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towel disease,IBD)的一种,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10年来,国外采用奥沙拉嗪治疗UC取得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见。作者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奥沙拉嗪治疗UC34例。观察该药对我国U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调查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病例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符合UC诊断的144例患者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UC患者中轻度37.4%、中度49.2%;、重度13.4%,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45.7%)和初发型(37.4%)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73.5%)、腹痛(67.5%)、血便(63.7%)等,部分患者伴有肠外表现(13.8%)。辅助确诊手段主要是结肠镜(91.8%)及病理(45.1%)。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86.8%)和类固醇激素(34.7%)及中药灌肠治疗(43.1%)为主,仅2.08%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52.8%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17.4%患者配合应用镇静剂治疗。结论:UC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爆发型少见。肠外并发症少见。治疗以口服药物和局部用药及中药灌肠为主,部分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镇静剂;必要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及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应用美沙拉嗪1g,每日3次,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学分级的变化。结果8周后,轻度UC治疗前后黏膜固有层血管炎分别为50.0%和18.8%(P〈0.01)。中度UC治疗前后黏膜固有层血管炎分别为69.6%和23.9%(P〈0.01)。治疗前血管壁坏死轻度UC1例,中度UC2例;血栓形成中度UC3例;8周末均未发现血管壁坏死和血栓形成。轻度UC腺体异常治疗前后分别为37.5%和14.6%(P〈0.05);中度UC腺体异常分别为43.5%和39.1%(P〉0.05)。轻度UC治疗前后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95.8%和37.5%(P〈0.01);中度UC治疗前后分别为100.0%和32.6%(P〈0.01)。隐窝脓肿轻度UC治疗前后分别为20.8%和4.2%(P〈0.05);中度UC治疗前后分别为47.8%和10.9%(P〈0.01)。黏膜组织学分级轻度UC治疗前后分别为(2.16±0.95)分和(0.88±0.52)分(P〈0.01);中度UC治疗前后分别为(2.86±0.83)分和(1.06±0.67)分(P〈0.01)。结论美沙拉嗪能明显改善轻中度UC炎症黏膜的小血管病变与隐窝脓肿,减少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促进炎症黏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9年12月47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益生菌和5-氨基水杨酸治疗,疗程8周。监测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缓解,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UC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治疗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血小板粘附检测仪检测39倒活动期及2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小板粘附率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柱平。结果 患者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UC患者又明显高于缓解期UC患者(P〈0.05)。当归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及临床疗效明显差异(P〉0.05),而一般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抑制UC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减轻炎症反应,对渍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丹参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溃疡表现为主要病理改变,其病程迁延,有癌变趋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疗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们应用丹参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UC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护理。[方法]对确诊的327例UC病人采用中西药物睡前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27例病人中基本治愈269例(82.26%),显效36例(11.01%),有效20例(6.12%),无效2例(0.61%),总有效率为99.39%。随访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4.89%。[结论]中西药物保留灌畅联夸针炙治疗UC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速溃疡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输尿管结石(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BPH并UC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排尿相关指标(IPSS评分、Qmax、PVR)、性功能(IIEF-5、CIPE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并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膀胱刺激、尿路梗阻及腰痛症状的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IPSS评分、PVR均低于对照组,而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IIEF-5、CIP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BPH并UC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排尿情况,提升性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治疗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比西医的对症治疗,中医药对UC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中医可从病机病因、证型、治法等来确立UC的治疗,通过分析UC的常见核心证型与治法,确立其病机演化,从本质上来讨论UC的证型与治法,并为中医药治疗UC的证型与治法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常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特点,常迁延几年或几十年,迄今为止无特效冶疗药物。笔从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对39例门诊及住院患使用口服美沙拉嗪(商品名:惠迪)治疗轻、中型UC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测经川芎嗪治疗前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探讨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噁唑酮诱导小鼠UC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N)、模型组(OXZ)、川芎嗪治疗组(TMP)和0.9%氯化钠治疗对照组(NS)。观察UC炎症评价指标(DAI,大体、组织学损伤评分,MPO值);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肠粘膜PPARγ、NF-κBp65、TNF-α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N组比较,OXZ组的炎症评价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PPARγ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NF-κBp65及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应用川芎嗪后,UC的炎症评价指标均较NS组明显降低(P〈0.01),PPARγ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NF-κBp6及TNF-α表达量均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对UC的结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的激活,NF-κB的抑制,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口服SASP的基础上,治疗组(44例)每晚应用益生菌联合SASP保留灌肠,同时口服益生菌。对照组(42例)用SASP保留灌肠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42/44),对照组为83.33%(3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便血和腹痛均改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1);且治疗组腹痛、便血改善率、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及DAI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联合SASP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只用SASP,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介质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UC患者92例。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秦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可有效缓解炎症状态,调节肠黏膜屏障,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本病有增加的趋势[1-3].对我院2005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57例UC患者(其中42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对UC应用激素治疗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膜固思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膜固思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UC病人分成两组,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膜固思达保留灌肠,B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Х^2=6.353.P=0.021)。[结论]UC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膜固思达保留灌肠,能有效保护UC病人结肠黏膜并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42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9例(20%),直肠乙状结肠14例(31.11%),右半结肠2例(4.44%),左半结肠8例(17.78%),全结肠12例(26.67%)。轻型16例(35.56%),中型22例(48.89%),重型7例(15.55%)。结论: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少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程长者要注意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UC患者均经临床、钡剂灌肠和内镜及内镜下活检确诊,其中慢性复发型22例(42.3%)、初发型15例(22.8%)、急性暴发发型2例(3.8%)、慢性持续型13例(25.0%)。主要症状:腹痛41例(78.8%)、便血6例(11.5%)、腹泻9例(17.3%)、黏液脓血便43例(82.7%)、发热4例(7.7%)。按病情分为:轻型26例(50.0%)、中型16例(30.8%)、重型10例(19.2%)。病变范围:直肠型4例(7.7%)、直乙状结肠型14例(26.9%)、左半结肠型19例(36.5%)、右侧结肠型2例(3.8%)、全结肠型13例(25.0%)。肠外合并症5例(9.6%),并发症2例(3.8%)。不同病情患者的体温、血沉、白细胞、血红蛋白、α2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内科治疗50例,大多数患者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有效。结论掌握UC的临床特点可正确地诊断与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免疫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可能性,体外建立UC—MSC与ITP脾切除患者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gG型抗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的变化。同时,用Brdu法研究UC—MSC对其中部分ITP患者血小板反应性T辅助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UC—MSC在体外试验中可刺激ITP患者脾细胞自发性释放PAIgG;UC—MSC在低剂量时(1:100)抑制血小板诱导释放PAIgG;在高剂量(1:10)转为刺激作用。另外,UC—MSC还能抑制血小板反应性T辅助细胞的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UC—MSC可体外影响ITP患者释放PAIgG.具体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重度溃疡性全结肠炎(SEUC)的治疗是临床的难题。经激素治疗不能临床缓解的患者预后甚差。作者于1995年以来应用洛赛克(奥美拉哩,Losec)治疗SEUC6例,特予报道。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6例均男性,年龄33~61岁,病程4个月2例,l年1例,3年1例,5年以上2例。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和病理活检按1993年全国漫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标准分型定度「”。2例为初发型,2例慢性复发型,2例持续型,均为重度活动期,其中1例伴横结肠轻度狭窄,作剖腹探查术活检诊断。玉.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活动期UC病人,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20例)和美沙拉嗪对照组(2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0.04;u=2.12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14,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UC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