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昌平地区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 BDs)的发生率,掌握严重和高发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将1999~2008年分为前、后5年,对孕28周~产后7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0年间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引产情况。结果:10年间监测地区围产儿共45656例,出生缺陷儿4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32‰;围产儿死亡275例,出生缺陷儿死亡72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6.18%。结论: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广神经管畸形(NTDs)在孕早、孕中期的筛查技术和孕早期优生四项(ToRCT)的检查工作,采取管理、医疗、社会及法律等综合措施,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平南县人民医院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状况,为降低出生缺陷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围生儿3 984例,围生儿出生缺陷4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率12.30‰。2007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率比2008年稍低(P>0.05);出生缺陷男性占53.06%,女性占44.90%,不明性别占2.04%。出生缺陷的原因前3位为胎儿水肿综合征(40.81%)、唇裂与腭裂(14.28%)、先天性心脏病(12.24%)。结论:降低出生缺陷的工作重在预防,应加强优生宣传,提高婚前、产前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缺陷胎儿的活产率,降低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丽水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丽水市3个监测县(市、区)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和28周的出生缺陷儿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92 543人。报告出生缺陷2 907例,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2 234例,28周出生缺陷儿67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1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25.57‰)高于女婴(22.52‰),城镇(27.04‰)高于乡村(22.62‰)(均P0.05);不同年龄组母亲分娩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概率不同(P0.05),20岁(37.21‰)和≥35岁(30.21‰)女性娩出出生缺陷围产儿的风险较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和小耳。围产儿和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9.09‰和15.49%,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41.14%。结论丽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围产儿性别及其母亲的年龄和居住地区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003-2007年深圳市8704名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3-2007年深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3-2007年在深圳市某医院监测的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监测围产儿8 704例,发现出生缺陷19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75‰,2003-2007年发生率为10.73‰~33.77‰之间,各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出生缺陷最多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不同年龄组的母亲所生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39‰~31.67‰之间,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住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6‰(68/3 663),流动人口的为25.79‰(130/5 04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为111.11‰(22/198),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的8.11‰(69/8 506)(P<0.05).结论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罗湖区2004~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深圳市罗湖区近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水平、变化趋势、缺陷类型、缺陷儿的结局等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罗湖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生缺陷发生率、缺陷类型、结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湖区2004~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依次为16.9‰、21.96‰、19.70‰、16.06‰和19.03‰.5年总体出生缺陷率为18.67‰.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率高于户籍和暂住人口(χ2=4.41,P=0.0360;χ2=12.77,P=0.0004);男婴出生缺陷率高于女婴(χ2=4.71,P=0.0299);出生缺陷的发生不存在季节性差异(雷氏Z值为2.524,P>0.05).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畸形、胎儿水肿综合征、尿道下裂.结论 2004~2008年罗湖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变化不大,要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出生缺陷孕期筛查的广度和筛查水平,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2004~2006年沈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晶  吴凤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34-4136
目的:分析沈阳市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沈阳市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将2004~2006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沈阳市2004~2006年围产儿总数为136865例,围产儿死亡1292例,3年平均死亡率9.44‰,城市8.41‰,农村10.15‰,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母年龄20~29岁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单胎高于双胎。出生缺陷为3年死亡顺位的第1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周关系近3年无明显变化。结论:沈阳市围产儿3年平均死亡率为9.44‰,分别低于全国(10.27%)、辽宁省(10.78%)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但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农村妇幼网络建设,农村孕产妇享受基本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丁蓉  颜春荣  龚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23-3126
目的:研究深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深圳市统一的监测方案,对2008~2009年深圳市所有医院孕20周~产后7天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引产及产后7天内死亡)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289 031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52‰(4 924/298 031),活产畸形率为13.84‰(4 125/298 031),缺陷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的比例为69.42%(3 418/4 924)。产母文化程度低、年龄﹥35岁组发病率分别为20.34‰、20.41‰,高于其他年龄组,经检验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分娩的缺陷率为71.45%(3 518/4924),先天性心脏病+重大体表缺陷发生率为9.95‰(2 967/298 031),占缺陷的60.25%(2 967/4 924),缺陷儿存活占83.77%(4 125/4 924)。结论:非单一的体表检查缺陷发生率高。28周前的产前诊断仍需重点加强。普及孕期健康教育,开展孕前保健服务,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妊娠、分娩,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接受产前检查或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13 733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监测分析。结果: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儿798例,检出率581.08/万,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女性。母亲孕龄≥35岁的出生缺陷明显高于其他组。3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G-6PD缺乏症,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马蹄内翻足。前4种类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008~2011年围产儿死亡为143例,其中出生缺陷死亡占70.63%。结论:政府给予配套经费,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发挥社康中心妇幼保健网底作用,实现社区-社康中心-医院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的系统保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97~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宝安区围产儿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为完善今后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1997~2007年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的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32‰,缺陷儿死亡率为3.73‰;多发生在流动人口中,占80.80%,具有孕次和胎数多、孕周短、男性多、体重轻、转归严重等特点;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外耳畸形、胎儿水肿综合征为主。结论:宝安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婚检、孕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工作;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李兵  张小庄  潘小英  叶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65-3368
目的:分析诊断水平的变化对胎儿水肿综合征监测发生率趋势的影响。方法:对1997~2007年9月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胎儿水肿综合征及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东省监测围产期胎儿水肿综合征发生率在1.7‰~2.8‰,呈下降趋势;考虑28周前治疗性引产(占90.4%)和死胎患儿后(治疗性引产占90.4%),该发生率在1.8‰~3.6‰,并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后由此导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后部分确诊地贫患儿未归类于胎儿水肿综合征也影响了监测发生率,但仅2005年该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8周前治疗性引产是广东省胎儿水肿综合征监测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与胎儿水肿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1997~2008年出生缺陷对北京市海淀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网,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1997~2008年海淀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96‰,出生缺陷造成的围产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37.50%,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中的出生缺陷顺位为先心病(18.7%)、多发畸形(15.1%)、总唇裂(11.1%)、脑积水(6.7%)、神经管畸形和染色体畸形(4.4%),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比例为23.7%."个人或家庭知识态度"是出生缺陷造成的围产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结论]海淀区围产儿死亡率稍低于北京市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台州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台州市2012—201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出生缺陷报表及非户籍孕产妇健康状况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户籍和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和高龄产妇比例等指标,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台州市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80‰,呈下降趋势(P0.01);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9.28‰)高于本地人口(5.64‰)(P0.01)。高龄产妇比例为10.30%,呈上升趋势(P0.01),高龄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为10.60‰,高于围产儿平均死亡率(P0.01)。围产儿首位死因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率为35.86‰,呈上升趋势(P0.01),但出生缺陷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台州市各县(市、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男女性别比和高龄产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人口围产儿母亲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低、孕产次多和建卡孕周晚(均P0.01)。结论台州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龄产妇、出生缺陷和流动人口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彩霞  李东雄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28-3529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围产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住院分娩的8619例围生儿,及其102例出生缺陷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年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83‰,1996~2000年缺陷儿出生高于2001~2005年出生缺陷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40.10%,占围产儿死亡的52.56%。结论:先天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早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加强对高危妊娠的检测和产前诊断,达到早期治疗,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则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常熟市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妇年龄构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2019年常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对不同年龄组产妇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病率、顺位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常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病率为4.88‰,低龄产妇、适龄产妇及高龄产妇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病率分别为6.74‰、4.69‰和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7,P=0.000);两两比较显示,高龄产妇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60,P=0.000),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高龄产妇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本市高龄产妇的孕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选择优生年龄段生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湘潭市13家医院开展多种产前诊断后,围产期出生缺陷儿的转归变化情况。方法对湘潭市13家医院住院分娩及引产的孕20周~出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及产前诊断并治疗性终止妊娠,统计描述和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1)在45 564例围产儿中监测到出生缺陷儿5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06‰。(2)产前诊断发现缺陷胎儿347例,检出率58.32%;其中9种严重缺陷胎儿产前检出率84.74%,28周前检出率51.95%。(3)有337例缺陷胎儿治疗性终止妊娠,占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的93.39%,使存活儿中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3.06‰下降为5.66‰,严重出生缺陷在存活儿中排位后移;结论 (1)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使出生缺陷在围生儿死亡中的比例增高,存活婴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顺位改变;(2)产前诊断使严重出生缺陷在分娩前及时终止妊娠,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建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78-4281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2008 ~2012年41 114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建立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酒泉市2008 ~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依托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运用知信行模式建立并启动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程;应用统计学中的定基比和环比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08 ~ 2012年酒泉市共发生出生缺陷316例, ()生率为7.69‰,农村和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06‰和4.88‰,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08年相比,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43.91%,定基比、环比下降速率各年度城市均高于农村;2008年未干预时围产儿先天畸形死亡率为4.55‰,占围产儿死亡的26.06%; 2009年建立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后下降为2.66‰,占围产儿死亡的18.53%,并逐年下降.与2008年相比,2012年出生缺陷死亡率下降了66.15%.结论:依托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运用知信行模式,有针对性地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可有效降低缺陷儿发生率、出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分析郑州市各级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郑州市各级医院正常分娩婴儿及治疗性引产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38376例,死亡1408例,死亡率为10.18‰;出生缺陷儿1315例,出生缺陷率为953.4‰;1408例死亡围产儿中缺陷儿488例,占34.66%;≥35岁孕妇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率1260.6‰;缺陷儿产前诊断率为45.40%,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出生后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和总唇裂。结论: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优生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结果】 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16.86‰)明显高于本市户籍(6.82‰),非本市户籍出生缺陷死亡率(4.52‰)高于本市户籍(3.12‰);本地户籍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45.74%,明显高于非本地户口的26.83%;本市户籍死亡围产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前四位顺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非本市户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本市为82.05%,非本市为79.28%。 【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产前诊断是避免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贵港市2001~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贵港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流行特征及动态变化,提出干预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1~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有关数据按照前3年与后3年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83 356例,出生缺陷儿1 344例,发生率16.12‰,前3年与后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5.83‰和1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其中监测城市围产儿37 786例,出生缺陷393例,发生率10.40‰;监测农村围产儿45 570例,出生缺陷951例,发生率20.87‰。监测男性围产儿45 830例,出生缺陷697例,发生率15.21‰;女性围产儿37 495例,发生缺陷616例,发生率16.43‰;两性畸形31例。城市与农村对比,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经χ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χ2=142.04,P<0.001),而男性与女性围产儿对比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出生缺陷前5位是胎儿水肿综合征、总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无脑儿。结论:根据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在农村,主要针对胎儿水肿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