间型防御方式来应对生活事件;物质依赖组患者被动攻击、幻想、投射、退缩、躯体化及因子Ⅳ(掩饰)得分与非物质依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运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物质依赖史的PTSD患者临床特征及防御方式与无物质依赖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以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按照HAMD-17总分将患者及其家属分组后,探讨抑郁症严重程度对家庭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及其家属的行为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5)。HAMD-17总分与患者的问题解决(r=0.391,P〈0.01)、沟通(r=0.376,P〈0.01)、家庭角色(r=0.437,P〈0.01)、行为控制(r=0.427,P〈0.01)、情感卷入(r=0.299,P〈0.05)、总体功能(r=0.294,P〈0.05)显著相关;与家属的问题解决(r=0.362,P〈0.01)、沟通(r=0.303,P〈0.05)显著相关。急性发作组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角色(t=2.984,P〈0.01)、总体功能(t=2.967,P〈0.01)、问题解决(t=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组患者及家属的行为控制(t=-4.9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行为控制(H=11.353,P〈0.01)、问题解决(H=7.527,P〈0.05)、家庭角色(H=7.480,P〈0.05)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差异不明显,但抑郁症状会扩大两者的差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更加明显;抑郁症状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解决和沟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