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与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DAI≥10分组,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在SLEDAI≥10分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SLEDAI〈10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y,以SLEDAI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抗核小体抗体和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脏活检确诊LN的110例病例资料,根据尿酸水平将110例LN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肌酐、尿素氮、尿酸、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NP抗体及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并对患者活动指数、慢性指数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比较2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肌酐、尿素氮、高血压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及活动性指数、慢性化指数等肾病理损伤评分均较正常尿酸组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正常尿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24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在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LN患者的尿酸水平与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分型及肾病理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LN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较尿酸正常者的肾脏损伤更为严重,高尿酸血症是反映LN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替代治疗联合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对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均给予常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IA治疗,观察组给予肾脏替代治疗联合IA,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以及抗体(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G、IgA、Ig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A、IgM均明显降低,C3、C4补体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IgG、IgA、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3、C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LEDAI评分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替代治疗联合IA有助于降低LN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SLEDAI及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超过150种自身抗体,研究发现SLE病人血清有另一种重要的补体成分C1q的抗体,即抗C1q抗体.该抗体普遍存在于SLE病人血清中,并与肾脏受累有关,且抗体滴度增加提示肾炎复发.本文就抗C1q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随访、早期识别狼疮活动以及复发等方面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146名SLE患儿的资料,分析合并LN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果:(1)神经系统症状,血小板(PLT)、补体C3、补体C4下降,三酰甘油(TG)升高及抗dsDNA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阳性与LN有关;(2)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是发生LN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89.5%,特异度69.6%。结论: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儿童SLE合并LN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对LN早期诊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真实世界研究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并进行随访的25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期LN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用药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后,LN患者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补体C3逐渐升高且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抗dsDNA抗体(χ2=14.000,P=0.007)和补体C3(F=3.228,P=0.0172)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尿蛋白/肌酐比值、尿红细胞计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用量显著下降,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升高,随访第52周时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前后不同时期SLEDAI评分(F=12.23,P<0.001)和糖皮质激素用量(F=13.57,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期间,有6例LN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其中感染4例,白细胞降低2例,经治疗及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无严重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及病理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明确肾脏损害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N患者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最重,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降低在Ⅳ型多见.(2)血脂、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与肾脏损害明显相关(P<0.01).(3)肾脏损害指标升高时,免疫复合物C1q、C3、EM沉积均达90%以上;肾脏损害指标与AI、CI及其病理参数明显正相关.结论: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均为提示肾脏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最重,并且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与肾脏的病理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 activating antibody,AT1-AA)是否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有关。方法:以合成的AT1多肽片段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71例LN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3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和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以血清中抗体检测结果将LN组患者分为AT1-AA阴性组和AT1-AA阳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1)LN组患者的AT1-AA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P〈0.05)。(2)AT1-AA(+)组血压和血清球蛋白水平、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和抗心磷脂抗体的滴度高于AT1-AA(-)组(P〈0.05),而血清胆固醇、血C3、C4和WBC水平则较低(P〈0.05)。两组的renal activity score(RAS)评分和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N患者血清中AT1-AA高表达,提示AT1-AA与LN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关性。(2)血清AT1-AA与某些反映狼疮全身活动性临床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尿液中铁调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脏受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受累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尿液中铁调素与LN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纳入38例健康对照者(女性29例,男性9例)和54例SLE患者(女性46例,男性8例),根据其肾脏是否受累将入组的54例SLE患者进一步分为SLE无肾炎组(12例)和LN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组者尿液中铁调素的表达水平。将42例LN患者根据肾脏SLEDAI评分(R-SLEDAI)将其分为静止期LN患者组(10例)和活动期LN患者组(32例),比较其尿液中铁调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尿液中铁调素与R-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测得的铁调素值对LN的活动性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液铁调素在LN患者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尿液铁调素在活动期LN患者组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LN组(P0.01)。LN患者的尿液铁调素与R-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3,P=0.043),与SLEDAI和肾外RSLEDA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尿液铁调素的ROC曲线截值点为7.483 ng/ml(敏感度90.62%,特异度80%),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补体C3、补体C4、血清肌酐和抗ds-DNA抗体的曲线下面积,但小于24h尿蛋白定量的曲线下面积。结论尿液中铁调素在SLE肾脏受累的患者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一种新的反映LN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共有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以及抗dsDNA、抗核小体抗体(AnuA)阳性率,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周,使用SPSS 21.0对随访末期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SLEDAI、ESR、CRP、补体C3、C4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抗dsDNA、AnuA均为阳性,至随访末期,2组在SLEDAI、ESR、CRP、补体C3、C4及抗dsDNA、AnuA阳性率改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