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质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早在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德就提出了气质的体液说,而关于气质的定义众说不一。Carey认为气质是个体对环境应答过程中伴有情绪表现的行为方式,Thomas和Chess对儿童气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气质是儿童的行为方式,并且将气质分为九个维度,即气质因子,包括①活动水平,②节律性,③趋避性,④适应性,⑤反应强度,⑤反应阈限,①心境特点,③分心强度,②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他们根据这九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气质分为五个类型:困难型、容易型。发动迟缓型、中间偏困难型、中部偏容易型。目前,这~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从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对家长分层进行干预;了解家长处理行为问题的能力;探讨0~6岁儿童心理保健的干预技巧。方法 采用Carey和McDevitt设计,张劲松等修订的《3~7岁儿童气质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进行测查,另外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结果 静安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1.91%,男童低于女童;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其气质类型及气质维度明显相关;父母亲的教养方式、父子关系及母女关系与行为问题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气质及儿童所处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存在明显相关,因此,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851例1个月~3岁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翊铭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48-1949
目的:分析1个月~3岁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对气质特点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6城区1个月~3岁儿童,有效例数851人,分3个年龄组,采用Carey和McDevitt等人设计,经张劲松等人修订的儿童气质问卷进行气质测评。结果:儿童气质类型分布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各年龄段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但随年龄增长,易养型儿童比例略有降低的趋势,启动缓慢型儿童比例略有上升的趋势;随年龄增长儿童气质维度有变化;4个月内婴儿气质的性别差异不明显;4个月以后儿童气质的性别差异已出现。结论: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相对稳定,但儿童气质维度的特点随年龄增长有变化,并出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儿童气质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儿童个性心理特性之一,是儿童正常行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儿童的气质问卷的应用有助家长、儿科医生及其他儿童工作者全面认识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并接受儿童的气质特点,从而在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并能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社区儿童气质结构的因素特征。方法:采用Thomas和Chess儿童气质父母问卷(PTQ)对阳泉城区新华西街7个居民区107名满3岁儿童的气质特征进行问卷评定。结果:社区儿童气质(PTQ)九维度常规显示出社区儿童在社会适应性,趋避性方面有良好反应。社区儿童的活动性,节律性及反应阈随年龄显示出性别差异。社区儿童气质类型以中间偏高型(1-D型)和中间偏低型(1-E)为主。PTQ儿童气质量表(3-7岁)的量测准确性较好,表明该量表应用效果良好。结论:社区儿童气质结构及类型具有其独特性。顺应儿童气质特征开展教育,为社区儿童在稳定的气质特征前题下,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社区儿童气质结构的因素特征 ,采用 Thomas和 Chess儿童气质父母问卷 (PTQ)对阳泉城区新华西街 7个居民区 10 7名 3岁儿童的气质特征进行问卷评定。结果 :社区儿童气质 (PTQ)九维度常模显示出社区儿童在社会适应性、趋避性方面有良好反应 ;社区儿童的活动性、节律性及反应阈随年龄显示出性别差异 ;社区儿童气质类型以中间偏高型 (1- D)及中间偏低型 (1- E)为主 ;PTQ儿童气质量表 (3~ 7岁 )的重测准确性较好 ;符合率达 96 .2 6 % ,表明该量表应用效果良好。社区儿童气质结构及类型具有其独特性。顺应儿童气质特征开展教育 ,为社区儿童在稳定的气质特征前提下 ,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McDevitt SC教授编制《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许多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和维度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结论】 育儿者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为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气质及心理行为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2~3岁)和Carry儿童气质系列中《12~36月龄儿童气质问卷》,对60名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和其中48患儿的气质特征进行调查,并以6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两组儿童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在坚持性、反应阈等气质维度得分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表现出社交退缩、攻击等心理行为问题。 【结论】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有自身的气质特点,同时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应采取适宜教育方式,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婴儿气质的相关因素,为儿童气质、行为问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美国Carey等编制并经标准化的中国4~12个月儿童气质调查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对婴儿气质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的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在婴儿气质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婴儿气质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城区3~7岁儿童气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区3~7岁儿童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方法 采用Thomas和Ches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济南市城区3~7岁正常儿童2042名进行气质调查。结果难养型占9.7%(198/2 042),启动缓慢型占6.81%(139/2 042),易养型占38.77%(793/2042);启动缓慢型及女童易养型有明显年龄差异;6岁组气质类型分布变化较大,中间近难养型、启动缓慢型有明显性别差异;气质的多个维度有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 气质类型及维度的性别及年龄差异以6岁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济南城区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状况与意外伤害儿童气质及行为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济南市市区4所幼儿园4~6岁在园儿童,调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儿童气质,行为等特点. [结果] 在气质调查问卷中,难养型气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相对危险度是3.486.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指数三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意外伤害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应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减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儿童气质及儿童行为问题的临床咨询与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孕母满32周进入研究队列,采用Carey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分别在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评价儿童气质及其家庭环境,并使用CBCL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价。【结果】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与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联系,共同解释56.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2)婴儿期阶段,气质"节律性"和"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母亲年龄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可以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3%;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和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可以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4.3%;学龄期时,气质"适应性"、"坚持性"、母亲年龄和家庭"教育材料"与学龄行为问题有密切联系,可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8.4%。儿童早期气质特点联合家庭环境("父母参与"、"父母情绪"和"教育材料")、母亲年龄以及儿童性别等因素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及早对高龄母亲、家庭养育环境不良、具有消极气质特点的男童采取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托幼机构为基地,运用气质理论对学龄前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早期干预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某幼儿园202名学龄前儿童,采用Carey"3~7岁的儿童气质问卷"和"幼儿行为量表"进行调查。以气质为线索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早发现和早期干预。【结果】研究组儿童干预前后除了躯体诉述因子外,其余的社会退缩、抑郁、睡眠问题、攻击、破坏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则没有差异。【结论】运用气质分析的方法能够早期发现儿童的问题行为并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发生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探讨应用气质困难指数筛查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为制定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适宜工具。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Carey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600名3~6岁幼儿园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气质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的检出率为37.4%,其中男童检出率为40.5%,女童为33.1%。焦虑/抑郁、退缩、注意力、社会化问题、攻击行为因子得分,男童均显著高于女童(P均<0.05)。气质困难指数与儿童行为总分及各行为因子得分均有显著相关(P≤0.001)。 将Achenbach CBCL作为金标准,气质困难指数(3分为临界值)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灵敏度为9.9 %,特异度为97.2%。 结论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儿童的气质困难指数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将其作为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有较高特异度,与经典CBCL方法比较,方法简便易行易于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5.
气质是人与生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其发展对儿童的个性和心理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是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该文对气质的相关理论、气质的影响因素、气质评估在儿童保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指导服务于儿童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注意儿童气质,帮助家长更为全面地了解儿童心理行为方式,调整不良的教养方式,制定诊疗方案和干预措施,提高依从性和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市学前儿童气质特征及其与行为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儿童气质量表(PT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以向家长和幼师发放问卷的形式,对467名3~6岁儿童进行了气质、行为及社会生活能力调查。结果易养型(E)、难养型(D)、启动缓慢型(S)三类气质特征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06%、291%和103%;D型和S型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低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E型。结论学前儿童气质特征对其行为表现和社会生活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提示要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行为方式与社会生活能力,必须了解其气质特点,并根据气质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7.
儿童气质是儿童个性中的情绪和动力特征,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了解肥胖儿童的气质特点,对控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均有重大意义,同时帮助儿童工作者和家长对肥胖儿童进行正确、合理的抚养教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特征及心理行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及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及3~7岁和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气质类型、气质维度、不同气质类型行为因子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肥胖儿童的干预措施应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及心理特点制定。  相似文献   

19.
王巍  冯宁  倪锡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49-4850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的特点,探讨气质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13名正常体重健康儿童进行气质测定及分析。结果:①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气质维度可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教养要依据其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儿童气质与行为、家庭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特点及与行为、家庭教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onners父母及教师问卷及子女教育控制源量表对190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平易型儿童占37.9%,中间偏易型儿童占40.5%,麻烦型占5.3%,中间偏烦型占9.0%,发动缓慢型占7.3%,麻烦型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各气质维度与其它多项行为因子有显著相关。母亲学历越高,儿童气质愈偏平易型;父母学历越高,儿童学习问题越少,气质类型越积极儿童,其父母的责任感越强,而儿童出现行为问题也越少。【结论】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儿童气质的形成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