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Tr)及其表面功能性标志性分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在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IBD患者,包括克罗恩病(CD)30例与溃疡性结肠炎(UC)20例,以及性别与年龄相配健康对照者(n=29)外周血CD4+CD25highTr及其CTLA-4,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BD患者外周血CTLA-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BD组患者外周血CD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D与UC患者组间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B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及CTLA-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缺乏或功能缺陷可能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不同病期UC患者( UC组)和5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全自动ESR分析仪测定ESR。结果活动期UC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其病情程度的加重,其水平逐渐降低(P<0.05)。 UC组CD4+CD25+Treg水平与ESR水平呈负相关(r=-0.432, 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降低水平与其炎症活动程度相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其中,梗死组按照时间(第1、2、3、5、7天)进行分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全部人群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分析其在梗死不同时间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常规检测血常规。结果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在第1天、第2天低于对照组,第5天、第7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第1-2天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异常升高,且中性粒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664,P〈0.01)。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可以成为评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缺血的非侵入性指标;Treg细胞可作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41例ITP患者(其中初治19例,复发22例,符合难治标准17例)及同期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IL-17水平。结果 ITP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L-17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初治患者与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低于非难治组(P〈0.05);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病例组的CD4+CD25+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Th17细胞明显增加,出现Treg/Th17细胞失衡,这可能是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程度在初治与复发ITP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ITP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Treg/Th17失衡尚未纠正有关。初治ITP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回升。  相似文献   

5.
黄庆梅  覃锦耀 《检验医学》2010,25(9):705-70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93例HCC患者和24名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细胞[(14.39±4.58)%]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24.05±5.64)%]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1.73)%、(15.93±4.84)%,P〈0.05];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HCC的分期呈正相关(r=0.463,P〈0.001)。结论 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且CD8+ CD28-调节性T细胞与HCC的病情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5^+Treg细胞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BD患者,其它肠病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IBD患者中活动期患者25例,缓解期患者15例,使用和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活动期IBD患者分别为16例和9例。对以上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进行测定。[结果]疾病活动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肠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疾病活动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疾病稳定期患者(P〈0.01)。活动期IBD患者中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与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率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性。[结论]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和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①梗死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梗死组不同梗死病灶体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灶组,中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小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梗死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血管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C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B亚组,B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A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20.93±4.47)%,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15.14±4.79)%和健康对照组(15.4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低者比增高者预后好。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对肺癌的预测价值与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有可能成为肺癌预测及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张智贤  曾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2984-2985,2987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及稳定期RA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CD4+CD25+细胞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明显低于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O.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时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明显减少,这群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与HCV-RNA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CH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含量。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CV-RNA载量增高,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逐渐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与HCV-RNA取对数后呈正相关(r=0.588,P〈0.01),与ALT呈正相关(r=0.306,P〈0.01)。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CV-RNA含量及ALT升高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细胞因子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哮喘患儿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外周血TGF—p和IL-10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CD+CD25+Tr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缓解期患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以2006年12月~2008年2月入院的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例健康体检患儿为健康组),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比例,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非KD发热患儿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同时,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19+CD23+细胞业群比例明显增高,而CD3+CD8+、CD16+CD56+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下降.在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3+CD4+,CD19+CD23+细胞亚群比例均有明显的下降,CD3+CD8+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见CD16+CD56+细胞比例的升高.且在KD急性期,CD3+CD4+、CD19+CD23+细胞亚群比例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成负相关性(P〈0.01),而CD3+CD8+、CD16+CD56+细胞亚群比例则与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3+CD4+、CD19+CD23+细胞亚群比例仍与CD4+CD25+凋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体内免疫细胞的调控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3.27±3.15)%,显著低于手术前的(19.76±3.42)%(P〈0.05);手术前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2.87)%(P〈0.05),而手术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下调,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的水平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 PBC 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人叉头型基因 p3(Foxp3)mRNA 表达的水平。结果PBC 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Foxp3的 mRN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C 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抑制功能减弱,提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在 PBC 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评估 PBC 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及叉状头转录因子水平(Foxp3),以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SLE初诊、20例复发和35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及Foxp3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以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SLE初诊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及Foxp3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复发、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亦显著低于非活动期(P〈0.05),与红细胞沉降率、球蛋白、补体(C3、C4)、IgG有相关性。结论 CD4+CD25+Tregs及Foxp3的改变可能是导致SLE发生和病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0.01);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治疗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肿瘤患者经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肿瘤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CIK细胞治疗后,CD4+CD25+T细胞比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CD4+CD25+T细胞比例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CIK细胞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监测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对于评价疗效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但治疗后其比例明显下降(P〈0.05);(2)肺癌患者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和干扰素γ的分泌。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其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GF-β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s)、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浆TGF-β、ALT、HBVDNA的水平.结果 CHB组、LC组和ASCs组的CD4+CD25+Treg、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CHB组和LC组均高于ASCs组,LC组也高于CH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血清ALT水平和血浆TGF-β水平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HBVDNA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BV感染后肝脏疾病慢性化进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DJ'b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孟鲁司特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孟鲁司特于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mg,每晚1次口服。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咳嗽、喘憋、肺部体征的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孟鲁司特干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上升(P〈0.05),同时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斯特纳可缩短病程,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的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