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7年来诊治的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内镜检查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2例;显微镜下全部病例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杆菌,粪便细菌培养显示球菌/杆菌比例失调,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结果是12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阳性率7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大手术后病人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要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的发生,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伪膜性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期诊治的21例PM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伴有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现象。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镜下显示病变主要累及远端结肠,大部分病人内镜下有较典型的改变。结论应用抗生素后若出现腹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结肠镜检查是一快速而可靠的诊断方法。停用原抗菌素、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患者营养状况对伪膜性肠炎首发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应用抗生素种类及营养状况与伪膜性肠炎首发时间的关系。结果应用3种以下抗生素组和3种及以上抗生素组患者伪膜性肠炎的首发时间分别为(14. 2±4. 4) d和(11. 8±4. 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营养正常组伪膜性肠炎的首发时间(15. 3±4. 4) d较营养不良组患者(9. 1±2. 2) d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抗生素均需及早警惕伪膜性肠炎发生;营养不良患者发生伪膜性肠炎时间早,改善营养状况是延迟伪膜性肠炎发生的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简称PMC)是侵袭结肠的一种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亦可累及小肠。因病损的粘膜表面有伪膜形成故称伪膜性肠炎。抗生素问世前偶发生于尿毒症、肺炎、心肌梗塞、败血症、肠梗阻、大手术后等虚弱病人。50年代发现本病与应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故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1977年Larson等首先从PMC患者粪便中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该院5年来的18例PMC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6例。所有患者停用抗生素,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后,全部治愈。结论 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警惕PMC的发生。一旦出现腹泻应尽早做内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梁乐生 《临床荟萃》1990,5(7):303-304
伪膜性肠炎(Pscucbrar.ous Colitis,PMC),随着老年患者增多,慢性感染性疾病长期反复治疗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几乎全部与使用抗生素有关,其临床病情严重,并有肠膜伪膜形成为特征。近年来,本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简述如下。 一、病因 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PMC。以青霉素类、(主要是氨苄青霉素)最为常见,约占5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及氨基甙类SmZco,二性霉素B,  相似文献   

7.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作者回顾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后的PMC12例,其临床及内镜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1994~2005年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PMC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大小肠粘膜坏死性炎症.常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后。我科1990~1996年通过对6例伪膜性肠炎的治疗.对该病的诊断与护理有初步认识和体会.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6~72岁.其中4例为60岁以上.严重颅脑外伤3例.高血压性脑溢血2例.急性胰腺炎1例.本组病人有昏迷者4例,均行过手术治疗。1.2诊断与治疗本组6例均有腹泻.5例似海藻物作腹泻.1例为水样便.未见蛋花汤样便。均在应用抗生素一周后发病.发病前抗生素应用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先锋铋、复达欣为主。部分病人还应用过氯霉素.氨基糖…  相似文献   

10.
翁优儿  曹东 《护理与康复》2016,15(2):126-128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危重患者或应用抗生素后,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重症患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1-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伪膜性肠炎发病率明显升高,病死率也有上升趋势[1,3].传统的治疗首选万古霉素和甲硝唑,该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在初期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高达15%~30%[4].近阶段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FMT是以粪便悬液方式将来自健康供者的胃肠菌群通过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管、胃镜或结肠镜、直肠导管灌肠等方式输入到患病个体肠道内,以恢复和补充正常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5].2014年7月,本院消化科对1例伪膜性肠炎患儿行结肠镜下FMT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