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脑外伤术后病人进行早期的心理及干预,消除和缓解病人的紧张及恐惧心理.使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早日康复.方法 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最优质的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预期的心理干预效果.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行为治疗.结果 消除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对疾病的精神压力,担心,猜疑等不良心理倾向,使其得到有效满意的治疗.结论 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的诊断或病情恶化,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一些病人出现了心理危机。一年来,我们对我科13例心理危机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3.
传染病的诊断或病情恶化,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一些病人出现了心理危机.一年来,我们对我科13例心理危机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孕妇心理状态及心理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丽水市妇幼保院140例妊娠剧吐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管理干预。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孕妇入院和出院时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孕妇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临床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剧吐孕妇进行心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孕妇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丽  赵彩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61-16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服务模式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1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除采取剖宫产手术疾病护理常规外,还组建了心理干预小组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时准确到位的心理干预,阶段性的咨询和辅导。结果:明显缓解剖宫产手术患者焦虑紧张程度、改善产后抑郁情绪,而术后镇痛效果、预防产后出血、有效母乳喂养显著提高。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服务模式的剖宫产手术患者明显缓解或消除了的各种不良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护理,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体现人性化服务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母婴愈后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茹 《天津中医药》2002,19(4):47-4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与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SLRE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量表(MMPI)的测评.结果接受综合心理干预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达健康人标准,高血压病患者的年心理紧张值在一般人范围内,MMPI各因子分于各组出入院比较均无价值.结论心理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柳丹  艾亮  张彬 《陕西中医》2016,(10):1415-1416
目的:观察针灸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病例190例,将其中使用针灸联合心理干预方法治疗的病例140例设置为观察组,将未使用针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病例50例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心理变化、预后状况、满意度与治疗成本进行研究。结果:使用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预后与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使用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预后状况与满意度,并且能够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得到解除,较为有效的控制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8.
张美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78-178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陪护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DS,SAS评定工具,对94例住院病人陪护亲属进行测评.结果:94例患者亲属在干预前SCL-90,SAS,SD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经干预后评分都明显改善(P<0.01).结论:精神病人陪护亲属常处于紧张、焦虑、抑郁及敏感状态,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应关注陪护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准备对结核病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提前3d让患者填写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并依据患者反应的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以及交谈、咨询、指导和劝服等方法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疏导、术中心理暗示和术后注意事项等。结果:对结核病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心理干预取得预期的成效,使结核病患者认同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结论:在对结核病患者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结核病成功率,促进结核病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心理干预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茹 《天津中医》2002,19(4):47-4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采用心理卫生正评量表(scl-90),分别与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SLRE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量表(MMPI)的测评,结果:接受综合心理干预的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已达健康人标准,高血压病患者的年心理紧张值在一般人范围内,MMPI各因子分于各组出入院比较均无价值。结论:心理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乳腺增生病人临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70例乳腺增生患者,按数字抽取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状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紧张,抑郁、恐惧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紧张、抑郁、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患者保持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产生,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对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急诊应激反应时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救援措施:语言护理,实施行为放松疗法,非语言观察病情和遵医嘱对症处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救援,缓解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预防了应激反应的恶化,减除应激反应,避免纠纷的发生。收效显著。结论:对外伤应激反应患者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在医院康复治疗也成为一个不可缺少治疗步骤,但是首次治疗患者恐惧、害怕等心理也影响治疗.现将我科从2010年6月-2010年9月240例首次电针治疗心理分析与护理心理干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分析 1.1 恐惧、紧张心理.人的恐惧、紧张感作为一种情绪,是对陌生环境,压抑氛围而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建议电针治疗时候患者自然出现针刺疼痛、晕针、断针、漏电意外与各种风险意外联想而出现恐惧紧张感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疗效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28例甲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干预后3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的测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程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焦虑情绪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逍遥丸合并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逍遥丸、氟西汀,治疗组加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逍遥丸心理干预对抑郁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在老年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面细致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在治疗老年骨折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骨科2006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49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观察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骨折患者49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11例,经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情绪、增进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减轻初产妇分娩前后不良应激反应效果。方法:将1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92例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及分娩方式等情况,比较分娩前后心理护理干预指标。结果:观察组情绪稳定优于对照组,且焦虑减缓、抑郁减轻、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结论:初产妇分娩前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痛苦小,产程短,产后康复快,自然分娩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贝尔麻痹(Bell’S palsy)神经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对6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SAS、SDS、HAMD、HAMA治疗前后进行测定,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贝尔麻痹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通过SAS及SDS评定,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HAMD、HAMA评定,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手段能显著改善贝尔麻痹患者心理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关于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应用系统心理干预手段对其焦虑情绪、康复情况的作用分析研究。方法选取88例在该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心理护理、系统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以不同心理护理手段对于术后康复效果的作用。结果经过系统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焦虑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评分下降,好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效果显著的好于对照组,两组组间的各项数据,经过详细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的护理中,应用系统的心理干预手段,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且其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透析前教育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预期行动一静脉内瘘术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干预组实施有计划的透析前教育。结果:干预组开展预期AVF术明显提高。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对照组,且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透析前教育可以提高AVF术的预期开展率,有较高社会支持的患者其心理抑郁、焦虑较低,治疗依从性高,积极配合治疗。透析前教育能使患者及家属及时把握治疗时机,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