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成丽 《全科护理》2013,(24):2256-2256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护理的讨论。[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2例行Om-maya囊植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护理,4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治愈,7例病人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例病人转院治疗。[结论]有效、科学、规范化的护理,使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同时有效地缓解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饮食护理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低血钾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饮食护理能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血钾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脑室引流管、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用药等方面细致的护理。结果: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后可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许日波  李源  潘彩芳 《护理研究》2013,27(17):1738-1739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病人意愿进食;观察组进行饮食干预,由营养师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配餐,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结果]1个月后两组病人体重、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系统的护理措施,对49例陷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9例患者经病原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7例治疗愈,16例好转,6例未愈,10例死亡。说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尤其是颅内高压的护理、防褥疮护理及使用两性霉素B时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促进陷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康复超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祝晓娟  柏慧华 《全科护理》2011,9(28):2581-2582
[目的]总结脑室镜下脑室肿瘤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例脑室肿瘤病人脑室镜下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并发中枢性高热2例,脑室感染1例,经过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脑室镜下脑室肿瘤手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食谱及达标方案。采用自制的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两组病人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标理论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食谱及达标方案.采用自制的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两组病人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标理论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插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为30 d~218 d,其中1例堵塞拔管,5例出现置管导管不完全性堵塞,3例出现侧肢肢体肿胀.[结论]PICC置管降低了医护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病原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三向瓣膜式4Fr PICC,对照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观察两组病原治疗3个月后输液相关并发症.[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输液渗出、静脉通道堵塞、静脉炎、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全程治疗,可有效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翟翠红  石柳春 《全科护理》2013,11(4):353-354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行腰椎穿刺置管术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腰椎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病人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可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  相似文献   

12.
李文娟 《全科护理》2011,(36):3403-3405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岁~60岁发病率最高,表现以颅内高压为主,预后差、病死率高,未经特殊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1]。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经早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两种外科分流手术方法治疗HIV相关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HIV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患者34例,总结分析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疗效。结果 34例患者表现为头痛,20例患者有呕吐症状,3例出现视力下降、2例癫痫发作。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14例行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全部明显缓解。20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1例术后第2天头痛症状再次加重,6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不适,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颅内出血、感染及脑疝发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 501)。结论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均可明显改善HIV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潜在脑疝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玉欢  李玲  黄如训  鹿寒冰  王艺东  李阳 《新医学》2002,33(10):589-591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53例,其中超过2.94kPa (30cmH2O)42。尸体解剖发现脑膜渗出,增厚及肉芽肿病变,以脑室脉络丛为甚。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方法对15例确诊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15例,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3例,3例死亡,其中脑疝死亡1例,因肝硬化其他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肝硬化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心理障碍多、经济负担重且易误诊,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本病的充分认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疼痛、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与控制感染,在治疗中做好特殊用药的护理及腰穿术后的护理,减少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做好预防复发工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2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颅高压的护理、特殊药物的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后出院,3例患者病情恶化或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做好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要求的同时加强管理患者的糖尿病,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和诊断、误诊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以中青年多见.46%患者既往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肺部真菌病、肾病综合征等疾患.误诊率达52.9%,主要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以二性霉素B(AMB)联用氟康唑(FLU)为主.[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关键.AMB联合FLU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隐脑 )是一种难治性的中枢神经感染 ,若未及时诊治 ,其预后凶险。目前国内外首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困扰其临床应用[1,2 ] 。我院对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30例隐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AMB联合氟康唑及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探讨护理上早期预防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的隐脑 30例均符合隐脑入选标准[3 ] :在脑膜炎的基础上 ,腰穿放脑脊液直接检查到新生隐球菌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0 .…  相似文献   

19.
纪玲  杨丽平 《全科护理》2012,(31):2900-2900
[目的]总结腰池引流管联合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管治疗颅内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例颅脑外伤后颅内感染病人行腰池引流管联合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管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鞘内注射抗生素,同时加强护理。[结果]治愈5例,好转2例,转院1例。[结论]加强颅脑外伤后颅内感染病人行腰池引流管联合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管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有基础性疾病者30例(占56.6%)。发病前有鸽子、禽类接触史者30例。脑脊液压力升高51例,其中49例超过200 mmH_2O。30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5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7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该病的误诊和误治。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