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及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1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厦时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推拿治疗,对照组给半导体激光及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利用颧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两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提高幅度较显著(P〈0O.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0.2~0.4g,加5%500mL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2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眩晕消失时间为(3.3±1.5)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4.1士1.1)天,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为(6.6±2.8)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9.9±2.9)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症状缓解迅速,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通络活血,荣窍定眩,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已明确诊断为颈性眩晕1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治疗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乙组(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治疗,治疗方案均为1次,天,10天/疗程,连续3疗程。结果: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推拿治疗,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并以单纯针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组,75例)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1.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41%,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g,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纽各20例。治疗组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尸〈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O.05);2组间改善指数比较,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临床纳入颈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银丹心脑通联合针刺疗法)和对照组(口服西比灵),各40例。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对两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疗效症状评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V评分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肩痛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在眩晕、颈项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60 例,予艾灸结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 60 例,予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灸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邓宁  金涛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49-51
目的:探讨透刺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法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变化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透刺法治疗后MCA、ACA、PCA最高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透刺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症,能够改善眩晕症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9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颈椎推拿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药物加颈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X线摄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的检查变化。结果:近期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23.6%、96.4%;对照组为14.3%、73.8%,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2疗程时VA、BA的VS、VD、Vm、PI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X线摄片上寰枢关节紊乱改善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43.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2.1%;对照组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寰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医手法“四步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四步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算机处理。根据各项数据结果探讨“四步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控显率80%,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控显率64%,总有效率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程度、频度及伴随症状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一“四步法”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肌松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TCD和X线表现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3-6夹脊穴、大椎,加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体征变化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掌振大椎穴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理疗对照组,各55例;推拿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掌振大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椎动脉血流的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4例和51例完成全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6.5%(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日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EDV加快(P〈0.01),RI下降(P〈0.01)及血管内径增加(P〈0.05);对照组仅RI降低(P〈0.05),且治疗组RI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掌振大椎穴结合牵引能有效改善CSA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片结合颈肩部软组织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5天为一疗程)。结果:主要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颅多谱勒检测检查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良率90%,对照组优良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颈性眩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药”并用治疗组(A组)与针灸理疗治疗组(B组)各600例,观察比较两组眩晕、颈肩痛等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及眩晕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程度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改善颈肩痛优于B组;随访(1~3)个月,A组复发6例(10%),B组复发18例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传统的针灸理疗,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