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90Sr-90Y敷贴联合噻吗洛尔局部外涂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I生。方法将59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33例(≤3月龄15例,〉3月龄18例),采用90Sr-90Y敷贴加0.5%噻吗洛尔溶液局部外涂联合治疗;对照组26例(≤3月龄10例,〉3月龄16例)采用相同剂量90Sr-90Y敷贴加生理盐水局部外涂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相关数据行疋。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18/18,治愈率为14/15(≤3月龄)和16/18(〉3月龄)。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10(≤3月龄)和11/16(〉3月龄),治愈率为6/10(≤3月龄)和9/16(〉3月龄)。观察组总显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22.22与30.29,≤3月龄;χ2=36.69与27.31,〉3月龄;均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90Sr-90Y敷贴联合噻吗洛尔局部外涂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90Sr- 90Y β射线小剂量敷贴治疗与噻吗洛尔局部外用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5月14日至2017年4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400例浅表型血管瘤患儿[男126例,女274例,5.3(3.9,7.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比单纯^90Sr-^90Y敷贴和瘢痕内切除术后^90Sr-^90Y敷贴治疗大面积病理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大面积病理性瘢痕患者158例,共196块病理性瘢痕,按瘢痕厚度分为A、B、C 3组,每组患者再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部分,分别接受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102块)和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治疗(94块),治疗结束后2年评价疗效,行Ridit分析。结果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R=0.428和0.578,F=92.6,P〈0.01),前者疗效不受瘢痕厚度的影响,后者疗效则明显受瘢痕厚度影响。结论对于瘢痕表面积和厚度较大的病理性瘢痕患者。宜采用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4.
瘢痕疙瘩术后90Sr-90Y敷贴治疗复发率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多见,常归为皮肤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对其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结果大多不令人满意,研究认为手术结合90锶-90钇(90Sr-90Y)敷贴治疗效果最好,但在治疗过程中诸多因素对其效果均有明显影响.我科自1993-2003年期间对506例病人共计734块瘢痕在术后用90Sr-90Y敷贴器进行表面敷贴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皮肤血管良性肿瘤。 90Sr发射的β射线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90Sr敷贴操作简便、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方法。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 90Sr敷贴在皮肤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头面部。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男约为3:1。在早产儿中,出生体质量低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每减少500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笔者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用^90Sr-^90Y敷贴器治疗婴儿皮肤单纯性血管瘤246例,对该方法单位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疣有寻常疣、跖疣等,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疗效不理想。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上述2种皮肤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硅胶片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接受90Sr-90Y敷贴治疗的175例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81例、女性94例,年龄(27.2±3.7)岁。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55例)、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6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90Sr-90Y敷贴器进行多次小剂量治疗,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和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分别使用1 mm、2 mm厚硅胶片对病灶周围皮肤进行保护。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学会的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对3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分级,比较各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等级。分析90Sr-90Y敷贴治疗疗程及硅胶片保护对发生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3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和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6%对89.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相比,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89.5% 对83.6% 对 5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08、11.738,均P<0.05)。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总体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低于对照组(1.05±0.65 对 1.37±0.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0.63±0.66)低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9、−3.473,均P<0.05)。90Sr-90Y敷贴治疗疗程的增加会使瘢痕疙瘩患者严重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OR=2.348,95%CI :1.524~3.618,P<0.001),不同厚度硅胶片的使用可降低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1 mm厚硅胶片:OR=0.273,95%CI:0.109~0.685,P<0.01;2 mm厚硅胶片:OR=0.099,95%CI:0.034~0.293,P<0.001)。 结论 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患者时,使用2 mm厚硅胶片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皮肤病,大多数患儿出生就有,少许患儿是出生后发病。个别患儿随年龄的增长病变可自行消失,大部分患儿皮损可越长越大,如不及时诊治,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延误治疗时机。我们应用^90锶/^90钇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120例,疗效好,治愈率高,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90Y外照射治疗瘢痕组织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核素90Sr(锶)-90Y(钇)敷贴器外照射(简称90Y外照射)或手术切除后加敷贴器外照射治疗瘢痕疙瘩共440例(分2组),与对照组60例比较,并追踪观察2年-5年。结果:治疗Ⅰ组、Ⅱ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该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并可取代过去单纯的冷冻、激光、手术切除、瘢痕灵外贴等传统治疗瘢痕疙瘩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90Y标记Morpholino寡核苷酸及其辐射自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90Y标记人工合成的Morpholino(MORF)寡核苷酸.方法将双功能螯合剂DOTA偶联到MORF 3'末端的氨基上,用90Y进行标记,常规检测其生物活性及体外稳定性.结果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薄层层析证实,90Y-MORF的标记率为(50±12)%,经P4柱纯化后,比活度为5.05×106 MBq/mmol,放化纯>95%.标记物在生理盐水及新鲜人血清中48 h仍保持其杂交反应活性.但稳定性实验证实,90Y-MORF出现较严重的辐射自分解,加入辐射分解抑制剂后可显著降低标记物的分解程度.结论90Y可成功地标记MORF,但应避免或减少其辐射自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90Sr敷贴器保持架使用前后敷贴室工作人员接受放射剂量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自制^90Sr敷贴器保持架代替传统手工操作,工作人员隔窗观察治疗。同时收集敷贴室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等数据,对比分析^90Sr敷贴器保持架使用前后以上数据的差异。结果^90Sr敷贴器保持架使用前工作人员接受的放射剂量明显高于使用后(t=11.40,P〈0.01),使用前工作人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使用后(t=-3.75,P〈0.01)。结论自制90Sr敷贴器保持架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当量,提高了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保护了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0Y-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酪氨酸3-奥曲肽(DOTATOC)对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BON-1的抑制作用。 方法 (1)采用90Y对DOTATOC进行标记,然后纯化90Y-DOTATOC;(2)考察90Y-DOTATOC的体外稳定性;(3)采用噻唑蓝(MTT)法,分别考察90Y、DOTATOC、90Y-DOTATOC对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BON-1和人胰腺胆管瘤细胞PANC-1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长春新碱,50 μmol/L)、DOTATOC组(25 μmol/L)、90Y组(1.8 MBq/ml)、90Y-DOTATOC高剂量组(90Y的放射性浓度为1.8 MBq/ml,DOTATOC的浓度为25 μmol/L)、90Y-DOTATOC中剂量组(90Y的放射性浓度为0.37 MBq/ml,DOTATOC的浓度为25 μmol/L)、90Y-DOTATOC低剂量组(90Y的放射性浓度为0.074 MBq/ml,DOTATOC的浓度为25 μmol/L)。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90Y标记DOTATOC的标记率为(61.93±3.53)%,放射化学纯度为(98.88±0.38)%,放射性浓度为4.6 MBq/ml,比活度为1.6 GBq/μmol。(2)90Y-DOTATOC在生理盐水和10%胎牛血清中放置7 d后的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97.73%和97.02%。(3)加药24、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OTATOC组对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4,3.981,均P<0.05);加药24、48 h后,90Y-DOTATOC高、中剂量组对BON-1和PANC-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优于DOTATO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3.852,均P<0.05);加药24、48 h后,90Y组对PANC-1和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明显低于90Y-DOTATOC高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3.180,均P<0.05)。 结论 90Y-DOTATOC对BON-1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90Y的活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单独使用DOTATOC或者90Y对比,90Y-DOTATOC对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常规治疗剂量和高剂量99Sr照射对血管壁平滑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18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2只用90Sr后装技术行血管内照射,距放射源中心轴线2 mm深度血管壁吸收剂量分别为16和50Gy,6只未行血管内照射治疗作为对照组.28 d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50Gy组血管中层组织为类内皮样细胞所覆盖,其血栓发生率(3/6只)高于对照组(0/6只)和16Gy组(1/6只).16Gy组狭窄指数、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和凋亡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0Gy组狭窄指数、增殖指数与对照组和16G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16Gy组血管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剂量增加到50Gy时,内膜增生现象完全受到抑制,除血栓发生率较高外,未见其他如假性动脉瘤等血管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131Ⅰ治疗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0,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