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性癫癎性失语症又称为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1957年由Landau和Kleffner首先报道,主要表现为获得性失语及脑电图异常,约80%的病例伴有癫癎发作,70%有明显的心理行为障碍[1].近年来共诊断LKS 4例,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进行了为期0.5~1a的随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癫性失语症(LKS)在1957年由Landau和Kleffner首先报道,目前已被国际抗癫联盟(ILAE)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WHO)所接受.在癫和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中,本综合征列在"兼有全身性和部分性发作的癫 "之下.本病为一种比较罕见的癫综合征,临床以获得性失语、癫发作、脑电图(EEG)异常为特征.我国自1992年[1]开始见少量报道.现结合国内外文献介绍如下. 1 临床特点 目前认为LKS为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功能性疾病,具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3~8岁;②获得性失语,即在已获得与年龄相当的语言能力的前提下,丧失已经获得的语言功能;③爆发性脑电活动(PA),通常在双颞侧,左侧多见,睡眠中明显增多甚至呈睡眠脑电连续状态(ESES);④癫发作容易控制并具有自限性;⑤多伴有性格和行为异常;⑥没有可以解释症状学的脑部疾病;⑦随着脑部异常电活动的消退,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免疫接种后抽搐发作(包括发作时间长的与短的在内)的临床和后果,作者对1959年~1966年期间54,000名孕妇所生的小儿进行了观察,且一直随访到7岁.除详细询问家族史外,对小儿4、8、12、18、24月及以后每年分别采集一次包括抽搐发作在内的病史,对所报告的任何一次抽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LK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临床表现均有获得性失语、癫发作及精神行为异常;脑电图呈局灶性棘波放电,头颅CT及MRI未见异常。经治疗癫发作控制较好,但失语及精神行为异常恢复较慢。结论LKS是以获得性失语和癫发作为临床特征;脑电图可见异常放电。治疗后可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5.
自从1957年Gastaut等第1次提出偏身抽搐-偏瘫-癫痫综合征 (Hemiconvulsions-hemiplegia-epile-psie syndrome,简称HHE综合征)的命名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多着重于儿童病例的病因探讨。现将我院所见包括青年在内的5例报告如下,供参考。 病例报告 例1 男,20岁,农民。4年前开始发作性,左上肢强直性抽搐、麻木、触电感,继而昏倒,每次持续2分钟,醒后难回忆。2年后常因中止抗痫药物而发作加频,左上肢无力,近2个月左下肢亦无力。检查:左侧中枢性较偏瘫。脑电图示弥漫θ活动和尖波棘尖波发放,右半球为明显。腰穿脑脊液检查和右颈动脉造影正常。用苯妥英钠、安定治疗11天,癫痫控制,偏瘫无改变。  相似文献   

6.
HO.Conn(1957)报告了慢性肺气肿伴发精神障碍之后,国内外学者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笔者从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例)和济南市中心医院(1例)内科1980~1990年的住院病历中选出了符合198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肺性脑病诊断标准的11份病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11例中,男性6例,女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0岁,农民工.因旋转阵挛性抽搐伴意识丧失反复发作9年,3 d前复发1次,于2008年2月27日就诊.患者于21岁起反复旋转发作并阵挛性抽搐,曾在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与脑电图(EEG)正常.因服药疗效差,自行停药2年,近年发作频繁,每月3次左右,疲劳时易发作.无癫(癎)家族史,既往无窒息史,无头部外伤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8.
对并发震颤麻痹症的某些忧郁症病人,有报告认为电抽搐治疗可解除其锥体外系症状和忧郁表现。Asnis报告电抽搐治疗有特殊的抗震颤麻痹作用。在忧郁症状进步前,震颤麻痹症状可先获得进步。有少数报告提出对安定剂治疗的病人,电抽搐治疗可直接  相似文献   

9.
面肌抽搐的显微血管减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984年11月~1985年3月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5例面肌抽搐患者的结果。手术方法是用尼龙或Teflon垫片插入脑干和血管间以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起始段的压迫。术后10天~3个月随访:37例(82%)抽搐完全停止,4例(9%)明显缓解,4例(9%)无效、并发症较轻。全组无1例死亡。根据本组结果结合文献中报告,我们推荐本术在目前可作为面肌抽搐的首选疗法。本文还对显微血管减压术操作的注意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脑干动静脉畸形(AVM)由于它的解剖位置在或者靠近生命重要结构、以及技术上困难,长期以来认为无法手术.本作者报道成功地全切除1例脑干AVM,并就其手术入路进行讨论.病例报告:34岁男性、13年前曾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有突然发作的强直性抽搐5分钟、随之意识消失2天.1977年4月8日发生第二次SAH,10天后发生第三次SAH.每次发作临床症状相同.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干AVM.1977年5月7日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有抽搐(90例)和无抽搐(9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抽搐EAT与有抽搐EAT疗效均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差。副作用以有抽搐组较重。记忆损害不明显,WMS评分还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有所上升。EEG监护中发现EEG异常有逐次递增趋势,以有抽搐组为重。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优势侧有抽搐(30例)和无抽搐(3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本次病期≤12个月者疗效明显好于>12个月者;平均抽搐次数多者效果好,优势侧无抽搐与有抽搐EAT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慢,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记忆损害不明显。EEG监护中发现无抽搐组抽搐慢波期有逐次递减趋势,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3.
现报告1例额、颞叶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 NCSE)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病例女,48岁.因"发作性意识模糊状态数小时后抽搐10年"于2010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模糊,但能够在无意识下自行大小便、行走和避开危险,持续数小时后出现双眼向右凝视和肢体抽搐数分钟后意识恢复.当时未治疗,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多,发作时意识模糊,答非所问,偶有咂嘴,伴有腹泻,期间有时伴1至数分钟发作性双眼向右凝视和肢体抽搐,发作频繁时每周发作1次,每次持续2~3d,每次发作均以肢体抽搐、嘴角流涎、两眼上翻数分钟后清醒.2年前开始服用卡马西平,并逐渐加至每天6片,仍有每月1至数次发作.既往体健,无脑外伤、脑炎等病史.家系中无癫(癎)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体检合作,心肺腹均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在流感中和流感后出现精神症状的病例亦不少。在医学史上1899~1900、1909、1928、1950、1957~1958等次大流行中曾报告有不少这类病例。我国在历次流行中在临床上虽常有见到,但报告的不多。本文虽只报告1例,而且只属临床印象,未有实验室的检查和尸体解剖材料,但足以引起我们对于这类病例的注意。流感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总的来说可有下列几方面:(1)认为是由流感直接引起的,被称为“流感性情神病”,其持续时间和症状在各次流行中各有不同,在1957~1958年的流行中常发生于流感后4天至3个星期,病程持续3星期至5个月,血清学上对A型流感病毒呈阳性反应。症状常为意识障碍、抑郁、疑病、沉睡、紧张型症状群、谵妄、幻觉等症状;(2)由于流感引起了脑炎(流感性脑炎)而产生继发性精神症状,常合并有神经症状(如锥体外系症状,抽搐或其他),脑脊液及脑电图均有变化,精神症状常为:意识昏乱、焦虑、严重不安、追踪观念、象征性思维或其他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痊愈后常遗留有记忆障碍或智能缺陷;(3)诱发了各种内因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症等;(4)流感后神经衰弱症状群,如:头痛、头晕、失眠或嗜睡、疲乏等。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接种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男,41岁.因"言语不清伴右下肢无力、抽搐10 d"于2008年8月4日人院.患者于10 d前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视物成双、口角歪斜、饮水呛咳,伴右下肢无力、抽搐,无意识障碍.外院头颅MRI示白质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6.
电休克疗法的今昔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抽搐疗法是在Sakel(1933)创始胰岛素昏迷疗法和Meduna(1935)开始卡地查(Cardi-zol)疗法之后,由Cerletti和Bini(1938)首创的。 一、电抽搐疗法在我国应用的起落 电抽搐疗法在西、北欧首先试用,尔后美国和日本等国引进。1939年较快地传入我国沈阳、大连、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成都等地。1950~1960年代全国各地精神病院先后纷纷采用,兴盛一时。疗效显著,认为是治疗精神病的良好方法,先后发表20余篇有关疗效的论著和文章。在196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一例阅读诱发的癫癎,用氯硝基安定(Clonazepam)治疗,获得了戏剧性的改善.男性、19岁,6个月前曾发生过两次全身性强直性阵挛抽搐.两次均发生在患者阅读时,发病前发生"颌骨颤动"约30秒,继之意识丧失.无抽搐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癫性失语症又称为Landau Kleffner综合征 (LKS) ,195 7年由Landau和Kleffner首先报道 ,主要表现为获得性失语及脑电图异常 ,约 80 %的病例伴有癫发作 ,70 %有明显的心理行为障碍〔1〕。近年来共诊断LKS 4例 ,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并进行了为期 0 5~ 1a的随访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5岁。 3岁 6个月时出现失语 ,不理解别人的语言 ,并随后出现癫发作 ,为强直 阵挛发作 ,性格行为改变 ,易发怒 ,哭闹。脑电图示左侧颞部爆发性的 2 5Hz棘慢波活动 ,睡眠脑电图描记呈持续棘慢波状…  相似文献   

19.
现报告1例癫(癎)持续状态致双侧股骨颈骨折如下. 1 病例男,30岁.因"意识不清,抽搐1h"于2010年2月25日入院.1h前乘车时,家属发现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正在打手机的患者将手机掉落了下来,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下肢伸直,双上肢屈曲,后出现抽动,患者身体挺直斜靠着副驾驶座位.家属急将车停住,并扶着患者防止其摔倒,双上肢抽搐持续约半小时停止,身体变软躺在座位上,但意识未完全清醒.既往身体健康,无癫(癎)及其他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正常顺产,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20.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甲旁减)致癫(癎)发作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男,71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四肢抽搐十余年,持续发作3 h"于2010年5月19日入院.患者十余年前起出现发作性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四肢强直阵挛,持续5 min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