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临床课程,要求学生理、法、方、穴、术融会贯通。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试行三阶段考核,第一阶段考查腧穴定位,第二阶段考查刺法灸法,第三阶段包括《针灸治疗学》线上笔试以及见习考核。该三阶段考核模式,借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即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的形式,简称为OSCE形式,依托《针灸治疗学》,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进行整合,是针灸学核心课程整合的有益尝试。它介绍了《针灸治疗学》三阶段考核的考试内容、考试标准、考试安排,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认为三阶段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提前模拟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好地完成理论到临床的进一步延伸。同时让针灸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化,促进了针灸核心课程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认为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体的针灸推拿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使人才培养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职业化,才能提高针灸推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灸推拿专业是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是目前国内中医院校针灸推拿本科教学中,实训教学多分散在各课程中,少有成体系的实训教学,严重影响针灸推拿临床人才培养的质量。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在课程优化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升临床核心技能”的“三全”实践教学思路,在本科教学中全过程贯穿式开设“针灸推拿技能实训”课程,反复强化训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经络腧穴、刺法灸法、针灸治疗、按摩推拿、气功训练等全方位提升每位学生的临床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当代医学教育已经成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现阶段高职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培养出符合我省基层需求的医药人才,我校特别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三基"教育,并将"三基"教育灵活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对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现阶段重视三基教育所获得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针灸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针灸临床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结合"针灸学"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和经验,探讨在"针灸学"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在当代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国情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针灸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是提高针灸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针灸临床人才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就〈推拿手法〉中的"一指禅推法"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并通过说课这一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加强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一指禅推法"实践技能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提高针灸治疗学教学效果,培养思维活跃基础扎实且动手能力强的针灸学科专门人才,是广大中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从教师培养学生宏观思维与学生融入教学活动角度阐述了针灸治疗学的教学,试着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校与医院联合进行"工学交替"护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以护理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在满足学校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具有医院特色的课堂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结果":工学交替"的护理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护理执业考试成绩大幅提高。结论":工学交替"的护理教学模式相较于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上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继承发扬针灸事业,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针灸人才。从构建"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教学模式入手,充分整合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合理安排课程,科学分配学时,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形式,达到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师资水平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灸核心技能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国际学生针灸技能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经络腧穴模块、刺灸法操作模块、临床病例实践模块三部分构成,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从针灸基础知识、实践过程及技能水平三个维度评估教学效果,为国际学生提供一种在针灸实践过程中提高针灸技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疗义务实践对于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方法:将本校2009级针推专业2个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接受常规理论与实训教学外,利用开放性实训室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医疗义务服务,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理论与实训教学,在学期结束后采用《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理论与操作考核、综合素质测评量表实施评价。结果:实验组的针灸治疗学操作与理论成绩、推拿治疗学操作与理论成绩、综合素质较对照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医疗义务服务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尽早实现与临床零距离接触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针灸学治疗各论是针灸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拟在非针灸专业学生针灸学各论教学中运用SP的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对针灸诊疗过程的体验,通过与标准化病人的接触,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中医辨证思维,期望能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灸推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较好的针灸推拿实践课既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提高实验效果,同时,也为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提高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质量,笔者总结了近十年来目标教学的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浅谈点穴实训课的教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点穴课是针灸教学中特殊且重要的一环,对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点穴实践能力在针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课程设置的特点及教材选择,构建了针灸理论、针灸实训、针灸应用3个教学模块,再在具体实施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实现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初步探索中医学专业《针灸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本科教学的后期提高课程,。在《内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针灸推拿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中医临床学科,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是衡量专业质量的重要标准。文章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实践教学现状,以针灸推拿学院2009级中医素质与技能养成教育模式教改班为例,对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进行试点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探讨创建"课堂-实训中心-社区-实习医院"四结合的素质技能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总结完善针灸基础练功教学法,形成教学特色,开展针推专业学生基础功法训练和针灸技能提高的研究。将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某本科班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一学期中,两组学生同时进行大纲要求的针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试验组另外进行特色教学,主要包括"三练"(力量练习、协调性练习、针灸基本功针对性练习)和"三悟"(悟技巧、悟神气、悟效应)。学习期间及课程结束后,以针刺手法为主要考核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平时成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8.03±1.14vs 33.25±1.31,P0.05),总成绩试验组亦优于对照组(84.03±6.30vs 78.05±6.55,P0.05)。"三练"和"三悟"的特色教学能够提高系列功法教学效果,并融合少林内功和陈氏太极之精髓,突出中原特色,为开展中医学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台湾学生因学历背景及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在针灸学习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针灸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因材施教。针对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明确带教要求,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针灸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台湾学生的实践针灸技能。同时带教老师要提高自身的临床水平,顺利带教出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合格的中医学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