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梁洁玲 《新中医》2012,(5):93-9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7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10次为1疗程,4疗程后评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1%,对照组79.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DL评分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杜娟  李海松  田果 《新中医》2021,53(20):165-170
目的:观察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60 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各30 例。2 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实施常规护理与吞咽康复训练,中医组实施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2 组疗程均为1 个月。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 测评2 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应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测评生活质量,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吞咽肌群的吞咽时程及最大振幅。结果:治疗1 个月,中医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吞咽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吞咽最大振幅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4 个肌群的吞咽时程均短于对照组、吞咽最大振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SS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WAL-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可增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群的协调性,改善吞咽障碍,进而恢复吞咽功能,有效防止肌群萎缩不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阴活血法拟方,水煎服,每日2次 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结合针灸等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6%,对照组为78.3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综合疗法治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以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的疗效,将60例中风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中医心理疗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疗程12周。结果:12周末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风症状改善(P<0.05,P<0.01)。提示中医心理疗法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提高治疗中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参苓白术散配合优降糖治疗糖尿病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振宇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6):301-301,303
治疗组35例采用参苓白术散配合优降糖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优降糖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优74.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10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实验组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0.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电生理、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健脑合剂治疗组38例,舒脑宁、脑复康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及脑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52.63%,优于对照组的43.33%(P<0.01)。对轻、中、重度的痴呆均有效,尤其对轻、中度疗效更为突出。脑血流速度指标除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尤其对大脑中动脉(MCA)和血流速度异常降低的左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有显著的增高作用。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也有一定的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脑电地形图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79%和16.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脑电地形图检测为V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健脑合剂治疗能加快脑循环流速,并显著改善VD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杜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40-4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15例使用西医康复疗法,标记为对照组,另外15例使用祖国医学的针刺治疗,标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疗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安全可靠,值得椎广,  相似文献   

10.
武丹  娄必丹 《新中医》2011,(7):117-119
目的:观察巨刺法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以巨刺法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Fugl-Meyer量表观察患肢关节疼痛程度及上肢关节活动度,对患肢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3.85%、92.31%,对照组为21.43%、85.7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ugl-Meyer及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巨刺为主的疗法能有效缓解SHS患肢疼痛,显著改善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吴春燕 《河北中医》2006,28(9):657-659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滋阴活血法拟方,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滞针抽提术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滞针抽提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均取患侧臂臑、手三里、环跳、丰隆穴,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滞针抽提术提高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廖钰  刘俊洪  张君幸 《中国针灸》2005,25(7):487-489
目的:寻找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闪动效应"针刺法.比较两组疗效、肌力恢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两组疗法在上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疗法在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疗法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闪动效应"针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2组。入院后观察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 L,阿司匹林1片/d;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3.33%。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评分、M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清MMP-9、hs-CRP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中风后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偏瘫患者肌力12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方法:将180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头皮针抽提法组)和A组(头皮针捻转法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肢的肌力,B组愈显率是86.67%,与A组的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的提高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Hemiplegiaisacommoncomplicationofcraniocerebraloperationinclinic.Acupuncturetherapycaneffectivelyraisethemyodynamiaoftheparalyzedlimbandaccelerateitsfunctionalrecovery[1 - 4 ] .FromJanuaryof 2 0 0 2toDecem berof 2 0 0 3 ,theauthorsofthepresentpapertreated 2 0casesofpostoperativehemiplegiapa tientswithacupuncturetherapyandachievedsatisfiedresults.Itisreportedasfollows.1 CLINICALDATAFortyhemiplegiapatientsundergoingcran iocerebraloperationwererandomlyandeven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tre…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对提高脑梗死的疗效,将6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颈动脉灌注组(治疗组)45例和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对照组)22例,约30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语言、肢体肌力及综合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68.18%(P<0.05)。提示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等疗效优于传统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顶颞前斜线齐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睢明河  马惠芳  白杰 《针刺研究》2003,28(2):144-146
目的 :观察顶颞前斜线齐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2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 ( 3 2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治疗组采用顶颞前斜线齐刺法加常规体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顶颞前斜线常规刺法加常规体穴治疗。各治疗 3 0次。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提高患者肌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顶颞前斜线齐刺法加体穴治疗中风偏瘫有确切疗效 ,且优于顶颞前斜线常规刺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康复训练:强化护理服务,保证患肢位于正确位置,选床上抗痉挛体位,促使其患肢位于功能位,并强化抑制患肢痉挛模式锻炼,鼓励床上健肢的被动或主动锻炼,双手交叉上举运动,下肢进行桥式运动,骨盆平衡,直至患肢自主运动。强化日常生活能力,配合中医康复按摩,根据患者病情引导相应主动运动及速度运动,与此同时抑制患肢痉挛模式锻炼。治疗组65例取患侧肢体穴位:足三里、太冲穴、阳陵泉、解溪、申脉、太溪、承山、照海。每天选4个穴位,消毒,选提插捻转手法毫针深刺穴位操作,留针15~20min,1次/d,6次/周。康复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功能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15%。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3.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功能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肌张力评分(改良Ashworth)、上肢的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FC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