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和放射剂量体积参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肺癌患者给予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化疗;20例同步放化疗,34例序贯化放疗。放疗前和放疗30Gy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M水平。依照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CTCAE V3.0标准进行ARP评级,2级以上定为ARP。分析TM水平和放射剂量体积因素与AR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例(37%)发生了ARP,2级12例,3级8例。ARP发生率在MLD(Gy)<10与≥10组、V5<50%与≥50%组、V10<40%与≥40%组、V20<25%与≥25%组、V30<13%与≥13%组、在照射30Gy后TM降低组与增高组分别是8%vs.62%、7%vs.69%、21%vs.75%、28%vs.56%、15%vs.57%、50%vs.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2.29、14.05、3.97、10.08、6.46,P<0.05);在ARP和无ARP组,MLD、V5、V10、V20和V30大小分别是:(12±2)vs.(9±2)、(58±10)vs.(43±10)、(42±8)vs.(30±8)、(23±3)vs.(19±6)、(15±4)vs.(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5.27、-5.70、-3.37、-3.61,P<0.05)。结论多个剂量体积参数与ARP的发生率相关,放疗后血清TM水平降低的患者容易发生ARP。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缩野推量计划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缩野放疗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缩野推量计划组(观察组)与单一计划组(对照组)。78例患者因为肿瘤体积较大或肿瘤部位特殊接受缩野推量计划,其中60例因为二程计划延长疗程及经济原因拒绝二程。两组均接受60 Gy/2 Gy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其中观察组一程剂量40 Gy,缩野推量20 Gy;对照组按一程计划照射60 Gy,通过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及剂量分布图对两组患者的变异度与适形度、不同剂量时的肺照射体积、脊髓平均受照射剂(MLD)及生存率、复发转移率进行评价。结果 (1)缩野推量计划中位适形指数是2.0,低于一程计划(20 Gy)的2.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异指数分别为1.1与1.2;两组的V5,V10,V20脊髓最大剂量受照体积相比无显著差异。缩野推量计划的肺平均受量(mean lung dose,MLD)(P=0.048)明显低于一程计划(20 Gy)。缩野推量计划的GTV(P=0.013)及PTV(P=0.039)明显缩小。(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年与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9.5%与73.7%(P=0.209),15.798%与10.5%(P=0.631);81.2%与87.5%(P=0.782)。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2.5与11.9个月(P=0.846)。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2.2%与44.4%(P=0.157),61.5%与68.8%(P=0.684)。结论缩野推量计划对于肿块较大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ILI)模型,研究肺宁颗粒对肺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部接受6 MV X线单次照射15 Gy,1周2次,共30 Gy,构建放射引起的肺损伤模型,不同时间段灌注不同剂量的肺宁颗粒。采用CT法检测肺损伤程度,HE染色法检测放疗后各时间段每组大鼠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照射后的大鼠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放疗时间越长肺部损伤程度及炎症因子释放含量越多。放疗后第2、4、6周放射性肺损伤组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强表达,显著高于Con组(正常组)(P0.05)。不同放疗时间的大鼠肺组织经肺宁颗粒处理后TGF-β1、IL-1、IL-6含量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5),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肺宁颗粒高剂量组、肺宁颗粒中剂量组、肺宁颗粒低剂量组TGF-β1、IL-1、IL-6表达均不同程度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肺宁颗粒预防组上述指标表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肺宁颗粒主要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GF-β1、IL-1、IL-6的产生从而防治放射性肺损伤。肺宁颗粒治疗作用低于地塞米松,但肺宁颗粒的预防作用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 10、 20及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V5、V10、V20及V30)和全肺平均照射剂量(MLD),并对肺受照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7.0%(17/46),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组)29例(63.0%),1级12例(26.1%),2级5例(10.9%),无3、4和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 肺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3.34%、43.12%、24.15%、15.36%和16.02 Gy。放射性肺炎组患者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7.81%、48.91%、31.34%、17.83%和21.71 Gy,无放射性肺炎组患者分别为49.81%、39.78%、21.82%、13.12%和13.71 Gy,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NSCLC可以较好地保护肺组织,且DVH 中V5、V10、V20、V30和
MLD等参数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与脑梗死患者炎症损害之间关系.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6例脑梗死患者、34例体检正常者血清TGF-β1、IL-8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GF-β1、IL-8水平分别为(56.8±19.5)ng/ml、(98.8±62.7)pg/ml,对照组分别为(32.4±13.6)ng/ml和(29.5±13.8)pg/ml,两组TGF-β1、IL-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41,3.08,均P<0.01).脑梗死组梗死体积≥6ml者(26例)TGF-β1、IL-8分别为(63.7±15.6)ng/ml、(94.3±61.3)pg/ml,梗死体积<6ml者(30例)则分别为(50.7±20.8)ng/ml、(102.7±64.6)pg/ml,两者比较TGF-β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1,P<0.05),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均升高,TGF-β1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并探讨其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诊患者20例,依据同一固定体位下的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比较2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体积.给予PTV处方剂量60 Gy/30次,比较2组图像的靶区受照剂量,双肺受照5 Gy的体积(V5)、20 Gy的体积(V20)、30 Gy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MLD),心脏受照30 Gy的体积(V30)、40 Gy的体积(V40)和脊髓的最大受量(Dmax).结果:PET/CT组中勾画的GTV、PTV体积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PET/CT组中患者的双肺V5、V20、V30、MLD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Dmax低于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85);心脏V30、V40低于CT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ET/CT融合图像相比单纯CT勾画的靶区提高了靶区的精确性,并改善了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值得临床研究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的变动情况及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C57/BL小鼠,右肺单次照射15 MeV电子线6 Gy或10 Gy,不同时间处死后取肺组织HE染色,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中TGF-β1及TNF-α.结果不同剂量照射后,血清TGF-β1平均水平10 Gy组较6 Gy组、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6 Gy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TNF-α平均水平比较情况同TGF-β1.HE染色病理切片不同时段(照射后36 h~40 d)显示,10 Gy照射组肺照射区域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炎症改变,但并不严重;6 Gy组受照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基本无差别.结论放射性肺损伤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血清中TGF-β1、TNF-α的变化情况与照射剂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全程适形调强放疗(IMRT),6MV-X线照射,照射野为5野或7野.以95%靶区体积所受的最小剂量为处方剂量:GTV 66Gy、2.2Gy/次,30次;CTV 63Gy、2.1Gy/次,30次,PTV 60Gy,2Gy/次,30次.双肺V20≤25%;心脏平均剂量Dmean≤30Gy;脊髓最大剂量Dmax<45Gy.放疗第1天开始:亚叶酸钙0.2,第1,2,8,9天;替加氟1g 第1,2,8,9天,每3周1次,共2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15例71.4%,部分缓解(PR)3例14.3%,病情稳定(SD)2例9.5%,病变进展(PD)1例4.8%;有效率(RR)18例85.7%.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等,基本为1-2级不良反应.结论 替加氟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其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作为一种中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晶  孙建国  孙洁  明华  崔天祥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12,41(11):1065-106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筛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疗接受初次肺部3DCRT的肺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放疗物理参数,随访期限至少6个月,RP根据影像学检查及RTOG标准明确,分析上述因素与大于或等于2级RP的关系。结果入组122例患者中21例发生RP,其中9例发生于放疗中,12例发生于放疗后5个月内。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肿瘤部位(P=0.017)、合并慢性肺病(P=0.044)、放疗前阻塞性肺炎(P=0.000)、照射体积(P=0.000)、照射野的最大直径(P=0.002)、照射野数目(P=0.014)、病侧肺组织平均肺受量(MLD)(P=0.049)及全肺MLD(P=0.0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前阻塞性肺炎和照射体积是RP发生的显著相关因素(P<0.05);放疗后有效率为87.7%,1年生存率为88.52%。结论 RP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放疗前阻塞性肺炎和照射体积较大的患者应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长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程(野中野)加速超分割(LCAHF)与常规分割(CF)放射治疗鼻咽癌的长期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常规分割(CF)放疗组52例及后程加速超分割(LCAHF)放疗组50例.LCAHF 组,先用常规分割照射DT40 Gy /20次(其中面颈联合野DT36 Gy)后,再用LCAHF 技术,1.5 Gy/次,2次/d,两次照射间隔≥6 h,5 d/周,每天的第二次照射采用缩野技术(野中野),鼻咽部总量70~76 Gy;CF组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量68~76 Gy;颈部采用常规照射,颈部根治性放疗剂量66~76 Gy,颈部预防量46~60 Gy.结果:①LCAHF组及CF组5年鼻咽原发灶局控率分别为91.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②LCAHF组及C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3);③LCAHF组急性口咽放射反应高于CF组(P>0.05),但能耐受,远期并发症两组相似.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鼻咽癌的局控率高于常规放疗,急性放射反应能耐受,未增加远期并发症,但长期生存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