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 (AD)与血管性痴呆 (VD)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CT表现。方法 根据ICD- 10诊断标准 ,对 2 3例AD和 2 7例VD病人的临床及颅脑C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AD病人多起病缓慢 ,而VD病人起病多较急 ;AD病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常常累及多个方面 ,而VD病人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 ;AD病人的非认知功能常常受影响 ,而VD病人的非认知功能受累较少。 (2 )AD病人的两脉络球间距离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和头颅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均明显较VD为小 (P <0 0 1) ;第三脑室和外侧裂最大宽度则明显较VD为大 (P <0 0 1)。结论 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临床特点及脑CT表现检查有助于AD及V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0例AD患者和36例VD患者的临床特点作对比,比较AD和VD患者的发病形式、病程进展、人格保留、认知功能、自知力、局灶体征、卒中史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AD组与VD组在发病、病程、人格保留、认知功能、自知力、局灶体征、卒中史及磁共振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AD与V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两者间的差别是由其各自的病理机制、病变性质和部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及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认知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9例AD与35例VaD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D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最重,范围最广,AD组仅在图形描画稍优于VaD组,在时间定向、短程记忆、注意和计算、阅读理解显著低于VaD组;两组间在情感障碍、幻觉、焦虑和恐惧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上无显差异,VaD组行为紊乱、偏执与妄想观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D组,严重程度却高于AD组,VaD组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均高于A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D与V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BPSD可有不同特点,这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痴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代,痴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痴呆的病因有很多,但大部分为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据文献报道,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几乎各占50%,各有其特点,发病原因和进展也不相同,我院1990年4月~2004年3月共收治了60例痴呆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邵亮  王庆周  焦洪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385-385,387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因,发病仅次于Alzheimer病(AD),由于VD可与AD并存,从而加重AD的病情,由于血管性痴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VD可能较之AD更有研究价值,本文就近5年来收治的VD患者46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寻找VD的危险因素,提高对VD的认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分析86例Alzheimer病的临床与脑电图。认为最主要和最先出现的症状仍为记忆障碍,继之智能障碍。并着重探讨脑电结图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发现脑电图结果与描记时病人的临床症状、病程长短有关。其异常程度与临床征象平行。研究还表明脑电图检测可作为Alzheimer型痴呆与其它病因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索脑电图(EEG)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3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87例血管性痴呆(VD)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阳性率82.30%,VD89.66%,EEG异常与病期和痴呆严重度有关,与年龄无关,这在VD表现较为明显,而且VD可有局灶性改变.结论EEG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并对鉴别痴呆与假性痴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25例AD患者,24例VD患者和22名正常老年人(NC)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VD组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出现率增多(VD组79%,NC组32%,X2值10.47,P<0.01),与NC组相比,VD组CNV早成分M1,晚成分M2潜伏期延长,反应时间延迟,且与其认知功能评定(MMSE评分)相关。VD组早成分M1波幅下降(P<0.01),与NC相比,AD组和VD组P300均有多指标变异,且为同一方向即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下降,但变异程度AD组更趋明显,与VD组相比,AD组在Ca区域,靶P2,N2潜伏期上延迟,靶P2波幅一降,结论:这些改变与其认知功能评定(MMSE评分)相关,分析P300的不同成分可能对鉴别AD和VD类型有意义。ERP是评定老年痴呆如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iar dementia,Va D)患者合并症的差异。方法:收集4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AD组)2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组(Va D组)24例,了解两组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的发生率在Va D组患者显著高于AD组,而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贫血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可能在Va D患者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贫血患者伴随着部分AD和Va D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各种因素的干预,可能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防治和预后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血管性痴呆 (VD)的血液流变有无异常。方法 :对 30例AD和 30例VD和 30例正常老人作血流变检测 ,比较三组全血粘度值 (mpas)中 3、4切变率特点。 结果 :与正常老人相比 ,AD与VD组全血粘度值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 ,而AD与VD相比 ,全血粘度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0 5 )。结论 :血流变异常 ,尤其是全血粘度值 (mpas)中 3、4增高者 ,是患AD与VD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VaD组;AD与VaD组患者血浆Hcy、VitB12和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aD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改善均好于AD组。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鉴别AD和VaD患者,同时针对二者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MRI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红  张新华  李宁  高旭光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8):430-433,449
目的:探索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MRI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了皮质下多发梗死28例痴呆患者和33例非痴呆患者的MRI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学相关高危因素。结果:痴呆组中顶叶皮质下、内囊膝部和丘脑的梗死发生率,顶叶皮质下、侧脑室体旁前部、内囊膝部和丘脑平均梗死数目,4级LA的出现率以及所有脑萎缩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Logistic回归后,只有平均脑沟宽度、侧脑室指数和丘脑梗死的数目进入了方程。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可能与脑萎缩的程度和丘脑梗死的数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杜官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5-29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方法对药物、康复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7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85%的患者临床痴呆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颅CT平扫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01例痴呆患者,其中55例阿尔茨海默病者作为AD组,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VD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结果AD组大脑半球最大横径、大脑半球最大横径与侧脑室最大宽度比值小于VD组,AD组外侧裂池最大宽度大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出血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D组,AD组侧脑室颞角扩大发生率高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平扫在鉴别老年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中西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智活血汤治疗,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量表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患者智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