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颗突骨折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内同定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小夹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牙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断端移位、骨不愈或缓迟愈合表现,术后(牙合)关系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可达解剖式复位,固位效果可靠,能自体降解固定材料,无骨折不愈和缓迟愈合表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髁突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2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3例均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式,对比手术前后张口度,骨折片复位情况等。结果:23例中19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1例为陈旧性骨折取出骨折碎片。结论: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状突矢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髁状突颈部骨折后应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髁状突颈部骨折病例行切开复位术用微型钛板做坚固内固定。结果 28例经微型钛板固定后1-3年观察有效率达91%。讨论 用微型钛板作髁状突颈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克氏针内固定法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01)周修杰髁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频度最高的,约占下颌骨骨折的36%。临床上很常见,很多学者一般主张采用保守治疗,但对于骨折明显移位或脱位,有功能障碍者,手术治疗常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手...  相似文献   

5.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方法 对 32例 (47侧 )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 ,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 75 % ,无张口受限、关节症状及面神经损伤 ,影像学检查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成角畸形及骨质吸收 ,再移位仅见于单板固定的病例。结论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 ,以达到三维稳固。  相似文献   

6.
PLDLA接骨材料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实验研究,儿童颌面部创伤683例临床分析,颧弓根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探讨,经眶周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髁突下骨折手术复位入路的改进,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一附4例报告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髁状突为骨折的好发部位。通常,髁突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即颌间牵引固定。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本研究拟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1978~1995年华西医大口腔医院诊断治疗的...  相似文献   

8.
颌间牵引钛钉在颌骨骨折整复中的应用;翼外肌一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探讨;颌面部交通事故伤237例临床分析;发际内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眶底骨折钛网修复13例临床分析;颧眶骨折合并眼球内陷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20051925 椎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20051926 钛板骨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20051927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20051928 髁状突纵形骨折及殆夹板治疗时对翼外肌影响的光镜和电镜观察;20051929 158例髁突骨折回顾分析;20051930 6种咬合负载情况下下颌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减突骨折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6例6侧状突骨折施行了骨折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6-9个月。结果 6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延迟愈合,5例(7侧)均无关节区疼痛、面部不对称且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可以及时恢复髁状突解剖形态、生理功能,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1.
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唇腭裂178例临床总结 ,颌间弹性牵引下小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颌面部内固定钛板拆除原因分析,非综合征唇腭裂的候选基因位点(综述),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述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髁突颈部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临 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模 拟髁突颈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 从骨折初期到骨折完全愈 合,微型钛板的固定有助于恢复髁突局部的生物力学环境,但经过12周的固定仍然与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钛板内固定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对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可能是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 关节紊乱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陈旧性髁状突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保守治疗失败、6例延误治疗的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采取耳前切口切开复位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的 2 7例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创口均甲级愈合 ,张口度恢复 ,咬合关系改善 ,钛板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 ,无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结论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的可靠方法 ,对髁状突明显移位或脱位的骨折宜及早实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4.
季金坤  周春霞 《口腔医学》2012,32(3):190-191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髁突骨折患者行耳后切口,穿破腮腺组织寻找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将分支牵开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固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病例中有24例(96%)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应用耳后切口行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螺钉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肌肉压痛指数(PI)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DI和PI各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髁突矢状骨折治疗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2013,(9):642-643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下颌升支骨折内固定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单侧髁突低位骨折及下颌升支骨折患者沿耳垂下后作3 cm小切口,翻开皮肤,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方分离,在腮腺前缘将腮腺组织向后方掀起,咬肌内钝性分离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对髁突骨折、升支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三维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颌后腮腺前缘入路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升支骨折的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髁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术后复位及固定效果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髁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侧髁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病人不同时期拍摄的X线片,观察术后6个月内复位准确性及固位稳定性情况。结果:大多数病人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及稳定的固位。结论:髁突骨折解剖复位是可能的,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少发生术后骨折片段的移位,且只有较小程度的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型钛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耳屏前或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复位后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31例.结果 28例牙合关系恢复良好,29例开口度大于3.0 cm,无下颌偏斜,1例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颞支、颧支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下颌骨髁状突形态良好,无移位及破坏吸收现象.结论 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稳定可靠,有利于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9例,通过摄全景片及关节片,观察髁状突复位情况、咬He关系恨不得情况,下颌运动度及术后随访等综合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开口度均在30mm以上,咬He关系恢复良好。本组9例经6个月-3年随访观察,张口度达30mm-37mm,平均约35mm。髁状突复位准确,下颌运动自如,手术效果稳定,令人满意。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一种比较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