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靶向超声微泡靶点和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1]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或将靶向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于微泡外壳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并采用对比超声产生靶组织分子水平显影的一种新兴的超声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指将带有特定配体的靶向超声微泡经静脉注入体内,通过配体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使超声微泡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或靶器官,并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显影的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该技术标志着超声影像学从非特异性的物理成像向特异性的靶向分子成像的转变,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应用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的相关进展作一简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RSNA2015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及复合分子探针的研发和应用:如靶向特异性超顺磁氧化铁纳米探针,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免疫,复合超声微泡对比剂及光学对比剂等,应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显像,肿瘤诊断、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淋巴结转移等.③新型的放射学分子成像方法:如磁性粒子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③多模态或多参数分子显像:MRI、PET、SPECT、超声及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中两种或多种技术的结合.④干细胞追踪及显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传统影像检查(如X线钼靶摄片、超声等)在早期诊断及对微转移灶检出能力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基于靶向分子探针的分子成像可以在肿瘤瘤体形成前和/或形成后早期检测到细胞甚至分子水平上的异常,多功能的分子探针还可以集多模态成像和治疗于一体,获得更精确的影像学信息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就乳腺癌分子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分子成像是一种使声学造影剂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成像的技术。近年来,全氟化碳(PFC)应用于超声分子成像的诊断和治疗中。PFC纳米粒具有无毒、体积小、低溶解度和低扩散率等特点,在超声成像和治疗中有巨大的潜能。本综述重点介绍PFC纳米粒在超声成像中的机制和在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是超声分子影像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肿瘤靶向性、可视化精准治疗及实现诊疗一体化的新方向。如何制备生物安全性、超声显影能力和靶向负载能力更高的超声造影剂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为此制定了多功能纳米超声造影剂用于肿瘤分子成像和诊疗一体化的专家共识,以新型多功能壳聚糖纳米泡携载阿霉素,体内外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安全性、靶向性及较强的肿瘤杀伤能力,为规范多功能纳米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安全性评价及诊疗一体化应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概念在国内的首次提出,超声医学已成为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即经静脉注入带有特定配体的靶向超声对比剂,与要显像的靶组织特异性结合,使得微泡选择性地聚集并较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而产生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翼  修建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359-1361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的靶向治疗是当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向释放内部包裹的基因或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本文就其在抗肿瘤、溶栓和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RSNA2012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及多功能分子探针的研发:如靶向特异性磁性纳米对比剂、超声微泡对比剂及放射性示踪剂等,应用于肿瘤靶向显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老年痴呆Aβ斑块显像及感染分期和预后评估等。②多模态分子显像技术的发展:包括MRI、PET、光学成像及超声分子成像。③干细胞示踪及成像。  相似文献   

10.
HER-2阳性乳腺癌的恶性度高,易复发和转移。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可特异性提供靶组织的HER-2表达信息,并能对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实时评估,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HER-2靶向分子探针研究不断深入,降低正常器官和组织的非特异性摄取成为研究的重点。对PET及SPECT成像的HER-2分子靶向探针作一介绍,并综述HER-2分子探针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客观分析各种靶向探针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携紫杉醇(Pac)和注射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Pac-PLGA-HER)联合超声体外寻靶能力及显影效果.方法 通过双乳化法和碳二亚胺法制备载Pac靶向高分子造影剂.将MCF-7细胞种植于12个培养皿中,培养24 h,分为4组,每组3个:非靶向造影剂组(Pac-PLGA组)、靶向造影剂组(Pac-PLGA-HER组)、靶向造影剂+超声组(Pac-PLGA-HER+超声组)和抗体封闭组.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高分子造影剂与细胞的结合能力.观察体外显影效果,并用DFY型定量仪进行定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靶向载Pac高分子造影剂平均粒径为(596±12) nm,体外寻靶能力实验显示靶向载Pac高分子造影剂可与MCF-7细胞大量结合.体外显影实验示靶向与非靶向载Pac高分子造影剂平均声强分别为(134.50±10.19)和(135.11±11.49) dB,平均灰阶分别为147.83±11.12和148.50±12.6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均为-0.097,P均>0.05).结论 携Pac和Herceptin的高分子造影剂对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MCF-7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在体外显影实验中有较好的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2.
RSNA2013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及复合分子探针的研发及应用:如靶向特异性磁性纳米对比剂、免疫复合超声微泡对比剂及放射荧光杂交示踪剂等,应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显像、肿瘤化疗疗效评价、肿瘤淋巴结转移显像等。②多模态分子显像技术的发展:采用MRI、US、SPECT及荧光反射成像(FRI)多模态监测肿瘤抗血管治疗的早期效果。③放射基因图谱的研发及能谱CT分子成像。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生长因子/离散因子受体(c-Me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 c-Met 的小分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应用,并取得有限成功。研究表明 c-Met 异常表达水平及表达状态与分子靶向治疗反应、治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价 c-Met 异常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显得尤为重要。c-Met 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在体、实时对 c-Met 异常表达水平及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对于指导肿瘤治疗、判断肿瘤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 c-Met 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分子成像探针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分子探针功能进行评价,以期有益于 c-Met 靶向分子探针的研发及 c-Met 靶向分子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使用MR分子成像技术对肿瘤细胞进行标记、显像的关键在于MR分子探针的运用。运用不同的分子识别系统合成靶向性探针,从肿瘤的基因、分子水平特异性地诊断肿瘤的发生是肿瘤成像的基础。针对肿瘤细胞的各种MR靶向分子探针标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使用MR分子成像技术对肿瘤细胞进行标记、显像的关键在于MR分子探针的运用。运用不同的分子识别系统合成靶向性探针,从肿瘤的基因、分子水平特异性地诊断肿瘤的发生是肿瘤成像的基础。针对肿瘤细胞的各种MR靶向分子探针标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的靶向制备技术;评价携CD54单抗的超声造影剂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靶向价值和意义.方法整合CD54单克隆抗体及白蛋白微泡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新西兰大白兔20只,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两组,分别使用普通和靶向造影剂行腹主动脉超声造影.视频密度法评价两种造影剂对腹主动脉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增强效应.结果两组造影后血管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视频峰值与造影前视频基础值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1).第1、2组实验对象分别使用普通和靶向造影剂造影后,两组对应的血管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峰值视频密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CD54单抗造影剂对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及斑块有靶向显影价值,可提高超声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超声不仅仅用于临床诊断,在治疗方面也显示一定的益处,如将特异性配体(基因或药物)连接到造影剂微泡表面,使它到达特定的组织或器官,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在超声作用下,基因或药物从微泡中脱出而达到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1超声微泡造影剂种类目前临床所用超声造影剂均为内含气体的微气泡,其气体可为二氧化碳、氧气或大分子惰性气体(多为氟烷气体)等;其成膜材料有磷脂类化合物、白蛋白、糖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多聚物等[1]。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多聚物抗压性和稳定性高,氟烷气体分子量较大、溶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选择素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转染缺氧损伤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选择素靶向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检测其形态分布、浓度、粒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基因和穿膜肽的分布,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计算基因及穿膜肽的包封率.体外培养HUVEC,用过氧化氢处理制备HUVEC缺氧模型,并分为靶向和非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造影剂组进行转染实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制备的P-选择素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约(2.15±0.36) μm,计数为(1.58±0.23) ×107个/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和穿膜肽均匀分布在造影剂壁上,基因和穿膜肽的包封率分别为28%[y=0.932x -0.09(r =0.993,P<0.05)]和25% [y =5.875x -0.81(r =0.987,P<0.05)].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靶向和非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造影剂组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组和非靶向组平均转染率分别约为( 18.74±0.47)%和(15.34±0.22)%(t=10.923,P<0.001).结论 P-选择素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能够转染缺氧损伤的HUVEC,这为靶向基因投递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型超声造影剂和成像方法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超声显像,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能量图观察到的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在造影超声应用以前,超声诊断技术缺乏有效的动态造影以增强信息是一种明显的不足,故在诊断肝脏肿瘤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准确性方面,被认为略逊于经常使用造影增强的CT、MRI等影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研制的不断改进以及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新型声学造影方法成功地开辟了全新的超声造影领域.大量研究证明[1-10],声学造影能有效地增强肝脏的二维超声影像,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不同的血流灌注、造影剂分布和影像动态变化,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电吸附方法制备携带抗αvβ3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的可能性,并初步评价该靶向微泡在体外的寻靶能力.方法 将适量的负电荷脂质微泡造影剂与抗αvβ3单克隆抗体混合,利用静电吸附方法,制备亲黑色素瘤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通过观察与黑色素瘤细胞的结合情况,验证该靶向微泡的靶向性.结果 静电吸附方法能够使抗体与微泡结合.携带抗αvβ3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粘附在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的靶向微泡数目明显多于普通对照微泡.结论 静电吸附法能够制备脂质靶向超声微泡,体外亲肿瘤细胞的寻靶试验验证了携带抗αvβ3单克隆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具有一定的寻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