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27:73)为流动相,在C18柱上分离测定醋酸麦迪霉素。除主组分外,日本产品尚可分离到8个小组分,国内试制品可分离到5个小组分。流动相甲醇浓度及柱温对MA的保留及分离有较大影响。以苯丙酸诺龙为内标物定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均不干扰对MA主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麦迪霉素与麦白霉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立 《医药导报》1996,15(3):138-139
从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评价比较了麦迪霉素与麦白霉素的差异,认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A_6成分的多少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非晶型醋酸麦迪霉素细粒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瑞臣 《广东药学》1999,9(2):27-28
目的:制备非晶型醋酸麦迪霉素细粒剂,评价其质量及稳定性。方法:用流化床喷雾制粒法制备非晶型醋酸麦迪霉素细粒剂。通过室温留样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按本品工艺处方制备的细粒剂质量符合药典规定,在试验条件下性质稳定。结论:本处方工艺合理、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4.
非晶形醋酸麦迪霉素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乙基纤维素为稳定剂,三氯甲烷为溶媒,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较稳定的非晶形醋酸麦迪霉素。探讨了喷雾条件对非晶形转化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其晶形与非晶形理化特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测定醋酸麦迪霉素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桨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溶剂,转速100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23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30min的溶出量不少于标示量的70%,在0.08~0.4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非晶型醋酸麦迪霉素细粒剂 ,评价其质量及稳定性。方法 :用流化床喷雾制粒法制备非晶型醋酸麦迪霉素细粒剂。通过室温留样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按本品工艺处方制备的细粒剂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在试验条件下性质稳定。结论 :本处方工艺合理 ,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浊度法测定麦迪霉素及乙酰麦迪霉素活性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加菌量为1.2%~2.5%,37℃±0.5℃培养3~4h左右测定。结果麦迪霉素抗生素线性浓度为1.0~3.0IU·mL^-1,乙酰麦迪霉素抗生素线性浓度为0.3~3.0IU·mL^-1。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测定麦迪霉素和乙酰麦迪霉素效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勇军  吴铨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6):423-426,439
国产乙酰麦迪霉素对临床分离的304株菌体外及体内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乙酰麦迪霉素对红霉素敏感的金葡球菌、表葡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红霉耐药的金葡球菌较强的抗菌作用,其MIC50分别为0.5、0.25、2mg/L,对乙型溶血性对链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MIC50为1mg/L,与进口乙酰麦迪霉素、麦迪霉素相似,但均对烘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浊度法测定麦迪霉素及乙酰麦迪霉素活性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加菌量为1.2%~2.5%,37℃±0.5℃培养3~4 h左右测定。结果 麦迪霉素抗生素线性浓度为1.0~3.0 IU·mL-1,乙酰麦迪霉素抗生素线性浓度为0.3~3.0 IU·mL-1。结论 本方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测定麦迪霉素和乙酰麦迪霉素效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燕霞  姜建国  王茉莉 《中国药师》2009,12(10):1372-1374
目的:建立浊度法测定麦迪霉素片剂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加菌量为1.2%~2.5%(V/V),(37±0.5)℃培养4~5h左右测定。结果:麦迪霉素线性浓度为1.0~3.0IU·ml^-1,r=0.9910,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为2.1%(n=9)。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测定麦迪霉素片剂效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麦迪霉素是链霉菌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发酵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系列结构相似、性质相仿的同系物,而当菌种或生产工艺不同时,都会使产品中各组分间的比例有明显不同,从而带来一些质量问题。为了考察国产麦迪霉素的质量,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麦迪霉素的条件,选用了日立胶3050柱,以甲醇—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5.8)(45:55)作流动相,较满意地分离、测定了麦迪霉素。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陈海燕  卓芝  曾杰 《中国药房》2003,14(2):111-112
目的 :建立测定麦迪霉素片中麦迪霉素A1 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C18 为色谱柱 ,0 1mol/L甲酸铵溶液 -乙腈 (80∶5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32nm。结果 :麦迪霉素A1 浓度在0 5~8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S=5989C—24 65 ,r=0 9995 ;重现性RSD=1 4 % (n=5) ;平均回收率为99 35 % ,RSD=1 2 % (n=6)。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 ,可用于麦迪霉素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乙酰麦迪霉素(acetylmidecamycin)系十六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与麦迪霉素相同,但无苦味,吸收完全,毒性低,抗军团菌作用强.本文就该品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改变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周期,能有效地提高麦迪霉素发酵效价。此外在发酵过程中,降低后期摇瓶转速、补加蛋氨酸、丙酸或丙醇均能提高发酵效价。  相似文献   

15.
麦迪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威  王明芳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7(3):177-180,184
  相似文献   

16.
17.
麦迪霉素产生菌880103#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麦迪霉素产生菌生米加链霉菌A03菌株经过多次诱变筛选及抗自身代谢物突变,得到了产量正变株;通过推理筛选的方法,应用初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突变株,分离得到了一主要组分麦迪霉素A_1高于对照菌株的优良菌株880103。并通过加入前体的方法,使其麦迪霉素A_1组分进一步提高。在试产中,该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发酵单位相对提高16%,麦迪霉素 A_1组分相对提高 28%,成品效价相对提高4.7%;且发酵周期短、温度适中、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是一株优于对照菌株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8.
19.
用大网格吸附剂提取麦迪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用大网格吸附剂从发酵液中提取麦迪霉素的吸附与解吸过程的研究,包括吸附剂和解吸剂的选择、吸附与解吸条件的筛选等。结果表明:选用MD-A型吸附剂,在发酵液浓度为1500u/ml左右时,对麦迪霉素的静态吸附容量高达6.7×10~4u/g抽干树脂,比以前报道过的CAD-40吸附剂高出40%左右,动态吸附容量可达1.32×10~5u/g干树脂;所筛选到的酮类洗脱剂其解吸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