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儿科门诊400例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穿刺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度及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输液中,增强了患儿的配合意识,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输液学龄前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输液操作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治疗的1次、2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促进输液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4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及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急诊科进行输液治疗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家长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3.67%(41/49),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3.27%(31/4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家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干预、行为干预以及认知干预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PDA)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进行门诊输液的1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门诊移动输液系统(PDA)。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输液效率、输液安全性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粘贴胶布耗时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安全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在输液环境、护理工作以及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系统能够提高门急诊患儿的输液效率,确保输液安全,改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输液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丁雪菱  高良敏 《当代护士》2021,28(5):119-121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自愿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抽取例数总计220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计120例,给予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儿共计10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静脉注射成功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属满意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继而探究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优化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简文娟  ) 《全科护理》2014,12(9):818-819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方法]儿科门诊输液的3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为患儿输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度、心理舒适度、家长满意度、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运用能促进患儿输液的顺利进行,对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配合度、家长的护理满意度、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及FLACC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值、FLAC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输液配合度,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并减轻患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6月收集的门诊输液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情况、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门诊输液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门诊输液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门诊输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基础输液护理操作合格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人员方面,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基础输液护理操作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方面,观察组输液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婴幼儿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1 000例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500例,对照组婴幼儿采取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分别记录2组婴幼儿的反应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2组婴幼儿哭闹情况相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婴幼儿主动配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婴幼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哭闹,提高婴幼儿的配合程度和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输液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有效率为96.7%,家长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儿依从性有效率为83.3%,家长满意度为73.3%。观察组依从性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运用于门诊输液室的效果,以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及认可度。方法选取2017年3~6月本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输液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0%,投诉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投诉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门诊输液室患者,显著提高了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值得各医院开展、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白血病腰穿鞘内注射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白血病行腰穿鞘内注射术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程度及患儿家长的穿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穿刺操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疏导对门诊输液儿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门诊输液儿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输液的儿童200例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运用沟通技巧实施心理疏导,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行为状况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患儿恐惧心理逐渐缓解,抗拒心理明显降低,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疏导对缓解儿童输液注射恐惧心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治疗的各类疾病患儿100例,医院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治疗依从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输液残留量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护理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显著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患儿疼痛程度、降低患儿输液残留量、降低患儿静脉炎发生率,能够显著缓解患儿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意愿,将140例学龄前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液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即患儿的配合度和输液一次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2.9%,对照组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静脉穿刺恐惧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8110,P0.05)。结论针对静脉穿刺恐惧心理,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学龄前患儿输液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对于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