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适宜长度及其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别为45~55cm、50~60cm、55~65cm及60~70cm;术中测量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测量胃管前端距贲门的长度,各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2d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患者腹胀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的患者,胃管的实际置入长度与其身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根据患者身高选择置入长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适宜长度及其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别为45~55cm、50~60cm、55~65cm及60~70cm;术中测量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测量胃管前端距贲门的长度,各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2d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患者腹胀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的患者,胃管的实际置入长度与其身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根据患者身高选择置入长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胃管拔除时机,为择期非胃肠道手术术后留置胃管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8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于术后12 h和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部胀痛、恶心、进食时间、舒适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腹部胀痛、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进食及肛门排气时间、肺不张、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肝叶切除手术后尽早终止胃肠减压,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对开胸术后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随机将680例开胸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386例)和对照组(294例)。观察组于术晨置放胃管行胃肠减压,至术后完全清醒后拔除;对照组术晨术后均不置放胃管减压。术后3d两组病人行胸部透视,观察肺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48%(25/386)和7.14%(21/294),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O.78%(3/386)和4.42%(13/294),两组比较,P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胃管拔除时机,为择期非胃肠道手术术后留置胃管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8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于术后12h和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部胀痛、恶心、进食时间、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腹部胀痛、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进食及肛门排气时间、肺不张、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肝叶切除手术后尽早终止胃肠减压,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胃手术后胃肠减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60例择期胃手术病人随机分二组。I组为术后不插胃管组,Ⅱ组为术后插管胃肠减压组。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相近(P>0.05),无吻合口漏、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Ⅱ组病人肺部感染明显增多(P<0.05),且插胃管后病人均感鼻咽部不适、恶心、术后早期不便下床活动等缺点。因此我们认为,择期胃手术后无须常规行胃肠减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32 胆囊切除术是否常规胃肠减压、留置导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胆囊切除术常规胃肠减压、留置导尿的利弊。笔者回顾分析10年间行单纯胆囊切除术7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胃肠减压、留置导尿(I组)380例,非常规肠胃减压、留置导尿(Ⅱ组)346例。结果示I组痛苦和不适明显增加,胃肠功能恢复未见明显改善,有2例因插胃管致环杓关节脱位,55例拔除胃管后有咽喉部疼痛或吞咽不适感,35例出现尿路感染。Ⅱ组术后12例出现腹胀,对症治疗后5例仍需胃肠减压;有23例因尿潴而留置导尿,出现尿路感染2例。提示术前常规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弊多利少。但有少数患者术前或术后需胃肠减压或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复尔凯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用普通胃管(F16)胃肠减压。观察两组胃管的通畅性,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或裂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分别为94.11%和9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咽喉疼痛8.84%;恶心、呕吐5.88%)低于对照组(咽喉疼痛28.13%;恶心、呕吐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达到胃管减压的相同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同一治疗组医师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完成的90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留置和未留置胃管患者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管重置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留置胃管组相比,未留置胃管组患者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4.4%(20/45)比100%(45/45),P<0.01],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中位2 d比9 d)、术后排气时间(中位3 d比6 d)及术后住院时间(中位7 d比12 d)均明显缩短(均P<0.01);而两组术后呕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的,可加快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的必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留置胃肠减压分为胃肠减压组(18例)和对照组(19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21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有32例发生肠梗阻,占15.2%.其中胃肠减压组有4例发生肠梗阻(22.2%,4/18),对照组有28例发生肠梗阻(14.5%,28/19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减压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例患者按术后有无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32例)和无肠梗阻组(179例),两组进食时间分别为9.1和4.9 d,肠梗阻组进食时间明显长于无肠梗阻组(P<0.01),但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组有7例肺部感染(21.8%,7/32),无肠梗阻组有3例肺部感染(1.7%,3/179),肠梗阻组肺部感染明显高于无肠梗阻组(P<0.01). 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且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待进一步改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