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50例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50例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结果,5年生存率58%,3年内Ⅰ—Ⅱ期患者复发率24.2%。手术加放疗5年生存率79.2%,优于其他疗法,并有显著差异。病期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Ⅰ期94.4%)。资料提示,子宫内膜癌治疗还是要抓早发现,早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放疗,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但应用时要掌握病情及规范治疗计划才能减少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2.
3.
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5.1岁,未绝经者占33.82%,绝经者症状多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伴阴道排液;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大,达22.86%一61.11%,术前诊刮与术后病理类型的符合率为86.79%;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肌层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 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术前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180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艳华 《肿瘤学杂志》2010,16(11):858-86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近1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加化疗或放疗者预后较未行辅助治疗者好。[结论]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宏  任红莲 《肿瘤学杂志》2016,22(5):399-402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生活质量。 [方法] 对10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性功能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41.30%,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性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性功能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手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9.2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作者对1979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2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发病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为50.6岁,其中50岁以上占59.1%。11例绝经后妇女有阴道出血,绝经前妇女7例有月经不调,2例有腹痛和腹部包块;另2例在外院作子宫次全阴后阴道出血。临床Ⅰ期59.1%,Ⅱ期18.2%,Ⅲ期18.2%,Ⅳ期4.5%。本组20例行手术治疗,以全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误漏诊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与子宫颈癌相持不下比有接近或相等的趋势[1] 。尽管诊断方法较多 ,但在临床工作中 ,仍有误诊或漏诊现象发生。我院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 81例 ,其中 11例误诊或漏诊 ,占13 5 %。本文就这 11例患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0.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45岁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常很少被妇科及病理学者所怀疑。现将我院1979~1989年所见28例进行临床和病理复习。发病率为8.8%。临床特征包括:平均年龄37.8岁,初潮延迟,月经紊乱。术前常识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子宫肌瘤。病理所见:肿瘤直径>1.5cm,脉管转移率约25%。作者强调早期诊断必需采用诊断性分段诊刮,特别是对月经紊乱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29例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及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76~1993年收治的29例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内复发者占82.8%(24/29),复发部位以阴道残端最常见,占34.5%(10/29)。复发后再治疗的25例中,6例存活5例以上,未经治疗的4例均在半年内死亡。结论:首次治疗方式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子。子宫内膜癌应手术配合放疗,且术后3年内应严密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因子宫内膜癌行机器人辅助分期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32.5)min,平均出血量为(136.8±60.1)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为(23.9±4.4)个,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1.3±0.6)d,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5.1±3.7)d,平均住院时间为(9.2±5.3)d。术后发生3例泌尿系感染,1例淋巴囊肿,1例下肢血栓。结论 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032)张志毅,吴小华上海师范大学胡影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的7%,占女性生殖道癌肿的20%~30%。近2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上升趋势,50年代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1~1997年收冶的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全部随访。结果:147例患者、平均年龄56.1岁;5年生存率72.8%;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135例、盆腔包块81例、白带增多38例及腹痛23例;绝经前病例为39.5%,已占相当比例,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病理分期愈晚,预后愈差;肌层侵犯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深肌层浸润者,易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也差;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好、并发症少;孕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绝经前后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的妇科症状时,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腹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淋巴结清除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除数、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切口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手段。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占同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38.1%,不规则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其次是阴道排液增多。不孕病人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长期受无孕激素桔抗的雌激素刺激是本病的高危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及超声波探查对诊断及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33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3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指标、术前术后血清Hs-CRP水平及随访1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也要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但两种手术方法 清扫淋巴结数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Hs-CR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血清Hs-CR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淋巴结清扫能力,手术完成后能显著降低患者体内Hs-CRP水平,预后良好,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影响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 1987年 10月~ 1996年 10月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平均年龄 5 3 3岁 ,总 5年生存率69 1% ,手术病理分期Ⅰ~Ⅳ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2 % ,5 4 5 % ,2 8 6%和 2 5 0 % (P <0 0 1) ,而盆腹腔转移率为 9 1%、3 6 4% (P <0 0 5 ) ,10 0 0 %和 10 0 0 % ,总的转移率为 3 2 1% (2 7/ 84)。盆腹腔淋巴结阳性率为 2 1 7% (10 /46) ,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 3 1 0 % (13 / 42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2的患者盆腔转移率较 <1/ 2者高 ,且 5年生存率较低 ,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对手术后患者的后续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