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婴幼儿进行皮内注射有一定困难,因为小儿皮肤薄嫩,而且不与术者合作,所以进针角度与进针深度不容易掌握,影响皮内注射的准确性。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使我体会到:为婴幼儿进行皮内注射时采用平行下压进针比较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皮内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06-1306
传统的皮内注射法有两个不便之处,一是不容易绷紧皮肤,因新生儿皮肤覆以胎脂,皮肤很滑,二是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后,易发生针头从皮肤表皮层穿出的情况,因新生儿皮肤嫩,角质层薄。我们给新生儿皮内注射的技巧是:①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一块皮脊,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5cm,右手进针时选择皮脊的最高处,进针的方向比较偏向于皮脊的长轴,既便于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又防止注射失败时针头刺伤自己。②进针角度尽量小,因选择捏起的皮脊后,进针角度好掌握,传统方法绷紧皮肤后进针因注射者自身右手的原因,角度不容易掌握。③针头斜面进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一次成功率。方法:选择将需做皮内过敏试验的住院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一致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垂直进针的观察组和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相反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向上进针的对照组各60例.重点分析的指标有出针、重复进针率、注射时漏液和拔针时出血的例数。结果:两组皮内注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1静脉穿刺经验①穿刺前应根据小儿静脉特点及静脉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头。②正确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根据动脉、静脉的外观、手指触摸感及抽回血和推注药液几个方面进行区别。③根据头皮静脉分布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如额正中静脉:针头与皮肤呈15度角进针;颞静脉:针头与皮肤呈20度角进针;头皮深静脉:针与皮肤呈30度至40度角进针。④进针手法:头皮要绷紧,进针要快,进血管要稳、准,由浅入深。握锄式进针容易进针过深。…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本科室住院患儿300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儿实施皮内注射,实验组采用改进穿刺部位皮肤绷紧程度、固定方法及进针角度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皮内注射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操作方法可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过敏反感,注射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奴佛卡因等药物之前必须做皮肤敏感性试验。过去皮内注射时多用直刺进针(图1);进针方向与固定皮肤着力方向不一致,因而针尖前进时皮肤易起皴折,进针不力,疼痛较大,患者不合作时针尖易脱出或刺入过深,影响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效青霉素属注射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可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梅毒。因为长效青霉素在注射过程中极易阻塞针尖,造成注射失败。阻塞通常发生在进针后刚开始准备推药时,因此临床上通常选用9号注射针头来避免针尖的阻塞。9号针头注射不仅对患者组织损伤大,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在用于儿童和婴儿注射时更为明显。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用小号针头注射长效青霉素且不阻塞针尖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皮内注射进行5度与45度进针角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45度角进针皮内,不但能减轻皮内注射所致的疼痛程度,还能提高护生皮内注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在进行皮内注射时,常用方法是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干后取出注射器抽吸药液,排尽空气,一手由远心端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固定注射器,注入药液0.1 ml.但是小儿不配合或老年皮肤松弛的患者,注射时易造成针头刺入太深,药液注入皮下,直接影响反应的观察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
臀部断针在农村较常见 ,可由于肌注操作的不正规、注射针头陈旧或肌注时患儿哭闹挣扎而发生。断针头较细可活动 ,取出可能有困难。笔者采用不同的方法 ,取臀部断针 4 0例 ,均获成功。本组病人中男 2 2例 ,女 1 8例 ;6~ 1 0岁 2 4例 ,~56岁 1 6例。断针发生后直接就诊者 4例 ,其余均经 1~ 3次试取未成功而转入我院就诊 ,取断针方法如下。初诊病例 ,在原注射部位 ,用 7号注射针头沿原“针眼”进针 ,上下左右轻微活动 ,以体会金属间互相碰撞的感觉。如断针进入组织内不深 ,仍与皮肤垂直 ,则将探查针头留置作为标记。注射 1 %利多卡因局部浸…  相似文献   

11.
皮内注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注射方法之一。传统的皮内注射绷紧皮肤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位呈上下方向绷紧皮肤进行注射。此种注射方法有 3个缺点 :①容易污染注射部位 ;②拇指影响注射操作 ;③绷紧皮肤不彻底 ,造成注射困难。我们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皮内注射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首先消毒注射部位 ,接着将左手放在病人前臂外侧面 ,用拇指、大鱼际肌和其余四指一起从前臂两侧绷紧皮肤进行注射 ,当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 ,左手拇指松开并固定针头 ,右手进行注射。由于是从前臂两侧绷紧皮肤 ,因而有以下优点 :①不易造成注…  相似文献   

12.
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合作程度与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均是使药物能否获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患儿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儿童的特点改进操作技术,可以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合作。1 在为患儿注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1)害怕“打针”的心理,因怕痛而有恐惧感、紧张感,在治疗中不合作;(2)给患儿注射传统的方法是“三快”,即进针快、注射快、出针快,但因注射速度过快,未能及时吸收的药物渗入组织间隙,会形成硬结。另外针头选择不当,进针过浅,只到达脂肪层,也是形成硬结原因之一,影响药物吸收。因上次硬结未消除,新的硬结又形成…  相似文献   

13.
皮内注射是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常用于做药物过敏试验,其试验结果的阴性、阳性是界定能否用药的标准。而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却可引起假阳性反应,结合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1分析1.1操作不规范①酒精消毒未晾干便急于穿刺:过多的酒精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皮肤,使皮丘四周红晕过大,造成过敏反应的假象[1]。②针头进入皮内过长:皮试要求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即可,如刺入过长,针梗在皮内穿行对皮肤产生刺激,使红晕增大,造成假阳性的判断。③针头进入皮肤过深:针头刺入过深达皮下组织,药液注入皮下,皮丘隆起不明显,但局部有硬块,也易造成假阳性结…  相似文献   

14.
当患者在治疗或输液不能很好配合时,扎入患者肢体皮下血管的针头往往会因为患者肢体与输液针、管的相对运动而容易发生针头脱出、接头  相似文献   

15.
皮肤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前二者统称为皮内组织,属于真正皮肤结构,厚度0.5~4.0毫米,结构较皮下组织紧密,血管亦较皮下为少,仅在真皮中有细致毛细血管。做各种试针及敏感性试验时多需作皮内注射,注射时若进针过深,即刺入皮下,共反应与皮内注射不同,易造成误诊。例如我们会见结核菌素试验误注入皮下者,其表现均为阴性,经更正为皮内注射后,反应几全为阳性;亦会发现青霉素皮内试验误注入皮下者,在局部产生暂短性经斑,但不高出皮肤平面,  相似文献   

16.
皮试是将药物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试穿刺时只需把针尖斜面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大或力量过大均会导敛进针过深使穿刺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对90例肥胖患者皮试时使用不固定皮肤的进针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皮试是将药物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试穿刺时只需把针尖斜面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大或力量过大均会导致进针过深使穿刺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对90例肥胖患者皮试时使用不固定皮肤的进针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了难度,患儿家属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输液护士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护士在头皮静脉穿刺时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采取负压进针的方法,稳妥固定针头;针对肥胖患儿选取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穿刺,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暗示、针头、部位、角度和进针速度对静脉注射所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80例静脉注射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进行分组,每组各90例。观察记录暗示组与普通组、5.5号针组与7号针组、手背组与腕上组、大角度进针组与小角度进针组、快速进针组和慢速进针组的进行静脉注射时疼痛,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记分,比较2组疼痛程度。结果疼痛积分值暗示组比普通组、5.5号针组比7号针组、手背组比腕上组、大角度进针组比小角度进针组、快速进针组比慢速进针组低,疼痛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采用暗示、小号针头、手背部位、大角度快速进针法,能有效减轻静脉注射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在小儿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通过多年实践,笔者体会到:为了及早对患儿病情进行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要用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血量往往不够而且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