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某院门诊过敏性鼻炎患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以穿心莲内酯滴丸联合玉屏风散口服治疗,其中穿心莲内酯滴丸3次/d,玉屏风散2次/d;对照组以氯雷他定糖浆口服治疗,1次/d,以上各药物用量均按患儿年龄、体重及病情予以相应调整。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随访治疗后2周、4周及6个月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7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5,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随访复发率9.59%,对照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97,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随访复发率17.81%,对照组5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34.25%,对照组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70,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儿科收治的8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前后血清IL-4、IL-12、Ig E、VCAM-1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L-4、Ig E、V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血清I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对于过敏性鼻炎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及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治疗30天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联合西药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及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喷鼻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0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芦丁片20 mg/次口服,3次/d;双嘧达莫片1 mg·kg-1·次-1口服,3次/d;应用维生素C 10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 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1次/d;西咪替丁2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 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1次/d;西咪替丁2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肝素钠100 U/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肝素钠100 U/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日1剂,水煎煮取药汁3 000 ml倒入桶式木盆中进行熏洗,每次30 min,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7 d后评价疗效及皮疹、关节肿痛消失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4.0%,治疗组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疹、关节肿痛消失时间[(5.89±2.54)、(3.89±1.13)d]均短于对照组[(9.07±2.13)、(7.47±1.66)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缩短皮疹和关节肿痛的时间,效果显著,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注射液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对症状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80例HSP患儿,根据抽签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咪替丁注射液+双嘧达莫片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盐酸西利替嗪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疗程均为6 d。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体征等级及在停止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次数与复发率;运用常规方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4.00%和62.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00%和52.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流涕、鼻塞、喷嚏、鼻甲肿大和体征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流涕、鼻塞、喷嚏、鼻甲肿大及体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结束治疗1年内过敏性鼻炎复发3次以下的概率为6.38%,复发3~5次的概率为3.98%,复发5次以上的概率为0,总复发率为8.51%,显著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3次以下的概率(23.26%)和总复发率(32.5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凤玲  许振林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89-1890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配合颧髂穴位注射治疗的方法与口服鼻炎康配合辅舒良喷剂治疗方法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以透刺为主配合颧髂穴位注射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d,2个疗程为1个阶段。对照组43例采用口服鼻炎康片,每次4片,每日3次,外用辅舒良喷剂,每日清晨喷鼻腔1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26,P〈0.01)。结论采用以透刺为主配合颧髂穴位注射治疗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强优于采用口服鼻炎康配合辅舒良喷剂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43-1144
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儿过敏性鼻炎采取鼻腔喷雾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8例小儿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64例,对照组接受生理性盐水滴鼻液治疗,观察组接受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过敏性鼻炎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252/2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187/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治疗,采取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控制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将65例在本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0)。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治疗前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分级、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预计值]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均按照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采取常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100~500)μg/d],2~4次/d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第1个月为两侧鼻孔各一喷(64μg/喷),2次/d;第2个月改为1次/d;第3个月隔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每个月门诊随访2次,共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3/35),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最大呼气流量预计值)比较[(85.73±5.42)%vs.(81.95±4.3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控制其支气管哮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SLIT)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GINA(2006)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LI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改变量,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改变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结论]SLIT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选择5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氯苯那敏、钙剂、维生素C、西咪替丁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ml/(kg·d)(最大剂量2ml/kg·d),疗程7-14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显着增高。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可较快缓解症状及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鼻炎(AR)患儿外周血1型T辅助细胞(Th1)/2型T辅助细胞(Th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9年3-9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Th1和Th2细胞因子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43-1244
目的分析变应原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应原脱敏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随访复发率为5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变应原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儿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强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予以甲强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观察组关节痛、腹痛、紫癜、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IgG、 IgA、 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gG、 IgA、 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甲强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改善其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花粉阻隔剂预防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强化健康指导,并在2012年指导过敏性鼻炎预防,对照组21例单用布地奈德喷雾剂,研究1组22例单用花粉阻隔剂,研究2组22例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和花粉阻隔剂。对比观察3组预防后的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2%、77.3%和81.2%,3组无显著差异(P〉0.05);预防后3组症状评分以研究2组最低,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应用花粉阻隔剂预防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即可单用也可与其它药物合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0例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将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皮疹、关节红肿及胃肠病变症状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西咪替丁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治疗中,能够短时间内改善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过敏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行过敏原检测,总结过敏原临床特点,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可比行健康体检的非过敏性鼻炎儿童115例为对照组。收集整理两组个体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危险因素,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防范措施。结果 (1)115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检测明确过敏原108例,检出率93.91%。其中21例患儿的过敏原超过两种。过敏原构成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吸入性过敏性原以粉尘螨、屋尘螨、花粉及蟑螂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牛奶、鸡蛋及海鲜为主;(2)性别、遗传因素、季节、过敏史、合并哮喘、家养宠物、家养花草、居住环境、吸二手烟、居住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居住房屋装修情况、空调使用史、家庭人数面积比及居住环境尘螨浓度(P0.05);(3)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危险因素有:家族过敏性鼻炎史、既往有过敏史、合并哮喘、家养宠物、吸二手烟、近2年居住环境装修及居住环境尘螨浓度≥0.35个/m~2是儿童发生过敏性鼻炎的高危因素,母乳喂养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构成复杂,重视儿童居住环境及避免环境出现常见过敏原,降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俞美妙  郑碧忠 《现代保健》2012,(10):131-132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2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两周。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mg/(kg·d),3次/d,最大剂量不超过30mg/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26.67%,总有效率70.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西咪替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8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西咪替丁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20 mg·kg-1·d-1,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5 mg·kg-1·d-1+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3、7 d后的临床效果;记录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 d后,西咪替丁组治愈1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58%;利巴韦林组治愈11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3.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4,P0.05)。治疗7d后,西咪替丁组治愈2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利巴韦林组治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5)。西咪替丁组退热、疼痛消失、肿胀消失、尿淀粉酶恢复时间[(2.3±0.8)、(2.6±1.2)、(4.6±1.4)、(5.6±0.8)d]均低于利巴韦林组[(3.1±1.1)、(3.3±1.7)、(5.8±0.9)、(6.2±1.4)d](t=3.626、2.074、4.445、2.294,均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临床症状消失快,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大便RV抗原阳性的腹泻患儿1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用西咪替丁8~10 mg/(kg·d)静滴,加思密达口服;对照组91例,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两组在补液、调整饮食方面相同,观察两组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和81.3%,治疗3 d以内显效率分别为81.3%和39.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