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采用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的10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均显示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23±4.31)周,患者复位准确,均未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后,有55例优,27例良,18例可,优良率为82.0%。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复位情况较准确,手术视野相对较清晰,固定性较良好,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踝关节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顺序。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接收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6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手术入路与复位固定顺序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双踝骨折患者采取腓骨后外侧行纵直切口,内踝前方行弧形切口,在外踝复位之后再进行内踝复位;三踝骨折患者选取腓骨后外侧弧形切口,而内踝前方采取弧形切口或是内侧切口,从后踝开始,进行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韧带的顺序复位,并用Baird-Jackson评分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术后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术后随访发现,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4.64%,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症状。结论在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要采取适当的手术入路方式,并结合外踝解剖复位原则,按照复位固定顺序进行,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侧脱位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塌陷骨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6例旋后外旋型4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踝关节内侧脱位入路处理后踝塌陷骨块。观察术后骨折的复位,伤口愈合,是否存在距骨或者胫骨远端缺血性骨坏死等情况。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为(9.8±1.5)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未发现伤口并发症、距骨或者胫骨远端缺血性骨坏死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为(2.8±0.6)个月,未出现内固定失效。踝关节功能良好,踝关节AOFAS评分为82~96分,平均为(92.6±4.9)分。结论:踝关节内侧脱位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塌陷骨块暴露充分,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Pilon骨折1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应用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及采用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无胫后神经麻痹,腓骨长短肌腱无激惹现象。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3.5(12~16)周。术后第3天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关节面解剖复位14例,一般复位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89(80~100)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对于后Pilon骨折,尤其伴有腓骨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应用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43例,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内踝骨折。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疼痛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为(87.1±14.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30 d,平均为(19.1±6.7)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为(15.0±6.7)个月。术后3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钢板外露,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未出现骨折再移位、内置物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的步行功能状态,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定:优29例,良1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0.7%.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复位容易、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漂浮体位下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该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利用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对患者外踝后踝骨折、前后侧入路治疗内踝骨折,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中除了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在换药扩创痊愈后,其余患者均为甲级愈合。对220例患者进行了必要的术后随访,时间为5~21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骨折情况均已痊愈,没有出现钢板松动或是断裂的情况。结论利用漂浮体位下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有助于患者踝关节骨折位置的暴露,对后踝和内踝的解剖复位固定十分有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41~76岁,中位数53岁。左侧11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Lange-Hanson踝关节骨折分型为旋后外旋型Ⅲ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中位数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0.4±15.6)分,优13例、良4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4岁,中位数38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1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术中采用踝关节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后外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依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94.23±4.35)分,优12例、良7例、可2例。术后并发腓骨肌肌腱炎1例,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均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骨折可达解剖复位,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统计并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3个月及6个月AOF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进行积极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按照Kennedy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手术后2周、1、3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4±1.3)周,术后皮肤感染3例,固定钉断裂1例。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对外踝进行复位固定,然后采用内侧切口对后踝和内踝进行复位固定,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最优手术路径,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习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4例患者术后疗效:优51例,良9例,优良率为93.75%。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一例僵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确切,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移植配合补肾密骨片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试验组38例采用局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配合补肾密骨片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观察X线所示骨痂形成情况,评价两组在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36例,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2例施术后6个月仍未见骨痂生长,后行植骨加压内固定术愈合。对照组骨折愈合31例,平均愈合时间8.9个月;9例施术后6个月仍未见骨痂生长,后行植骨加压内固定术骨折愈合。两组骨折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髓移植配合补肾密骨片可以改善成骨能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观察1组肩胛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6月~2008年12月本院1组病例共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1~67岁,平均40.6岁。按Miller分型,其中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1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健侧卧位肩胛骨外侧缘切口行内固定术。术后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评定,后者以Hardegger肩关节功能为标准。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4.1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5.2月。按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到术后最后1次随访,其中优:11例,占47.8%;良:8例,占34.8%;可:3例,占13%;差:1例,占4.4%。结论:对MillerⅡ-Ⅳ型肩胛骨骨折病例采用肩胛骨外缘切口行手术内固定配合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置,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入路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例(10足)。手术前后测量X线片B hler角、Gissane角,定期随访并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B 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0,P=0.000;t=4.912,P=0.001)。随访12~58个月,平均25.1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切缘坏死感染。Maryland评分93~100分,平均96.8分。结论:跗骨窦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暴露充分、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可膨胀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间36例胫骨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早期做非负重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5~16月),36例均达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7~30周,平均13周,骨延迟愈合3例,肢体缩短5例,无断...  相似文献   

16.
程中午 《世界中医药》2014,9(8):1026-102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于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行中医正骨处理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法(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其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7~12月,平均(9.8±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9周,平均(16.3±2.7)周,骨折均良好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90分)17例,良(80~89分)13例,一般(70~79分)2例,差(70分)0例,优良率93.8%。结论:中医正骨加LCP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保持良好,不变形,固定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的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3±1.4个月。观察组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1.8周,愈合优良率为95.00%,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对照组37患者骨折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2.1周,愈合优良率为72.50%,4例患者发生感染;二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操作简单,局部血供破坏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优良率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21例。所有患者均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加用中药口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0.3)h,出血量(86±1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l2周,平均外固定时间20周。术后l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83.53±4.80)分,优10例,良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4%。并发症情况:针道感染2例,膝关节僵硬者1例,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断裂病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中药内服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徐仲翔 《新中医》2014,46(1):93-9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2组均行手术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单纯西医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恢复,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期进行手术恢复。2组均治疗6月。观察比较骨密度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腰椎正位、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4个部位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单纯西医治疗后仅Wards三角的骨密度较治疗前上升(P0.05)。单纯西医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5月,中西医结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3月,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手法复位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最佳外固定位置。方法:将10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腕伸位固定,对照组49例,采用腕屈位固定。所有病例均经过3个月~5年、平均2.3年的随访,对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两个指标优良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腕伸位固定方式在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好于腕屈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