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超声结合宫腔镜检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方法通过对67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经阴道彩超及宫腔镜检查,并病理最后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探讨二者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5%和81.7%;宫腔镜(HS)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和95%。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部位、个数、大小,但要明确病变性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HS,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病理确诊EP 39例,阴道超声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79%、92.31%、77.78%、89.72%,宫腔镜诊断则分别为94.87%、93.27%、84.09%、97.98%,宫腔镜对EP诊断的符合率高于阴道超声(P<0.05)。结论:宫腔镜较阴道超声检查更准确、直观,是确诊EP更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利勋 《现代医院》2007,7(Z2):29-31
目的 对比分析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病理确诊EP 39例,阴道超声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79%、92.31%、77.78%、89.72%,宫腔镜诊断则分别为94.87%、93.27%、84.09%、97.98%,宫腔镜对EP诊断的符合率高于阴道超声(p<0.05).结论 宫腔镜较阴道超声检查更准确、直观,是确诊EP更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9例,准确率81%;误诊9例,误诊率19%。结论:经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注意应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89例经宫腔镜术并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阴道超声的图像特征。结果 89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中,可以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77例,检出率86.5%;漏诊12例,漏诊率13.5%;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方面存在特征性图像(部分病例可合并几种图像特征):宫腔内稍强或等回声边界清晰团块(43例),内膜三线征之宫腔线与基底层强回声线间两侧内膜回声不均或厚度不对称(58例),宫腔线分离中断(25例),宫腔呈较实性团块回声或实性光团内部见密集多发小囊,不能分辨三线征或宫腔线回声(13例),仅表现为宫腔线粗细不均(7例),内膜未见明显异常回声(12例),其中三线征清晰者(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特征,操作简单快捷、无伤害,清晰度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0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403例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其中功能性息肉289例,占71.8%;非功能性息肉109例,占27.0%;腺肌瘤样息肉5例,占1.2%。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诊治的有效方法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7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17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4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14%(142/175),误诊率为18.86%(33/175).其中,对不同声像图特征的诊断符合情况分析:提示单发子宫内膜息肉,直径小于1cm者其诊断符合率为83.33%(20/24);单发,直径在1~2cm者为92.31%(60/65);单发,直径大于2cm者为50.00%(4/8);多发者为74.36%(58/78);经宫腔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61%(142/155),误诊率为8.39%(13/155).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具有无创性及经济简便的优点,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超声的发展,阴道超声已成为宫腔内病变诊断的良好方法,它与传统腹部超声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宫腔内情况显示更加清晰,诊断更加明确,现将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一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200洌患者行官腔镜诊治,并经病理确诊,探讨2者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结果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3.5%、95.4%。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筛查方法,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检查在老年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息肉老年患者128例,均行宫腔镜与经阴道彩超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经阴道彩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28例疑似患者中有109例(8...  相似文献   

11.
韩晶  ;吴文英 《中国校医》2014,28(12):929-930
目的研究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上的临床价值,比较2者的差异,评价2者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上的优势。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2年8月2家医院收治的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289例为对象,通过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的结果,对比分析出各自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不同点。结果 289例患者中共诊断162例子宫内膜癌,其中阴道超声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132例,准确率为80.97%;宫腔镜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150例,准确率为92.39%;宫腔镜诊断准确率优于阴道超声(P〈0.05)。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为81.48%,特异度为80.31%,假阴性率为18.52%,假阳性率为19.69%,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4.08%和77.27%,约登指数为61.79%;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为92.59%,特异度为92.13%,假阴性率为7.41%,假阳性率为7.87%,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75%和90.70%,约登指数为84.72%。结论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均可以诊断子宫内膜癌,但宫腔镜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临床拟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和(或)镜下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后诊断的依据。将病理结果与B超诊断和宫腔镜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10%、97.14%、57.89%、2.86%及75.00%;宫腔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97.14%、0、2.86%及90.48%。结论B超因其无创、简便、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相对较高。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及与宫腔镜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婷  陆惠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68-106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学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经宫腔镜诊断的56例标本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132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形态多样,简单型增生过长占44%,增生反应占15%,囊性萎缩占13%,混合型增生过长占4%,局部腺癌占1%,分泌反应占23%,其宫腔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25%。结论: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可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更趋完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子宫内膜增生症(EH)及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因子宫异常出血(AUB)、不孕症及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的可疑子宫内膜病变,于十堰市太和医院进行宫腔镜检查的4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普通白光成像技术(WLI)与NBI检查,以及子宫内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以子宫内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宫腔镜WLI与NBI诊断EH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这2种检查诊断EH病理分型的敏感度,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采取宫腔镜WLI与NBI对EH及子宫内膜癌诊断:Kappa值分别为0.793、0.843;敏感度分别为83.5%(111/133)、91.7%(122/133),特异度分别为94.8%(271/286)、93.7%(268/286)。宫腔镜NBI诊断EH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宫腔镜WLI,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6,P=0.041);而二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9,P=0.591)。②采取宫腔镜WLI与NBI对EH病理分型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9%(89/133)、71.4%(95/1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426)。③采取宫腔镜WLI,可见EH患者子宫内膜表面凹凸不平或局灶性增厚,部分区域呈"筛孔状"改变,偶见细小血管分布;而宫腔镜NBI,可见EH患者被增厚子宫内膜遮挡的血管呈"树枝状"或"网状"分布,走行较为规则,血管粗细较为均匀,未见明显粗大血管。宫腔镜WLI检查可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改变,而且增厚子宫内膜呈"脑回样"或"分叶状"改变,子宫内膜表面毛糙似绒毛样,质地糟脆,并且可见粗大、裸露血管,而且血管粗细不一,部分可见瘤样或青蛙卵状血管;宫腔镜NBI则可见上述血管病变更为明显。 结论宫腔镜NBI诊断EH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高于宫腔镜WLI,但是对EH病理分型诊断的敏感度,宫腔镜WLI与NBI无差异。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NBI较WLI检查并无更多获益。子宫内膜存在炎症、广泛充血或病变有活动性出血时,宫腔镜NBI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9月~2009年5月就诊的124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下进行活检,将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7.67%、52.63%、82.35%、90.91%和83.87%;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8.85%、89.19%、95.56%、97.06%和95.97%。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可明确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并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阴道超声诊治子宫外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外异位妊娠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均诊断明确,行输卵管切除术108例,保留输卵手术管3例,卵巢部分切除及修补术4例,膀胱壁病灶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6.97 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99天,无并发症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结合阴道超声诊治子宫外异位妊娠准确、可靠,有利于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房昭  杨爱莲  钟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96-109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MB患者148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正常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61.90%、87.84%,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43%、90.48%、97.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80.0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90.00%,双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89%、72.41%、76.47%,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10%、10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88.89%,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100.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检查对PMB的诊断价值更高,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的临床筛查和子宫内膜病变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超声造影(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分析结果,以及CEU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诊断为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62例年龄为27~66岁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并通过手术或诊刮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10,子宫内膜癌患者),良性组(n=4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照组(n=11,无子宫内膜病变者)。分析62例受试者的CEUS图像特征。CEUS采用与子宫内膜病变区相同深度的正常子宫肌层为参照,通过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运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测定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梯度[(造影剂峰值强度-造影剂基线强度)/造影剂强度上升时间],以及TIC曲线下面积(TIC-AUC)。3组受试者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梯度及TIC-AUC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绘制子宫内膜的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这2个指标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本研究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在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前,与受试者本人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结果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经阴道CEUS图像特征为:①恶性组子宫内膜造影剂增强早期,呈快速均匀或非均匀性高增强,根据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表现为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时间明显早于、稍早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7例(子宫内膜腺癌)与3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稍高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8例(子宫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与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消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②良性组41例受试者中,9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晚于子宫肌层,清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主要为稍低增强;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稍晚于子宫肌层,消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稍高增强。③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峰值强度分别为25.1 dB(14.6~26.1 dB)、10.7 dB(7.0~15.5 dB)、10.1 dB(7.2~15.1 dB),TIC-AUC分别为1 880.7(734.9~2 084.2)、418.0(240.0~718.7)、349.8(238.3~563.6)。3组峰值强度与TIC-AUC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732、6.732,P=0.035、0.011)。3组达峰时间、梯度、开始增强时间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IC指标中,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ROC-AUC分别为0.92(95%CI:0.78~0.97,P=0.028)和0.96(95%CI:0.84~0.99,P=0.016)。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608 dB、767.45,此时其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81.2%、85.1%,特异度分别为85.8%、87.2%。 结论在经阴道CEUS时,子宫内膜病变CEUS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