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早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55例肌酐正常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同时行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补体C3、C4、ds-DNA测定和24h尿蛋白定量等常规检查。结果55例患者中,GFR在正常范围的仅有15例,占27.3%;GFR下降患者40例,占72.7%。40例肾小球损害的患者中,23例为轻度肾小球损害,17例为中度肾小球损害。肾小球损害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肾小球损害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6),补体C3、C4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患者年龄、血清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均与GFR值负相关(P0.01)。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判断SLE早期肾小球功能损害,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LN患者及对其进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与蚰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我院收治的己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采用示踪99mTc-DTPA二乙胺五乙酸(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测定血清胱抑索C,血肌酐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7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99mTc-DTPA GFR在尿白蛋白正常组明显高于微量、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在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5);血清胱抑素C与99mTc-DTPA 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DTPAGFR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能更早的判断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为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与其病理分型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39例狼疮肾炎患者行肾活检前一周内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C4、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体重指标,同时记录患者年龄和SLEDAI积分,利用MDRD-7公式计算GFR。结果:LN各病理类型间Scr、BUN、GF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各病理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LN患者的24 h尿蛋白量与GFR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30,P=0.040),LN患者的GFR与SLEDAI积分、补体C3、C4水平、抗dsDNA抗体滴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LN的病理分型结果不能代替GFR对肾功能的评估;L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肾功能做出评估;SLEDAI积分、C3、C4以及抗dsDNA抗体滴度水平不能反映患者肾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其中男41例,女36例,平均年龄(52.34±10.21)岁。行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测定双肾及分肾 GFR,同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尿转铁蛋白(TRU)、尿微量白蛋白(MA)、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24 h UmAlb与Scr的比值(ACR)。分别以24 h UmAlb和分肾GFR差值为标准进行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 h UmAlb升高组中,ACR、TRU、MA等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GFR、血清光抑素C(Cys-C)、Scr、BUN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411、0.300、0.794、0.908)。以分肾GFR差值为标准的分组中,差异组GFR总值、24 h UmAlb、ACR、TRU、MA等均较无差异组显著升高(P<0.05),Cys-C、Scr、BUN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66、0.104、0.909)。结论应用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测定 GFR,能够了解分肾功能情况,对于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随访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造成的肾脏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见的病理损害之一,其危害较大,所引起的肾脏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本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研究应用99mTc-亚锡喷替酸(99mTc-DTPA)测定不同时期SLE患者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对血清肌酐(Scr)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6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采取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对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检测,并检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各组GFR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99mTc-DTPA GFR以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对于判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本院的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取环磷酰胺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SLEDAI评分、补体C3、血清ANA阳性率、补体C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SLEDAI评分、补体C3、血清ANA阳性率、补体C4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SLEDAI评分、补体C3、血清ANA阳性率、补体C4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检测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40例健康对照组及61例维吾尔族、53例汉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的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23例宫颈癌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正常,2周后复查BUN及SCr,其中有11例出现BUN及SCr异常。维族、汉族宫颈癌Ⅱ、Ⅲ期病人GFR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6.68~9.01,P〈0,05);Ⅱ、Ⅲ期宫颈癌维、汉族的GF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族、汉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宫颈癌病人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62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资料,分为正常组与血肿组,比较两组的资料,分析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与血肿组之间年龄、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硬化比例、GFR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总数、肾小球硬化数、尿红细胞总数、尿异形红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肿与年龄、肾小球硬化比例、血肌酐、血尿素氮负相关(P0.05),与狼疮性肾炎、尿红细胞总数、尿异形红细胞总数、GFR正相关(P0.05),与性别、IgA肾病、标本肾小球总数、浮肿严重程度、肾脏超声改变无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肾小球硬化比例、血肌酐、血尿素氮、GFR是肾穿后血肿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Exp(B)1)、GFR(Exp(B)1)是肾穿后血肿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年龄越小、GFR越高,肾穿后出血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GF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Alb、β2-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β2-M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mTc-二乙三氨五醋酸(DTPA)肾动态显像在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者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1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发现肾发育不良7例(58.3%,7/12),探测灵敏度与增强CT相当(X^2=1.5,P〉0.05),优于B超(X^2=4.4,P〈0.05);8例行IVP检查者仅发现肾发育不良2例。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低于健侧(t=10.2,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一种能有效诊断肾发育不良、并同时评价肾功能的无创性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氯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CGN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尿素氮、肌酐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能使CGN患者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具有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玉梅 《临床荟萃》2010,25(13):1138-114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动态变化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早期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将76例AOPP中毒组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AOPP组33例、中重度AOPP组43例,选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第1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比对照组高,分别为血清胱抑素(2.14±1.70)mg/L vs(0.75±0.37)mg/L、BUN(7.25±2.56)mg/L vs(4.50±2.12)mg/L、SCr(104.9±25.5)mg/L vs(78.5±19.6)mg/L和尿蛋白(72.5±25.6)mg/Lvs(31.5±13.5)mg/L(均P<0.01);中毒组入院1、2、3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逐渐升高(均P<0.01),轻度中毒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中毒组(均P<0.01).动态检测血清胱抑C可以早期发现AOPP后导致的肾损伤,并且中毒越重(根据服毒量的多少),升高的越快、越显著,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对AOPP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志康  李列平 《华西医学》2009,(10):2583-258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5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低分子肝素),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Scr、BUN、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h尿蛋白、Scr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BUN均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减少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与氯沙坦钾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 例 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 例和对照组 38 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治疗,氯沙坦钾口服每次50 mg,1 次/d.治疗组予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次,3 次/d,连续服用3个月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Al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SCr 、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氯沙坦钾联合应用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氯沙坦钾组,提示两药合用在延缓DN 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健康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正常值,以及健康人随着年龄增长GFR值的变化。【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常规、尿蛋白4项、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肾脏超声及肾穿刺病理结果,严格制定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并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GFR。【结果】健康成人的平均GFR值为(87.68±16.74)mL/(min·1.73m^2),142例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20~,30~,40~,50~四组。相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年龄组的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0岁女性的GFR和≤50岁女性各年龄组的GF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50岁女性的GFR呈明显下降,与40~,30~,20~组比较分别是(83.36±10.15)mL/(min·1.73m^2)vs(95.32±13.91)mL/(min·1.73m^2),(91.24±16.46)mL/(min·1.73m^2),(98.92±11.35)mL/(min·1.73m^2)。【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健康人GFR不同于西方人,女性的GFR在〉50岁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治疗前后尿及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MCP-1的水平与狼疮性肾炎进展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成4组:14例疾病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A组)、10例非疾病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B组)、16例无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组)及10例健康对照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LN患者尿及血浆中MCP-1的水平。结果 1狼疮性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无肾脏损害的系统红斑狼疮组(P0.05)。2尿MCP-1水平在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期较非活动期增高(P0.05)。3治疗达缓解后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浆MCP-1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尿MCP-1水平与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血浆MCP-1只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尿MCP-1的水平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疾病进展相关,尿MCP-1可能成为狼疮性肾炎诊断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