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好发于妊娠后期或产后年轻妇女,以垂体扩大,淋巴细胞浸润和垂体功能减退为特征,临床表现多变,手术是目前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开发具有确诊价值的血清学检查指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3.
对25例垂体性侏儒儿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_1(Apo A_1)、载脂蛋白(Apo B)等进行了测定,并与相应健康儿作了比较;与此同时,还着重观察了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hGH)治疗3个月后对患儿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患儿组TC、TG、LDL-C和Apo B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5、<0.01和<0.01);其中TC值高于正常值上限者14例,占56%;TG升高者2例,占8%;Apo B升高者13例,占52%;而Apo A_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hGH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儿组的TC,LDL-C和Apo 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5,<0.01和<0.01);而TG和Apo A_1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提示垂体性侏儒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而生长激素缺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Laron型侏儒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ron型侏儒症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生长障碍疾病,1966年由Laron等所报道。本症特点是患儿身材特别矮小,有严重垂体性侏儒的表型,但生长激素(GH)水平升高,生长介素(IGF-Ⅰ)显著降低,用hGH治疗无效。本症似多见于亚洲中东地区,但无严格的种族区分,亦无性别差异。国内尚未见诸文献,现将本院所见一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
6.
吡啶斯的明试验对评价垂体hGH储血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多发生于妊娠或产后。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变,主要包括垂体压迫、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和高催乳素血症等相关症状。治疗目的主要是减小垂体肿块的大小和(或)替代有缺陷的内分泌功能。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介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生长激素分泌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好发于妊娠后期或产后年轻妇女,以垂体扩大、淋巴细胞浸润和垂体功能减退为特征。临床表现多变,手术是目前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开发具有确诊价值的血清学检查指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是一种较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以垂体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占位、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或)中枢性尿崩症,需与其他类型的鞍区占位性病变鉴别.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缩小病变并改善垂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4年3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7例垂体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垂体脓肿患者中原发性垂体脓肿4例,继发性垂体脓肿3例,其中合并垂体腺瘤、垂体囊肿、颅咽管瘤各1例。临床特征:发热者6例,视力下降或颞侧偏盲者5例;头痛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者4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3例。内分泌检查:血浆泌乳素增高者4例,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3例,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2例。影像学检查:MRI显像呈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等信号或高信号,T1信号环形强化。术前经MRI及临床症状诊断2例,另5例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治疗: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视神经功能障碍恢复不理想,其余症状均有改善,围手术期均予抗生素治疗。结论以发热、头痛、视力视野损害、部分及全垂体功能低下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患者应高度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抗锑性内脏利什曼病引起的侏儒症,用戊烷脒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3.
作者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吡啶斯的明兴奋hGH释放,并与胰岛素兴奋hGH试验作比较,观察了13例正常青少年和8例垂体性侏儒症患者对两种兴奋试验的反应。结果显示口服吡啶斯的明2mg/kg体重能迅速有效地兴奋垂体hGH释放,其作用较胰岛素兴奋试验更为强大,是一项值得推荐的判定青少年垂体hGH储备功能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病,本文报道1例影像显示"垂体占位"并自发缓解的LyH患者,经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有理由认为对于临床症状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者,随访观察或生理剂量替代治疗可能是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例1患者男,17岁。6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不正规采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平均30U/d,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多介于16~30mmol/L之间,多次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并易发生低血糖。智力正常,但生长发育迟缓,至17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疑有下丘脑-垂体病变或皮质醇增多症入院。体检:血压134/82mmHg(1mmHg=0.133kPa)。智力正常,身材矮小无畸形,身高133cm,体重29kg。说话童音,面圆、腹部略大,四肢较瘦,似向心性肥胖外观。无第二性征,睾丸、阴茎如12岁大小。双眼早期白内障,眼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肝肋下2.5cm,质软。其他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尿酮±~+,尿白蛋白〉300mg/L(正常值〈30mg/L)。空腹血糖(FBG)12.4rnmol/L,餐后血糖(PBG)2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11.2%(正常值4.0%~6.5%)。血TG2.7p.mol/L。8:00血皮质醇〉1.4p.mol/L(正常值〈0.6pt.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2.6pmol/L(正常值〈46pmol/L),均可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2mg隔夜法),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eytic hypophysitis,LH)是一种极少见的垂体病变,自1962年Goudie和Pinkerton首次报道以来,已有超过100多例的报道,发病率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1987—2005年12例LH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MRI改变的特点及治疗方式,以期对此种疾病能加深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垂体危象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甲状腺激素缺乏,使机体应激能力下降,在感染、呕吐、腹泻、脱水、寒冷、饥饿、缺血坏死等情况下及应用安眠药或麻醉剂时可诱发危象.若不及时诊断及治疗,常可危及生命.垂体卒中是垂体危象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也并非少见,但并非所有的垂体卒中均可导致垂体危象.本文就导致垂体危象及垂体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垂体催乳素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雷霆  舒凯  李龄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9):581-583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为1/100 000,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且近年来随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发现并确诊为该病逐渐增多,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临床上已形成了以神经外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治疗模式.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垂体腺瘤这个古老的疾病诊治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垂体外科治疗也提出了现代要求:力争全切肿瘤,保留残余正常垂体、恢复正常的激素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垂体脓肿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垂体疾病,约占鞍区肿瘤的0.3%~0.5%〔1〕,且多发生于鞍内。因其与囊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没有特征性的鉴别标准,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术前误诊。垂体脓肿患者若因误诊,缺少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易复发,甚者脓肿扩散至颅内可导致全颅感染,危及生命。因此,提高术前垂体脓肿的确诊率,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