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本文目的是分析作者自1972年3月至1985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心脏房室管畸形的经验,本组共连续106例。临床材料:本组106例中,男性47例,女性59例。年龄3至48岁,平均16.1岁。全组中11例为单纯原发孔缺损,90例为部份性房室管缺损,5例为完全性房室管缺损。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心悸及活动后气急为最常见主诉,心电应示电轴左偏者82例(77.3%),合并心导管畸形共26例,占24.5%,其中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者11例。手术发现及修补技术:手术均在心肺转流下进行,并用中度低温,近年应用心脏冷停跳  相似文献   

2.
198 2年 4月至 1997年 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心脏房室管畸形 30例 ,死亡 2例 ,其余 2 8例经过半年至 12年的随访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11例 ,女 19例。年龄 4~ 2 6岁。 2 6例有活动后心悸 ,气急 ,1例有头痛 ,紫绀 ,并反复多次心力衰竭。 2 9例胸骨左缘 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9例伴有收缩期震颤 ,17例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 ,1例胸骨左缘 3~ 5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电轴左偏者 18例 ,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者 10例 ,左前分枝阻滞 5例 ,Ⅰ°房室传导阻滞 13例。X线胸片示双肺充血 ,左心增大者 12例 ,…  相似文献   

3.
4.
房室管畸形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8,38(1):36-37
房室管畸形山东省立医院(250021)郭兰敏房室管畸形又称房室通道、心内膜垫缺损或房室间隔缺损等。其发生原因为胚胎期房室管区发育不良或停滞。其分类方法较多,从外科治疗角度。一般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部分性、中间型及完全性房室管畸形。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病...  相似文献   

5.
房室管畸形     
房室管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据报道占先天性心脏病的4.2%。对于本病的命名,意见尚未统一,早年多数作者称之为心内膜垫缺损,也有称房室共同通道,原发孔缺损伴二尖瓣裂隙和永存共同房室管等,近年倾向于称为房室管畸形。病理解剖特征房室管畸形的基本病理解剖特征是:(1)  相似文献   

6.
29%的Down综合征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以严重的房室管畸形最常见。以往认为,伴有Down综合征的完全性房室管畸形手术减少了患儿活到成年的机会,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心房室管畸形患者63例。其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5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瓣裂修补采用间断褥式缝合并连续缝合加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4例采用Kirklin的方法修补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心房,32例采用McGoon法冠状静脉窦开口保留在右心房。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按Rastalli分型属A型4例,C型3例,分别采用自体心包加涤纶片的双片法(4例)或自体心包单片法(3例)修复。合并畸形均予以同期处理。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7d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4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善修复二尖瓣关闭不全和避免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管畸形除注重房室瓣修补完善外,强调将二尖瓣和三尖瓣环纠正至正常解剖位置,以恢复室间隔的面积和增宽左心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2 1例房室隔缺损 (atrioventricularseptaldefect,AVS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 1例中部分型 (PAVSD) 8例 ,中间型 (MAVSD) 7例 ,完全型 (CAVSD) 6例。二尖瓣大瓣裂缺以 5 - 0聚丙烯线来回连续缝闭 ,必要时行二尖瓣或三尖瓣成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以新鲜自体心包片修补 ,将冠状窦口隔入右房。CAVSD6例中 ,4例按McGoon氏“单片法”修补 ,2例用“双片法”修补。结果 :PAVSD及MAVSD无手术死亡 ,仅 1例CAVSD根治术后早期死于严重低心排 ,死亡率 4 8%。术后随访二尖瓣中度返流 1例 ,轻度返流 4例。全组病人术后无Ⅲ°房室传导阻滞 ,左室流出道狭窄及房、室缺残余漏。结论 :PAVSD及MAVSD如无肺高压、严重二尖瓣返流及左室流出道狭窄 ,手术可在 3岁以后进行 ,否则应尽早手术。而CAVSD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和房室瓣返流 ,大多数患儿 6~ 12个月即出现肺血管阻塞性病变 ,应在肺血管病变发生前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房室(AV)间期动态优化的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3例因心力衰竭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植入起搏器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在超声指导下行AV间期优化。定义最佳AV间期为超声心动图指标E、A峰最大分离并无切尾。同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HW)、明尼苏达HF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QOL)。结果本组最佳优化AV间期在90~140(110.45±19.47)ms。CRT植入后1周同植入前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22.07%±6.77%比18.53%±4.83%)和左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LVFT,293.27±24.79ms比272.35±56.00ms)明显提高,QRS波宽度变窄(129.40±6.65ms比138.25±28.00ms),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优化前比,AV间期动态优化后的6个月和12个月LVEF值由22.07%±6.77%增加至32.24%±10.34%及36.86%±9.29%;6min步行距离(6MHW)由术前268.70±22.25m增加至327.12±15.24m及347.62±15.04m;QRS时限无明显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由71.43±7.12mm降至65.88±9.85mm和57.06±6.54mm;生活质量问卷评分(QOL)由72.14±6.24降低至61.68±12.28和55.15±11.02;NHYA心功能分级由3.12±0.55减至1.68±0.67和1.82±0.43。结论动态优化AV间期可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中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Ebstein畸形为复杂性心脏畸形。本文报道19年的手术治疗经验。1972年4月至1991年2月,共手术纠治Ebstein畸形189例,年龄11个月至64岁(平均19.1岁),血色素 18.8~23.4gm/dl,血球压积30%~70%,心胸比例0.49~0.96,动脉氧饱和度65%~98%。手术方法(1)对心律失常患者作电生  相似文献   

11.
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侧旁路患者行射频消融,平均室上速发作病史11年。成功消融7例共8条旁束。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前先行右室造影有利于消融靶点定位,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异常传导通路是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临床常可引起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本文介绍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切割异常传导通路以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丘脑动静脉畸形(AVM)8例(男3例,女5例,9~39岁,平均25.6岁)。丘脑后部6例,丘脑前部2例。8例都发生过出血。CT扫描证实丘脑出血,右侧3例,左侧5例,血肿破入脑室。 手术方法 由胼胝体穿通动脉供血者,取仰卧位,经胼胝体前入路。皮瓣2/3位于冠状缝前,1/3位于冠状缝之后并使皮骨瓣越过中线,以能暴露矢状窦。“U”字形切开硬脑膜,沿大脑镰旁深入,在胼  相似文献   

15.
16.
自1984年9月到1990年3月,为14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12例施行成形术,2例施行三尖瓣置换术。手术死亡2例。一例因低心排死亡。另一例因术后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死亡。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利用口服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 anticoagu-lation,AC)的指征虽然放宽 ,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却大大改善。这主要与人们对血管栓塞危险因素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引进了监测机体凝血功能的量化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 ( INR)等有关。改进评估患者危险程度的方法 ,找寻更好的抗凝替代药物 ,重视对患者抗凝知识的宣教 ,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1 心脏瓣膜病的抗凝治疗1.1 服药指征 :下述情况需要终生服药 :( 1)机械瓣术后 ;( 2 )合并有持续或偶发房颤的下列情况——原发性瓣膜病变 ,生物瓣膜术后 ,瓣膜修复术后 ,瓣膜成形术后 ;( 3)合并有栓塞史…  相似文献   

18.
<正>容量治疗又叫液体治疗或液体复苏,其目的在于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特殊用药的给予,并防止或逆转由于容量不足导致的低灌注所继发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1-2]。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文献报道婴儿完全性房室管缺损的围术期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作者根据同期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心血管外科的资料着重讨论围术期存活率提高的原因。 病例资料 1972年1月~1992年1月间完全性房室管缺损1岁以内在该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87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先行强心利尿治疗控制心衰后,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7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111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2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ASD)+二尖瓣置换术4例;术后调整心脏前后负荷,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抗凝。结果本组死亡17例,其中术中心脏复跳困难2例,低心排7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突发心律失常5例,机械瓣失功能1例。139例术后随访1~60个月,心功能Ⅰ级112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2例;仍存在心绞痛1例,心脏瓣周漏2例。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