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以上腹部疼痛伴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或通过影像学表现而明确诊断.AP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若出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死率更高.美国胃肠病学会2013年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72例轻型胰腺炎患者,14例重型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39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A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8例作为对照B组。均检测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B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显著(P0.05)。轻型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重型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低于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独立衡量标准,同时也可鉴别急性胰腺炎与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内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常伴上腹部剧痛。在多数情况下,血中胰酶水平包括淀粉酶和脂肪酶增高,至少达到正常值上限的3倍。在临床上,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类。前者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无困难,一般疗程为1~2周,患者多在1月内恢复,胃肠胰腺功能恢复正常。重型胰腺炎又称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SeverePancreatitis,ASP)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cuteHaemorrhagicandNecrotiz-ingPancreati…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之一。而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危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非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因此,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淀粉酶(Amy)及脂肪酶(LPS)活力的高低而确定。血清酶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血、尿Amy检测法特异性差,假阳性多;近几年的血清LPS虽然特异性强,但早期的敏感性也不好。因此,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取联合检测血、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在美国,每年约300,000以上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约3,200病例死亡,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之势。尽管,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症状较轻;但是约25%的患者表现为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其病死率可高达30%~50%。因此,急性胰腺炎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下面就高脂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相关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及脂肪酶/淀粉酶浓度比值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类和指导疾病的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急性胰腺炎患者128例,按照病因分为胆源性、酒精性、其他病因三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结合CT检查结果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各组间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脂肪酶/淀粉酶浓度比值的差异。结果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胆源性和其他病因患者(P=0.005、0.026),胆源性和其他病因组间淀粉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病因分组之间,脂肪酶浓度和脂肪酶/淀粉酶浓度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组研究中,淀粉酶、脂肪酶浓度以及脂肪酶/淀粉酶浓度比值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淀粉酶浓度在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方面有指示作用,而脂肪酶浓度及脂肪酶/淀粉酶浓度比值不足以用来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也不能单独作为指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肝脏的CT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群 《山东医药》2006,46(10):28-29
采用CT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肝脏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时CT表现胰腺增大,密度减低或不均匀,周围有液性渗出.吉氏筋膜增厚,胰腺增强不均匀;同时均伴有肝脏密度明显减低的脂肪肝表现。认为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组织坏死及出血、血清淀粉酶和甘油三酯增高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如果发现有脂肪肝表现则可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酒精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时血清脂酶水平增高,而胆石性胰腺炎则血清淀粉酶水平增高。因此本文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脂酶/淀粉酶(L/A)比值对鉴别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胰腺炎是否有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30例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在入院时作过血清脂酶和淀粉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和稳定可靠的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模型,以便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选择36只健康SD大鼠,采用15%和20%不同浓度的L-精氨酸溶液(用0.9%的生理盐水配制而成)1.5 g/kg腹腔内注射入大鼠体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材,分别检测大鼠的存活率、血生化指标中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大鼠胰腺的病理变化.结果 15%L-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20%组,实验组的动物12h后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1),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胰腺腺泡结构紊乱,大量腺泡细胞水肿、坏死,出现核固缩,胞内空泡形成,小叶间隙增宽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20%L-精氨酸组病理改变较严重,腺泡和导管消失并伴有皂化斑形成.结论 应用15% ~ 20%的L-精氨酸溶液1.5 g/kg的剂量可致不同程度的比较稳定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且其浓度大小决定胰腺损伤的程度.15%L-精氨酸所致急性胰腺炎是比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P)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2005~2008年,我院共收治AP患者412例,现分其复发的高危因素.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AP患者412例,男251例,女161例;年龄15~95(46.1±16.7)岁.均均符合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诊断标准,即具有胰腺炎典型特征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有AP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S),病死率较高,从而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弹力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血管舒缓素等引起的自身消化是胰腺炎的发病基础.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活性,如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是治疗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疾病,常是猝死的原因之一。胰腺疾患又是消化系疾病中诊断最难的,目前对水肿型胰腺炎发展到出血坏死型的过程还不够明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不仅要判定胰腺的病变,对其病情轻重、经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GP-2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血清GP-2(glycoprotein2)浓度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n=28)和轻症急性胰腺炎(n=20)两组,另选择20例非胰腺炎腹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他们血清中的GP-2浓度,并和他们的血清酶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GP-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为100%,高于淀粉酶(83.3%)和脂肪酶(89.6%);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分别在入院后的第3及第4天降至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下,而在观察的第6天,GP-2水平仍然维持在诊断标准的5倍以上;同时在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GP-2平均水平分别为4.71U和11.30U,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GP-2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同时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有相当的I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院外科收治急性胰腺炎81例,其中1955~1970年以西医手术疗法为主治疗者19例(下称对照组),1971~1978年3月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为主治疗者62例(下称结合组)。我们采用临床病理分类,分为急性水肿性和急性出血及坏死性胰腺炎(下称出血性)两类。81例中具有较典型病史及血清淀粉酶100单位(温氏)或尿淀粉酶200单位以上者59例,手术证实者2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清GP-2(glycoprotein 2)浓度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n = 28)和轻症急性胰腺炎(n = 20)两组,另选择20例非胰腺炎腹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他们血清中的GP-2浓度,并和他们的血清酶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GP-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为100%,高于淀粉酶(83.3%)和脂肪酶(89.6%);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分别在入院后的第3及第4天降至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下,而在观察的第6天,GP-2水平仍然维持在诊断标准的5倍以上;同时在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GP-2平均水平分别为4.71U和11.30U,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 0.05).结论 GP-2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同时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有相当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占胰腺炎年发病人数的15%~50%,死亡率高达20%~35%。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清及尿淀粉酶增高、发现胆道结石为特点,病程常自限于1~2周内,少数患者可从轻型演变为重型或发病开始即表现为重型,部分由于病因未去除而转为急性复发性或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诊断为胰腺炎患者且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为非胰腺炎患者且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65.3±20.4)U/L;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450.2±11.6)U/L;且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升高38例,对照组血清脂肪酶升高1例。且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结论血清脂肪酶含量与胰腺炎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血清脂肪酶含量越高,则胰腺损伤程度越高,因此,通过对血清脂肪酶含量进行检测,能够为胰腺炎患者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吕志武  温霁峰 《胰腺病学》2007,7(2):107-109
目的研究犬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时血清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MI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动态变化及在AP分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3组,每组7条。静脉滴注雨蛙素(5μg.kg-1.h-1)诱导AEP模型,胰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g/kg体重)诱导ANP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MIF、ICAM-1和血淀粉酶含量。胰腺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MIF、ICAM-1和血淀粉酶含量分别为(6.23±0.21)ng/ml、(2.4±0.8)ng/ml和(256.3±95.8)U/L,AEP组造模后3h时的值分别为(18.56±1.30)ng/ml、(56.4±15.1)ng/ml和(1420.0±175.5)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ANP组在造模后3h的值分别为(25.72±4.23)ng/ml、(195.2±27.9)ng/ml和(1686.3±180.8)U/L,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显著高于AEP组(P<0.01)。胰腺的病理学改变分别符合水肿性和坏死性胰腺炎的改变。结论血MIF、ICAM-1含量在AP早期即升高,且与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SAP还是MAP的一种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复杂,分类方法很多,有病因分类法、病理分类法、临床分类法等.这里仅介绍病理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以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学变化为基础的,主要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两大类: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称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②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或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胆石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验证生化检测在胆石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北京协和医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1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将性别,年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淀粉酶作为研究变量,数据输入SPSS软件包进行χ^2检验,ROC曲线分析。结果:当女性,年龄≥50岁,ALT≥100U/L,TBIL≥2.3mg/dl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ALT≥100U/L时,诊断胆石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8%和94.1%,阳性预测值为93%。TBIL≥2.3mg/dl时,诊断胆石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82.4%,阳性预测值为81%。结论:实验室生化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病因的诊断,对于血清ALT≥100U/L,TBIL≥2.3mg/dl,应考虑到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