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建军 《眼科》2010,19(4):256-256
男性,27岁。右眼视物变形1个月。视力:右眼0.3,左眼1.0。右眼底像显示黄斑区盘状水肿,黄斑区血管弓内小血管走行较左眼明显变直(图A、B)。OCT示右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及小的色素上皮层脱离(图C)。诊断: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以下简称中浆 )是以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 [1 ] 。自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发明以来 ,对中浆发生机制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我们总结了 1997年 11月~ 1999年 1月临床上诊断为中浆的 12 6例 (130只眼 )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 6例 (130眼 ) ,均系焦作矿务局五官医院眼科门诊患者 ,经视力、视野、Am sler表和眼底检查 ,临床诊断为中浆。其中男 110例 ,女 16例 ,双眼发病 4例 ,均为男性。发病年龄 19~ 5 6 a,平均 40 …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分型、分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浆病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目前公认的病因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功能受损所致。由于检查手段的改进及治疗设备的更新,目前对中浆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仍无针对病因的特效方法。自95年起,我科采用中医分型、分期治疗中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病例视网膜下积液可自行吸收,视力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此病的重视和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其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药物、激光及各种新兴治疗方法的应用也使治愈率不断提高.本文就目前对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及其利与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7例173眼45岁以上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45岁以上38例,双眼发病5例,多灶渗漏31眼,局灶渗漏12眼,形态改变以不典型渗漏及墨渍弥散型多见。45岁以下109例,双眼发病21例,多灶渗漏32眼,局灶渗漏98眼,以局灶渗漏为主。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鉴别,45岁以下以局灶性渗漏为主。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entral 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为常见的眼底疾患 ,病因未明。其特征为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色素上皮层间浆液性脱离 ,色素上皮亦受到损害 ,通常累及黄斑区。目前无特殊药物治疗 ,本文将探讨氪红激光治疗 CSC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CSC患者均为 1997年度本院门诊的连续病例因CSC有自愈倾向 ,故选反复发病时间大于 4mo的患者。本组6 4例 6 8眼分 2组 ,其中治疗组 30例 32眼 ,男 30眼 ,女 2眼 ,平均年龄 35 .8a;对照组 34例 36眼 ,男 32眼 ,女 4眼 ,平均年龄 37.6 a。本组病例均能…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张风 《眼科》2011,20(4):230-23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系一种主要在男性中青年人患病具有自限性的黄斑部疾病,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因此对其治疗结果解释时应谨慎。迄今有关CSC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很少,主要是基于无对照组的观察性研究。本文对传统激光局部光凝、减量光动力疗法、微脉冲二极管激光阈下光凝、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拮抗剂、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小剂量阿斯匹林等CSC治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单升明 《眼科研究》1998,16(3):224-224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青壮年常见多发眼病之一,荧光造影揭示了本病的病理本质,系色素上皮渗漏造成。本病虽有自愈倾向,但易复发,有的病程长达数月之久。本文观察了21例中浆病患者经YAG532激光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2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浆 )患者视网膜与脉络膜循环的改变 ,旨在提供病因依据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已确诊为中浆的患者 16例 ( 2 1只眼 ) ,经双眼散瞳后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 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 ,对比分析其改变。结果 :1 FFA检查 :所有患者均显示明显的晚期渗漏 ;4只眼 ( 19% )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pigmentepithelialdetachment ,PEDS)。 2 ICGA检查 :( 1) 2例脉络膜动脉充盈缺损 ,余 14例早期呈动脉充盈迟缓。 ( 2 )与FFA中渗漏对应的脉络膜高渗透性 ,范围大于FFA中所见。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 ( 3 )FFA未发现异常的区域 ,ICGA可见局灶或多灶性脉络膜的高渗透区。 ( 4 )与FFA中对应的PEDS及多个隐匿性的PEDS ;PEDS在ICGA中具有典型特征。结论 :脉络膜循环障碍及渗透性增强是中浆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比较FFA与ICGA检查结果 ,我们认为中浆病人脉络膜循环障碍比视网膜循环障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1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性激素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表现典型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患者28例,年龄21~25岁,平均38.6岁,男女比例为13:1.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检测血中促黄体生成素(LH)8.81nmol/L、促卵泡生成素(FSH)7.18nmol/L、睾酮(T)19.84nmol/L。与生理值比较LH及FSH的均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的均值较生理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中浆的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尤其是性激素代谢异常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08-109)  相似文献   

14.
1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地形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地形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CSC患者(26眼)和20例正常人(20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每只眼获得6幅以中心凹为中心的光学切面图像。将6个切面图像转换成伪彩色的视网膜地形图(RM),分析其形态特征。结果 CSC异常分为4种,RM的变化与CSC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RM在CSC的诊断和随访观察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以弥补OCT光学切面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照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  王光璐  马凯  张风  孟淑敏  卢宁 《眼科研究》2000,18(3):238-240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照相这种新的影像方法在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的64只眼进行了OCT检查,部分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OCT图像可将病变分为4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价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对不宜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的CSC患者20 例,( 另一眼做对照)共40 只眼进行检测。结果 患眼黄斑中心无血管区血流(474-11 ±213-44) 明显高于病变周边部血流(298-67 ±173-88) ,2 组比较P< 0-001;也明显高于健眼中心凹无血管区血流(316-40±224-39),2 组比较P< 0-005。结论 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可有效检测CSC患者,尤其对不宜行FFA的CSC患者为FFA 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部分免疫功能初步测定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许庆文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田凤蓝为了解中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作者于lop年1月一1993年10月间对37例中浆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进行了测试。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M:1...  相似文献   

20.
阳桥生 《眼科新进展》2005,25(3):268-269
目的探讨45-55岁中年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68例79眼中年人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中年人双眼发病11例,单眼发病57例,多灶渗漏44眼,局灶渗漏35眼。形态改变以墨渍弥散型和不典型渗漏多见,与45岁以下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老年黄斑变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