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肾不交致频发梦遗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性交活动的情况下发生的射精现象叫遗精,而在睡眠中发生的遗精称梦遗。我们在6年的门诊工作中,总结了16个典型的心肾不交型的频发梦遗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病16例,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1岁,均未婚,身体状况较好,除2例外其他均有包皮过长,无生殖器官炎症和性传播性疾病,病程3个月至1年不等,梦遗次数都在1周3~5次之间。  临床表现:少寐多梦,梦则遗精,心中烦热,精神不振,体倦,健忘,或有心悸怔忡,或伴有头晕,或伴有口干、小溲短赤,或梦遗后玉茎酸痛,舌红少苔,脉细数。2 …  相似文献   

2.
浅论心肾不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当中"心肾不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中也很多见.以下将就"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症,结合相交资料阐述笔者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人寐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当中“心肾不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中也很多见。以下将就“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症,结合相交资料阐述笔者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6.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医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那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相似文献   

7.
"心肾不交"这一名词演变的哲学基础开始于《周易》,在诸多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等已有一定雏形,在唐宋时基本得到确定。"心肾不交"一词的记载首见于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明清时一些医家认为心肾不交证为心火旺肾阴虚证,将心肾不交作为失眠、遗精、健忘的病机。据文献查阅"心肾不交证"一词现最早见于程莘农院士1964年所著《中国针灸学》,现代认为心肾不交证等同于心肾阴虚阳亢证、肾阴虚心火旺证,与明清医者观点一致。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国家规划教材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均用"心肾不交证"作为规范名。  相似文献   

8.
心肾不交是指心肾之间水火阴阳的交济失调。心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而属于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生,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相似文献   

9.
心肾不交是心肾两脏之间阴阳水火在升降出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协调相交关系受到破坏时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从理论渊源、机制研究等角度,分析刘持年教授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功能退化、脾胃衰弱、操劳过度或者外感寒邪伤及阳气等原因导致。从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三个角度完善了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理论。针对三种证型,刘教授临证常以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及乌梅丸为底方加减化裁,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肾不交以失眠、多梦、健忘为其主要特征。笔者近两年来共收治66例,有效率达0.954(95.4%),则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9例,女27例;脑力劳动者51例;年龄22~54岁,平均38.5岁;病史3月~7.5年,平均3.5年。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以失眠、多梦、健忘、舌红无苔,脉细数为其主要特征。另外,大部分病例还伴有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间尿多、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  相似文献   

12.
参究心肾不交治法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心肾不交证临床极为常见,心肾不交是虚劳之根。治未病,当以交通心肾为要,未病当先预防,虚劳当治其未成。临床交通心肾用药应法于阴阳,且注意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和精、神的因果关系。笔者据前贤经验结合临床实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略论心肾相交及其病变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但由于对水火概念的狭义理解,又把心肾不交的病机局限在“肾阴亏虚或心火旺盛,肾水和心火失衡,不能相济”的范围内。作者认为,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的生理病理关系不仅限于心火与肾水,肾阴虚、心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肾阳虚、心火旺的交泰丸证,心肾阳虚的补坎益离丹证,心肾气虚的心肾两交汤证都属于心肾不交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失眠可归属"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病机总署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又是肾经经气始发之处,通过穴位本身及利用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起到滋阴降火,填精益髓,引火归元,使心肾交通,维持心肾正常生理功能,可调整肾经经气,还可激发全身正气,具有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平衡阴阳之功,使心肾交通,不仅治疗失眠,还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体现整体观、辨证观和治病求本,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心肾理论”包括心肾相交与不交两方面,综观历代医论,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形成了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代表医家如孙思邈、严用和、朱丹溪、周慎斋等。笔者认为此观点以五行之变释生理,以五行之常释病理,有悖于五行归类特性。另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心火旺肾阳虚型心肾不交的病机是“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同为亢盛之心火,可出现心火旺肾阳虚与心火旺肾阴虚的不同转归,有臆测之嫌,难以统括临证诸多变化。笔者认为对心肾相交与不交应结合临床,深化认识,不可望文歧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从心肾不交论治白塞氏病的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多认为白塞氏病是由于湿热毒邪内蕴,日久蚀于口腔及二阴所致,综观古今医家辨证治疗该病,鲜有从"心肾不交"论治之报道。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寻求规律。结果:本病可以从"交通心肾"着手论治,肾水不足,心火亢盛,水火不济,蚀于上下是病机之重;因此,在治疗本病时当以交通心肾,水火相济为首,即所谓清心火,滋肾水,以清为补,以补为清,清补兼施,标本兼治。结论:中医药疗法能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优势,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鸫  蒋燕 《中医教育》2011,30(3):67-69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是作为一个难点重点来讲授的。心肾相交是解释五脏关系—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重要概念,而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并不合拍,论述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的梳理及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祖高  刘钢 《国医论坛》1991,6(3):27-27
一、临床资料本组66例中,男39例,女27例;脑力劳动者51例;年龄22~54岁,平均38.5岁;病史3个月~7.5年,平均3.5年.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以失眠、多梦、健忘、舌红无苔、脉细数为其主要特征.多数病例伴有心悸怔仲,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间尿多,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相似文献   

19.
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病症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泰丸是一首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方剂。本方虽仅黄连、肉桂两味,但药简、功专、效卓。兹就交泰丸的方源、功用和方义,谈些粗浅的认识。1方源现代所著的许多方书,多称本方源自《韩氏医通》,但韩氏在原书中只是提到“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  相似文献   

20.
失眠在临床治疗上存在耐药性、依赖性及常见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个体化、疗效稳定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吴辉副教授多年来诊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吴辉副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在于人体阴阳失衡、水火不济,导致神不得安发为失眠,临证首选黄连阿胶汤加减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阳潜阴藏,人体五藏阴阳归于平衡,疗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