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劳动人民。由于下肢静脉淤滞,回流障碍,组织缺氧,可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疹样皮炎、小腿慢性溃疡和出血等并发症。我部特邀请本刊编委尚德俊副教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笔谈该病的防治经验体会,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受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原因有二方面:一是多肽激素包括胰岛素首先和细胞膜上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激活细胞内一系列反应表现其特异的生物效应。因此,激素活力强度除决定于激素本身的浓度外还决定于受体的数目和它对受体的亲合力。这一重要结论的发现大大激起人们对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时受体测定的兴趣。二是亲和层析、放射受体测定等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2年Oppenheimer等首次证实大鼠垂体、肝和肾细胞核中存在高亲和力、有限结合容量的特异性T_3受体以来,已在多种动物和人的组织细胞中发现了类似的核T_3受体。十余年的研究证明、甲状腺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T_3受体产生的。T_3与特异性核T_3受体结合,是甲状腺激素产生生物效应的始动环节;由此调节基因表达,影响转录过程,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各种mRNA的形成,进而影响蛋白质或酶的合成,产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长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遗传易感性和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的一些细胞因子及(或)生长因子的增多等因素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的改变。高血糖引起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生成增多,降解减少及ECM积聚导致的肾小球损伤,即为...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障碍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合并症之一.甲状腺对心血管活动有影响,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CHF病情恶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CHF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其在影响CHF发病、进展和预后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率较低,但也对心血管平衡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就CHF患者并发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和...  相似文献   

6.
病理生理     
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制作比较困难,而又不易反映出与人体病变相一致的病理生理变化,所以对此病病理生理变化的认识,主要是从大量病人身上获得的。但这种认识还远没有结束。此病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便秘可以看作是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最终症状表现 ,其胃肠运动主要出现以下病理生理变化 :( 1)结肠运动功能异常 :表现为运动亢进、减弱、不协调。结肠非推进性收缩幅度、频率增加 ,肠传输时间延长 ,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 ,粪便干燥 ;结肠推进性收缩的幅度频率减少、结肠蠕动无力 ,肠传输时间增加 ,粪便无法正常推送至直肠 ;不协调运动 ,结肠某一部分收缩增强、逆向蠕动 ,影响传输时间 ;( 2 )直肠运动异常 :直肠张力下降 ,顺应性增加 ,感觉功能下降 ;( 3 )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 4 )盆底肌群收缩功能下降 ,持续收缩、不协调收缩或松弛。本文对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昼夜节律和血压控制:生理和病理生理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影响血压变异的生理,行为和病理生理因素,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时血压变异的临床和预后意义,抗高血压治疗对于血压变异的影响和靶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一、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改变 1.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收缩重构和结构重构被认为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特点,而结构重构被认为是房颤维持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心房间质纤维化导致的心房传导障碍是房颤发生、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子水平,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1、炎症与氧化应激对细胞外基质失调和心房纤维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本世纪初直至七十年代,心力表竭的处理方面确无明显进展,但近几年来出现了两类新的治疗方式:即血管扩张剂及非洋地黄类的心肌收缩增强剂的应用。目前各国学者正在开展积极研究,以期明确此两大类新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问题。当心肌收缩发生缺陷或血循环负荷过度时,心脏的收缩功能发生障碍,引起某些代偿机制来维持心脏的工作:1.Starling 机理,即心脏前负荷的增加使心肌肌节伸长,从而维持心脏的排血功能;2.肾上腺素性心脏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均释放儿茶酚胺,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3.心肌肥厚,伴或不伴心腔扩张,使心脏收缩组织的量有所增加。在心力衰竭开始期,通过代偿机制,心脏收缩功能往往保持在比较正常水平上,但实际上心肌收缩性已有了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原则上,治疗策略不外乎:1.增加心肌的收缩力;2.减少心脏的工作负荷;3.控制盐与水的潴留,也即控制体内细胞外液体的容量。在前两方面,目前有较多的新颖治疗方案,亦即为本专题讨论的主要内容。众所周知,对轻度心功能不全者,只需限制其体力活动,但大多数同时需应用洋地黄类制剂。如患者出现体内细胞外水潴留时,饮食中钠盐必须加以限制,甚或基本淡食。如限制食盐不能控制水肿,应加用利尿剂,先采用双氢克尿噻,以后用速尿,同时加用适当量的保钾药物。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应考虑加用血管扩张药,如哌唑嗪,酚妥拉明,肼苯哒嗪或巯甲丙脯氨酸,及/或新的非洋地黄类强心剂,如吡丁醇,氨联吡啶酮或 prenalterol。专题讨论会所涉及的面较广。所提出的治疗方案中,有的可以在严密观察下慎重地应用,但多数新药尚在临床鉴定阶段;虽今后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较大。讨论会上学者们提出了不少问题与一些不同看法,如虽然非洋地黄类强心剂的效果显著,但亦有学者相反地主张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宁),后者经过重复心导管检查,证明应用β-阻滞剂后,血液动力学方面各项指标可有改进。因此,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我们对待新生事物应该虚心学习,但作为负责诊治的临床医师,对一切缺乏科学根据的治疗方案也不应盲目接受。本刊将 AmHeart J 1981,102(3)“处理心力衰竭新方案专题讨论会”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动力学是目前消化系病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的生理、神经调节及疾病诊治等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与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6日在广东番禹召开“功能性胃肠病”小型专题座谈会。出席会议共有8名编委 :许国铭、夏维新 (上海 ) ,侯晓华 (湖北 ) ,柯美云、刘新光 (北京 ) ,周殿元、胡品津、徐克成 (广东 ) ,副总编辑许国铭教授主持了座谈会。另外还邀请了李瑜元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罗金燕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陈湖 (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等教授参加 ,并在中心发言后展开了专题讨论。这是第一次出门办刊 ,为拓展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征稿活动 ,开辟了新的途径。今后 ,不少消化专业中的热点及疑难问题 ,亦可采取这种小型座谈会的方式 ,既省时、经济、又能比较深入开展交流和讨论。现将座谈会上的发言重点部分 ,请本人整理后刊出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美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死亡占总死亡率5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死亡伴有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胸痛与冠状动脉血流量与心肌需氧量的比率有关。当心肌需氧量增多时,动脉血流量必须平行地增多。否则,胸痛会随之发生。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血管阻力随动脉压进行性升高而增加。高血压完全形成时,全身各脏器的血管阻力同样增加。由于冠状动脉主动收缩所引起的血管阻力增加,可减少其血流量。使冠状动脉管腔被动性阻塞,亦使血流减少。后者常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因为高血压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和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IBD的病理生理和病因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败血症休克的病理生理机理。重点阐述了介质、血液动力学、代谢异常等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败血症休克时有多器官受累.治疗上应直接恢复组织的液体灌注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适当选用抗生素。新的疗法有免疫疗法及阻断特异性介质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力衰竭(ACF)的病理生理是心肌收缩性(MC)在短期内受到损害,引起心排血量(CO)和氧输送降低以及左室充盈压增高,而心功能又得不  相似文献   

16.
胃由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贲门、幽门组成。近端胃(相当于胃底及胃体上部)具有储存食物的功能;远端胃(相当于胃体下部及胃窦)的主要功能为搅拌和碾碎食物。胃内液体的排空近端胃有两种收缩运动:1.缓慢的持续性收缩,保持胃内的基础压力。2.较快的周期性收缩,对胃内压力几乎无影响。当吞咽食物或胃被扩张时,通过对迷走神经的抑制,使持续性收缩减弱,胃腔扩大。这种所谓容纳性松弛使胃体上部可容纳较多的食物,而胃内压力无明显变化。胃内液体排空由胃、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控制。应用胃内压力计改变胃腔内压力的实  相似文献   

17.
胃运动生理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吕 《中华消化杂志》1994,14(5):287-289
胃运动生理与病理生理周吕胃的运动是由胃平滑肌周期性地产生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以完成三个主要运动功能:(1)近端胃肌舒张和胃内压升高以适应进餐后大量食物的涌入和加快液体排空;(2)远端胃肌收缩进行机械碾磨,并将食物颗粒与胃液搅拌混合;(3)把初步消化的食...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目前对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已有广泛研究 ,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复杂多变 ,主要是影响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1 4 ] 及血管内皮功能[5,6 ] ,从而产生一系列心肺功能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既往是否患有心肺血管疾病、肺动脉堵塞的范围及速度。一、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发生急性肺栓塞时 ,栓子堵塞肺动脉 ,造成机械性肺毛细血管前动脉高压 ,肺血管床减少 ,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压力上升 ,右心室负荷增加 ,心输出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进而入脑,并不延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期组织一些专家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的经验和论述,供读者参考。近10多年来这一领城发展迅速,例如对洋地黄为代表的强心甙的作用机制有进一步了解,新型利尿剂、各种血管扩张剂的应用,非强心甙的正性变力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及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还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的非强心甙非儿茶酚胺类药物氨联吡啶酮,三联吡啶酮等引进临床使用。面对如此丰富多采的治疗方法及个体差异甚大的复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际上是对临床医生们的挑战,要求医生更慎重作出比较正确的药物选择。目前,忽视累积多年应用强心甙的临床经验,不恰当的首选最新药物使心力衰竭未能改善的患者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认为不论是老药还是新药均需要仔细地进行临床观察以尽好的改善患者病情。通过本次笔谈希望读者用自己的实践来检验治疗不同情况心力衰竭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