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试论《墨经》认识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墨经》认识论特点的分析,认为其认识论内容是我国古代逻辑学基础,对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的系统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深入研究墨家认识论,对于准确理论和掌握《内经》及中医学基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书名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占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内经》中的《素问·咳论》就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疾病转归、治疗原则作了系统的阐述,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咳嗽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内经》是一本法书,其理论具有标准、圭臬以及方法论之效力,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正如孟庆云教授所说:《内经》就是以丰富的方法论内容,参与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于临床实践,也以此赋予中医理论的特色。[1]笔者在30多年的《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认真体会《内经》所揭示的一些基本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谈点个人的体会,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由裴妙荣教授主编的《中医学基础实验教程》正式付梓 ,令人欣喜 ,细读之后 ,感受良多。中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体系 ,其理论植根于整体认识论和动态的辨证论治思想。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在数千年的辉煌历程中 ,嘉惠于世 ,贡献很大。但是不能否认 ,与理论不断更新 ,框架不断突破的西医学乃至其他自然科学比较 ,中医学毕竟较少应用实验科学 ,使得其理论体系的发展仅是在经典理论的框架内微观渐进 ,几千年的学术进步也没有能够超越《内经》、《伤寒杂病论》奠定的理论基础。当我们把着当今时代发展脉搏的时候 ,深切地感受到中医学必须…  相似文献   

6.
《内经》素有“四大经典”之称,为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二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综观中医学的发展史,其理论渊薮无不源于《内经》,给后人留下深深的痕迹。推拿作为  相似文献   

7.
从《内》《难》经入手看“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晔  段延萍  周杰  马赟 《陕西中医》2009,30(2):222-223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源,是中医临床的始祖,《难经》也是中医学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阐发了《内经》等古代医籍的经旨并补充其不足,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该书与《内经》齐名,也被尊为“医经”。  相似文献   

8.
《内经》提出“司外揣内”,奠定了中医学通过外在表象推究内在机理的思维基础,并将应象思维方法广泛地运用於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本文结合《内经》理论与中医临  相似文献   

9.
一、继承与发展《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骨伤科学正是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内经》的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完整的临床科学。整体观的继承与发展:《内经》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血  相似文献   

10.
正《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中医学治则治法有着丰富的论述。治则治法是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亦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对《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相关内容的英译进行系统研究。对此,笔者试图对《内经》不同译本中治则治法学说相关术语或条文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德国功能派学者诺德提出的"纪实性翻译"和"工具性翻译"为视角,探讨《内经》重要治则治法术语或条文的英译  相似文献   

11.
白东艳  宋强  陆原 《山西中医》2001,17(2):60-62
易学和中医学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它们以其精深博大的丰富蕴涵 ,令海内外学者瞩目。在科学高度昌明发达的今天 ,世界性的《易经》研究热和中医热方兴未艾。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流派之一。《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蕴涵着丰富而深奥哲理的筮占书 ,《易传》是对《易经》经义的阐释和发挥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已初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而《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著作 ,不仅其所提出的医学理论至今仍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而且其确立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 ,亦为现代中医所继承和发展。《内经…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作为"医家之宗",一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历代学习中医学者必须研习《内经》之书。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传统的《内经》案例教学(CBL)教学方法多侧重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记忆、掌握与理解,在如何应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探索其引入到《内经》教学中,并将问题教学(PBL)法引入以构建《内经》实践教学。其中结合《内经》自身特点,构建PBL核心问题,把握核心问题,实施PBL教学法,将有效拓展教学内涵;结合《内经》理论,筛选古今医案,应用标准化病人(SP),实施CBL教学法,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二者优势互补,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搭建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连接的桥梁,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内经》理论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及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睿  成泽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77-1878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  相似文献   

14.
<正> 《内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原则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学理论虽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但许多带根本性的医学观点,仍然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虽然篇幅浩繁,文理深奥,但其中心思想,都是围绕着如何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的问题。这一思想并贯串在《内经》全书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等方面。兹引证《内经》有关原文,分别阐述如下: 一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虽然是古代哲学中两种不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与睡眠障碍刘进乔敏(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睡眠障碍营卫学说作为中医学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诊法等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论著。《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理论精华一直煦育着历代医学,为世代医家所推崇。近年来,中医学在嗓音医学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成绩,追溯其本,渊源于《内经》。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中“心开窍于舌”的说法始于《内经》,其中对舌与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后世也宗其说法,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内经》认为,“心开窍于舌”对于生命活动、临床辨证尤其在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的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汇粹 ,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天人合一”“人人和同”。所谓“和”在古代美学意识中是比较模糊的 ,而且“和”这个概念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对世界的不同的认识以“和”的理解也不相同。《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以《内经》的理论为基础 ,构成了中医学在临床解释人体各种医学现象即人体的生理现象 ,病理现象以及以病人的诊断及治则的基础。因此 ,《内经》审美特点也就反映了中医学理论的特点。“和”在《内经》中的特点也就代表了中医学理论对这个概…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全书中药物性味理论的运用已经堪称完善,提出的药物五味用药体系一直为后世所宗,并总结出有关辨证、治法与组方原则、饮食宜忌等理论。探讨《内经》对药物运用的指导意义,可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理论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经》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使中医学从经验医学升华为理论医学,更在于它所确立的治疗法则。笔者长期遵循《内经》理论和法则治疗便秘,效果甚尽人意,遂成此文,期与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