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总结了对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把好药品关,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方位的护理,加强护士管理,规范青霉素的使用方法等。认为输液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并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对策,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2068例老年患者输液治疗,总结出从针头、血管的选择到输液速度的调节;特别制造塑料数字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细节护理措施尤其适合老年门诊患者.结果 输液室没有出现重大投诉与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达到96%.结论 针对门诊老年患者特点与静脉输液中主要存在的风险问题,护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使老年患者真正体会到心理安全,环境安全,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门诊输液治疗中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章制度,护士服务态度不佳、技术不到位、应急能力不强是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应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及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各个环节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项玉兰 《护理学报》2006,13(10):87-88
报道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采取的干预措施。分析2004-2005年输液病人中常见的护理风险: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护士在工作中语言不当;输液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穿刺部位血肿。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和语言修养;选派综合素质高的护士担任巡回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完善各项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降低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护理纠纷从2004年12起降至2005年2起,护理差错从2004年8起降至2005年2起,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门诊输液室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门诊输液室常见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保证门诊护理工作良好运转。护士要密切观察输液室每位输液病人的病情,加强巡视,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操作时应认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并且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维护护士和患者的共同利益,护士必须结合所在科室,合理应用护理查对制度,防范护理差错发生.2013年1月,门诊输液室护士因未查对患者收费明细清单而出现的输液差错,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医嘱:生理盐水250ml加头孢曲松钠20g,5%葡萄糖250 ml加喜炎平6ml静脉滴注.当时患者本人取生理盐水250 ml和头孢曲松钠1.0g交给门诊输液室护士,说先做皮试,皮试阴性之后再去拿药.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某医院19例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生和低年资护士缺乏服务意识,对环境、工作程序不熟悉,专业知识欠缺,中班和夜班人力资源配备不足,输液工作量大,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责任心不够。认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建立严密的管理体系,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加强实习护生、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强化质量控制,合理配置和调动人力资源,可有效地防范和减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乡镇卫生院静脉输液安全问题的状况,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黄岩区卫生局委托黄岩区护理中心对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的门诊输液室采用<乡镇卫生院输液室调查评分表>进行现场测评打分,分析卫生院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 乡镇卫生院的输液室具备了基本的格局和设施,绝大多数护士能持证上岗,但输液厅环境较差,查对制度、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均存在明显缺陷.结论 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诸多静脉输液安全问题,需改善输液室环境,健全各项制度,稳定并扩充护士队伍,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强化环节质量控制,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输液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门急诊患者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难以预见[1]等特点,通过本调查了解门急诊护士静脉输液过程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并弥补输液过程中的不足,建立输液评估制度与管理,提高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确保静脉输液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减轻护士心里压力。方法 选取我院门急诊输液中心、急诊抢救室、急诊暂观室在岗注册护士45名,通过问卷调查从患者评估,治疗评估和药液评估三方面了解护士静脉输液过程中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急诊科室的患者在逐年增加,输液量大幅度增多,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量不断加大,护士在患者评估、治疗评估和药液评估方面处在较低的水平。 结论 门急诊护理人员输液中的评估存在较大欠缺,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门急诊的输液评估制度与管理,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严格执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规避静脉输液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优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妍 《护理与康复》2006,5(4):303-304
总结儿科门诊输液室优化管理的方法.通过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行政管理及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连续6年无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1.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主要窗口,为前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治疗通道.严格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是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和要求,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为了加强对输液室护士在输液操作中的安全管理,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培训尤为重要.本研究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程序化、规范化培训,旨在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输液室14名新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26岁,其中本科1名,大专13名. 2.方法.(1)师资配置.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丰富经验、高度责任心、较高的操作水平、有良好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培训工作.由培训老师为新护士制订输液室护士程序化、规范化的护理培训方案.(2)培训方法.培训老师将培训计划和输液室各种规章制度编制成册,在人科第1天分发到新护士手中.培训老师介绍病区及输液室的环境、输液室患者的特点、科室常用特殊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常规输液准备方法、科室新开展的技术、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如何防范护理差错及事故的措施等事项,使新护士对输液室的护理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理论知识,如宣教方法及宣教技巧、与患者交流的技巧等;操作培训在示教室内对模拟人进行操作.由培训老师进行集中操作演示后,再由每名受训人员逐一操作,培训老师分别对新护士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护理部考核小组集中开会讨论,针对新护士在操作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新护士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老师进行再培训与指导后,最后由护理部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越加重视,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到医院来就诊.由于受利益驱动,近年来门诊输液病人逐年增加,输液室护士的工作量也明显增加.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不再是执行医嘱的机器,要真正参与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药物,防止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也是输液室护士面临的严峻考验和挑战.经过本人3年多来输液室工作,我认为护士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业务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同时做到以下方面工作,就一定能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分析小儿输液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小儿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强调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制订风险防范预案,加强与病人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加强输液巡视,加强输液高峰期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工作量,计算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问卷以及上海市综合医院输液室工时测定表,随机抽取9家综合医院进行为期1周的现场工时测定,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市9家综合性医院中心输液室平均每家医院每天输液病人数为263.69人,直接护理工时为110 959.02 s,间接护理工时为319 882.77 s,两者之比为1:3,根据护理工作总量推算应配备的护士人数为20.96人(实际配置15.80人),护士与输液病人数的理论比为0.08.结论 目前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士人力配置不足,按照护士与病人数之比为0.08是最起码的配置标准.建立适合中心输液室特点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是满足输液病人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门诊输液中心输液量大,病人周转快,护士工作繁重,拔针时若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容易导致错拔漏输液体,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引起医患纠纷.我院门诊输液中心于2008年至今使用彩色输液牌区分单组和多组输液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昆  王惠连 《护理研究》2012,26(8):675-677
从护理人员、病人、药物、输液用具、输液环境、气候6方面阐述了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护士用药、配药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职业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等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输液室呼叫铃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本院输液室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取2015年7~12月输液室的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分析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发生率以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巡视不到位、护士的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不足、患者或家属因素;观察组呼叫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因素众多,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输液室呼叫铃的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姜向娜  李凯 《全科护理》2013,11(13):1217-1218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发口服药、医嘱处理、输液注射发生率最高;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安全防范意识欠缺、护理工作不到位等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训,建立健全不良事件防范的相关管理制度,针对原因制订具体的防范措施,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本院205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管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管导管的护理、输液管道的护理、各排出管道的护理.认为复苏期管道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妥善固定、严密监护,有利于防止护理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门诊输液室是一个患者流量大的地方,我院输液室日均工作量在450余例次,其中成人300~350例,小儿100~150例.大流量的患者致使环境吵闹,在高峰期等待期常有患者猜测是否有后来的患者先打上针了而致使患者不停催促、询问护士,分散了护士的工作注意力,使得护理差错事故得不到有效防范.为了加强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我院门诊输液室将号码卡应用于静脉输液流程,取得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