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德即医学道德,它是医学领域中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的一门科学。[1]医德教育是指为了使医务人员及医院职工践行医德义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道德教育。医德教育概括起来可分为:医德认识的提高、医德情感的培养、医德意志的锻炼、医德信念的树立和医德行为的践行5方面。[2]社会主义医务人员医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从根本上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只能通过教育从外部才能逐步形成。因而医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1医德教育的社会功能1.1医德教育是医生为人类健康和幸福服务的必备条件加强医德教育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盱江医学”名医群体著作璀璨、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其形成与临川文化、建昌药帮、尊医尚德、政府重视与发达印刷业等方面密切相关.研究其形成因素,对于挖掘盱江医家的独特治疗方法,丰富我国地方医学流派内容,弘扬中医学术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医学与人丈融为一体才能更加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的的精髓,“仁爱救人”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文章着重讨论在高职院校的医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的重塑、医德情怀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中蕴含丰富"全科"思想,集中体现在大医精诚的医德观、天人合参的整体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形神并调的养生观、针药并用的医技观等,这些观念涵盖了现代全科医学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当今中医的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医学中全科医学观的探源,理清中医学之"全科"与现代全科医学之"全科"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监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和发行的大型系列视听教材《中国针刀医学》520集DVD光盘日前面世。这套视听教材在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理顺了针刀治疗与人体力学解剖结构的关系,解决了针刀诊疗与人体解剖结构脱节的关键问题,定义了针刀医学的整体力学根本,规范了针刀诊疗技术的医学流程,在这传统文化被侵略几近淹没的时代,可以持此“原创针刀医学,造福人类健康”,真可谓是国人之幸!  相似文献   

6.
医学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课题组重点针对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临床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西医在“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认为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是中西医并存者为主流,并预示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新医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医学对医德、医道、生命、健康等问题的深刻看法和认识,形成了传统医学伦理观,铸就了早期的医学伦理大厦.它的精诚合一的医德观、以人为本的医道观、"三才"统一的整体观以及朴素的生命质量观为现代医学伦理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并给当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悦 《江西中医药》2021,52(10):1-3
李梴的《医学入门》是明代以来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医学入门》卷末所附的"习医规格",集中反映了李梴的医德思想.其医德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李梴传承弘扬了历代医家传统医德之精华,在"习医规格"中提出了对习医者基本素养的要求及医疗行为的规范,为后世医学道德体系和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李梴医德观("仁爱济世""行医以礼""诚实不欺"等)凸显了医学人文当代价值,对当下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对现代中医教育具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新医学模式的概念,新时期医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以及新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和医学伦理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新的医学模式下医德教育的滞后,进而具体阐述了新医学模式对当前医德教育的新要求:具体包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宽医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前期指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2%,其中男性为37.0%,女性为33.4%[2]。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肥胖”“食郁”等范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有新的证据,是“治未病”理论的充分体现[3-4]。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临床一线专家采用病证结合原则,基于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推荐级别和专家共识建议提出糖尿病前期诊断、预防、干预、康复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促使糖尿病前期防治的规范化[5-6]。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糖尿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各类医师、护师,以期应用病证结合诊疗思维,提高糖尿病前期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河北中医》2021,43(3)
以医学流派对中医学的作用为切入点,以燕赵医学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和临床医院相结合为实例,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燕赵医学流派的传承创新、临床技能的带教实训、医德医风的德育教化等多维度,分析医学流派传承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的积极影响,以期裨益于当代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论土家族医药学的整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上的医学体系。土家族医药学的“三元学说”等基础理论、土家医诊疗、服侍、养生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土家族医学的整体观思想。因此,整体观是土家族医学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医德。历代医学家在从事医疗实践活动中,对医德的论述很多,散载于他们的著作之中,是宝贵的祖国医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当前尚可遵循和借鉴。一、治病救人是古代医德的基本思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就指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认为医学技术是宝贵的,不愿为人民服务的人勿教他,不是有志于医学的人切勿传授,这样才能保持医学的优良传统,才符合医学的道德。清代医学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问病论》中说:“医,仁术也。”将医学技术与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仁”和“爱人”  相似文献   

14.
精准医学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临床和个体信息,实行精准的风险预测和精准的疾病分类、诊断及治疗,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实现疗效精准评估、预后的精准判断为目标,现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对精准医学发展的背景、内涵、发展状况及其影响作了简要介绍。中医学的整体观、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等基本理念和诊疗模式,彰显了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因病程而异的个性化治疗的追求,与精准医学的要求高度契合。加强中医药的精准医学研究,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要努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自身固有的精准医学特色和优势;探索在当代条件下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的思路、技术和方法;丰富中医药精准治疗的实践模式。在中医药精准医学的研究中,需要以“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两大问题为切入点,坚持突出中医药个性化、动态化、整体性诊疗理念,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医学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 分析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课题组重点针对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临床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 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 西医在#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 具有优势。认为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是中西医并存者为主流, 并预示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新医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重要地方学术流派旴江医学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 选择席弘、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梃、黄宫绣七位著名旴江医家,通过他们的代表作原文的研究,剖析其针灸学术思想及其对针灸学的贡献.结果 旴江针灸各家各有特点,富有经验,某些医家特别着重于灸疗,弥补了当时“重针轻灸”的不足;席弘针灸思想独树一帜,形成了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派——“席弘学派”;李梃《医学入门》针灸原文被杨继洲《针灸大成》收录,并命名为“南丰李氏补泻”.结论 旴江医学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旴江医家针灸学术具有特色,是我国针灸学的可贵瑰宝.现代中医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7.
陈凯佳  刘小斌 《中医教育》2012,31(3):39-40,43
岭南医学是中国医学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岭南医学发展的史实,岭南地理、气候因素对岭南常见、多发疾病的影响,岭南医家诊疗特色和用药特点,岭南地方中草药等几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辨证特色,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医学高等教育,是一种生命科学理论、人体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知识相结合的超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关于人与人服务的社会特点而开展的知识传授、技术传递、思维培训、个人社会技术引导的"人"的教育过程.由此赋予该专业的课程门类众多、专业理论纵深、知识技术要求娴熟、医德意识最大唤醒等多重功能,不仅基础课程课时量大,而且知识链条关系十分紧密,课程的排列与进度只能是递进式的,因而长时间周期是实施医学教学的第一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对于医学的要求远远不只是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这个包罗万象的新时代更赋予医学一种“止于至善”的道德价值。如何运用有效方法途径来提高德育的质量,一直是近年来医学教育的重心之一,但是,医德教育仍然缺少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依据。200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其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准则,可以很好地作为高校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点,在医德教育中发挥其实用价值。如此一来,医德教育被赋予系统化,理论化的支持依据,有利于医德教育的进步,加深新世纪医学生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0.
~~“癫痫”与“癫”@冯刚$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马丙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癫痫;;演变过程;;医学名词规范[1]明.顾从德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6. [2]明.赵府居敬常刻本.灵枢经.筋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