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椎管内占位病变的高场强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对椎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占位病变的MRI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18例,胸椎管23例,腰椎管12例。病理上属神经鞘瘤17例,脊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转移瘤9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蛛网膜囊肿3例,淋巴瘤1例,脊索瘤2例,海绵血管瘤2例,血肿1例,畸胎瘤1例。结果 MRI检查结果:①肿瘤部位:脊髓内肿瘤5例,脊髓外硬膜内肿瘤20例,硬膜外腔肿瘤24例,4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均受累且通过椎间孔到达椎旁;MRI诊断符合率92.45%;②不同肿瘤在发病部位、肿瘤MRI信号、强化特征、硬膜信号与形态、脊髓形态与蛛网膜下腔改变以及脊椎骨质等都有各自特点。结论 高场强MRI在椎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义  刘祥治  谢燕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4-3175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寻找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椎管内肿瘤病例。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序列,部分患者还行矢状脂肪抑制T2WI扫描。增强对比剂为钆喷酸葡甲铵(Gd-DTPA),剂量0.2mmol/kg,静脉注射。结果:8例髓内肿瘤中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2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神经源性肿瘤14例;脊膜瘤11例。硬膜外肿瘤5例,转移瘤3例,脂肪瘤2例。结论: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有准确的定位能力,增强扫描能提高椎管内肿瘤的检出率,并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诊断中MR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收治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应用MRI诊断,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40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脂肪瘤3例,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7例,室管膜瘤5例,脊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9例.依据肿瘤所处位置分类:(1)髓外硬膜下肿瘤:检出18例,包括脊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髓受压变形均可显示,并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在肿瘤对侧变窄,肿瘤侧增宽,临床将其定义为硬膜下征.瘤体在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2)髓内肿瘤:共12例,包括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在颈胸段,以脊髓境界不清,程度不等增粗为主要表现.(3)髓外硬膜外肿瘤:共10例,包括脂肪瘤及转移瘤,硬膜外肿块影6例,呈不规则形态.结论 MRI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具无创性,可任意扫描,与靶向造影剂(Gd-DTPA)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病变的结构、位置及相邻关系可直接显示,准确定性和定位诊断病变,为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少见肿瘤的低磁场MRI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少见肿瘤36例,对其低磁场下成像的信号进行对照研究,总结椎管内脊髓内、硬膜下、硬膜外肿瘤的不同MRI特征。结果36例病例中,髓内肿瘤12例,硬膜下肿瘤15例,硬膜外肿瘤9例,信号强度为:T1WI 脂肪瘤>混合瘤>网状血管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瘤。结论低磁场MRI对椎管内少见肿瘤定位容易,根据其MRI信号特征,结合增强扫描部分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3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1例、胸段6例、腰段5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稚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25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朵25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2例、胸段13例、腰段8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病理组织学所见及MRI表现。结果:11例MRI检查均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信号特征,其中8例在硬膜内,2例居硬膜内外,1例位于硬膜外,1例为多发,增强后瘤体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椎管内AVM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资料,其中髓内AVM4例,硬膜内AVM6例,硬膜外AVM3例。结果 13例椎管内AVM有12例MRI清楚显示畸形血管。4例髓内AVM中3例畸形血管呈团状,1例未见明显血管影,均合并出血;6例硬膜内AVM中5例畸形血管呈迂曲蚯蚓状,其中1例蚯蚓状、团状兼有,3例脊髓出现水肿或缺血性改变,并伴病变部位以上脊髓内空洞形成,2例病变脊髓萎缩,1例病变处脊髓呈水肿改变;3例硬膜外AVM畸形血管呈匍行蚯蚓状,病变水平脊髓受压,其中1例病变处脊髓萎缩,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结论椎管内不同类型的AVM影像表现及其继发改变不尽相同,MRI能准确反映不同类型AVM的影像特点及其继发改变,是椎管内AVM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确定病灶境界、大小、信号均匀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肿瘤直径7~17 cm,小于10 cm 2例,大于10 cm 4例,平均12.5 cm。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且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影像表现,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良性肿瘤T1WI信号相对均匀,境界清楚,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境界不清,信号常不均匀,且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手术特点。方法: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影像学及疗效总结。结果:16例共行手术28次,切瘤46枚,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0例,稳定5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8年,其中8例出现新病灶,1例恶性变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恢复劳动或工作10例,生活自理3例,仍需他人照料3例。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通常良好,但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在诊治上存在一定难度,新病灶及复发肿瘤需多次手术。该病诊断主要依据MRI等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时注意小的隐蔽病灶。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邓宁  许持卫  陈勤  杨显春  余彬  李康仁 《四川医学》2009,30(8):1257-1259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法。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99年7月~2008年6月我科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6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部位、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结果MRI检查能对椎管内肿瘤准确定位,有41例(61.2%)做到定性诊断,有2例假阳性。63例良性肿瘤采用后路切除,内固定7例,4例转移性肿瘤采用前路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随访41例,随访时间9个月~8年,好转31例,复发或加重8例,死亡2例。结论M砌是诊断椎管内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它能准确定位,有较高比例(61.2%)的定性诊断,因有假阳性,应密切结合临床。良性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较好,转移性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15.
There are few cases of giant pediatric intraspinal teratoma. We report a case of a 4-month-old female baby with giant intraspinal terat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the spine revealed a large intradural tumor from the C7 to S2 level, with solid, cystic, and fatty components. Partial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tumor showed pathology of a mature cystic teratoma. The imaging diagnosis of intraspinal teratoma included the location, solid and cystic component, and fatty content. The MR techniques adopted included gradient echo sequences as used to detect teeth or calcification. The difficulties in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is case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刘宝  丁焕文  涂强  王虹 《西部医学》2009,21(9):1531-1532,1534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MRI检查显示对病变性质和部位诊断有重要意义;38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诊断率,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治愈率高,临床效果好;行手术全部切除是可行的,熟练的手术技巧及肿瘤全切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MRI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术前CT/MRI检查均显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病理示良性13例,恶性18例。按组织起源分类,其中间叶组织肿瘤13例(脂肪肉瘤6例、脂肪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精原细胞瘤)1例;淋巴瘤8例。CT/MRI定位诊断正确率93.5%(29/31),组织学类型诊断正确率58.1%(18/31)。CT/MRI可比较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进行肿瘤部分成分的分析。结论:CT/MRI影像学表现及部分成分分析,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