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Ig、C3、C4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老年人作正常对照。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生物素扩大)法,测定各例血清IL-10浓度。②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各例血清Ig、C3、C4含量。结果2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IL-10的含量为(11.49±4.24)Pg/mL、IgG(11.3±2.21)g/L、IgA(1.9±0.7)g/L、IgM(1.4±0.36)g/L、C3(1.2±0.22)g/L、C4(0.3±0.09)g/L。20例COPD患者血清IL-10含量为(63.18±48.35)Pg/m l、IgG(12.5±3.56)g/L、IgA(3.1±1.32)g/L、IgM(2.6±0.94)g/L、C3(1.6±0.5)g/L、C4(0.5±0.14)g/L。结论COPD患者的IL-10、IgA、IgM、C3、C4、与健康老年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提示IL-10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和体液免疫调节,血清IL-10检测是COPD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刘玉莉 《北方药学》2012,(4):125-12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其主要特点为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8000万人患有轻度至重度的慢阻肺。近年COPD的病死率与患病率均较高,已位居世界疾病死因的第四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无其它炎症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40例,其中吸烟者20例,非吸烟者20例,缓解期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对象40人,无吸烟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I SA)对各组COPD患者的血清IL-17和ICAM-1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2)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组血清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3)急性加重期吸烟组患者血清IL-17、ICAM-l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4)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与ICAM-l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507,P均〈0.05),且在急性加重期这两个因子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4,0.367,P均〈0.05),与P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6,-0.366,P均〈0.05)。结论 (1)IL-17和ICAM-1可能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且与疾病分期及缺氧严重程度相关。(2)IL-17可能促进ICAM-1的表达,二者均与COPD全身炎症相关。(3)吸烟是促进COPD患者IL-17和ICAM-1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等氮、等热量肠内营养支持,选取肠内营养液能全力鼻饲;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水化后加入肠内营养液中,bi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及肠内营养达目标供给量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D-乳酸及大便分泌型IgA(SIg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达目标供给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乳酸较前明显下降,大便SIgA水平较前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5.
吴毅力 《北方药学》2013,(12):171-172
阐述康复护理的目的、内容、经验以及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作用,旨在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自身保健意识、预防急危重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等。慢阻肺由多种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廷芝 《河北医药》2002,24(7):593-593
营养不良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病程长 ,反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造成高代谢、高分解状态 ,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营养状况严重影响其生存率和预后。1 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不良的原因1 1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由于COPD患者长期缺氧 ,高碳酸血症和心功能不全。胃肠道瘀血 ,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1 2 营养物质摄取减少 由于心肺功能不全和进食活动受限 ,限制了营养成份的摄取 ,茶碱及广谱抗生素等药…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引起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危害严重,治疗困难,预期寿命显著缩短,是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调查表明,估计在2020年COPD将会成为全球第五位的疾病负担。目前我国COP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相当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年来部分人口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3·17%,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案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目前,中西医对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报道,在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尸检中,约有90%的病例合并肺小动脉栓塞[1]。就COPD与脑梗死的相关性问题,我们回顾性分析1990~1998年我科所收治的部份脑梗死病人120例,并前瞻性分析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120例脑梗死患者均为我科1990~1998年收治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5例,年龄50~88岁,平均70岁,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由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112 25例COPD…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41例COPD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指导有效排痰、技能训练等。结果41例COPD患者有关COPD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率上升,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提高。结论综合护理提高病人对COPD的认知水平,对疾病的控制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患者40例为实验组,其中20例患者处于活动期,缓解期患者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IL-6及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活动期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活动期Trge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活动期CD19+CD69+显著高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患者血清IL-6、IL-10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Treg水平下降,其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狼疮性肾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诊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67例(2002-09~2006-08)COPD伴发PU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季节、生活饮食、辅助检查、整体护理、药物治疗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内在规律。结果COPD容易伴发PU,中老年居多;PU以十二指肠溃疡(DU)居多;COPD伴发PU容易被忽视,容易漏诊误治。结论对中老年COPD伴发PU患者,要看到他们的诊断相关性和治疗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抑郁的发病率以及治疗。方法 153例COPD患者,用Zung抑郁自量表进行抑郁评分,抑郁指数≥0.5者诊断为抑郁。将抑郁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忧解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 153例COPD患者中患抑郁者40例,发病率为26.1%,治疗组抑郁症状、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重视和兼顾抗抑郁诊治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50例,COPD稳定期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诱导痰中VEGF水平,并同时测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诱导痰中的VEFG(3945.06±1207.09)pg/ml较健康对照组(2140.63±1091.71)pg/ml明显升高,P<0.001。COPD稳定期VEGF(455.64±260.18)pg/ml,较健康对照组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明显较低(P<0.001)。结论:VEGF可能影响COPD的发病机制,且也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A1组)、100例稳定期患者(A2组)及100例健康人(C组)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IL-17水平。并作肺功能检查,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FEV1%)。结果 A1组血清IL-17明显高于A2组[(73.1±58.4)pg/mlvs.(34.8±21.6)pg/ml](P<0.01),A2组血清IL-17高于C组[(16.4±7.6)pg/ml](P<0.01)。A1组血清IL-17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的漏诊率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135例COPD患者漏诊63例,漏诊率为46.7%.漏诊率随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EV1/FV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EV1%、FEV1/FVC(%)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于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氧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162例,经肺功能检测分为I级(1组)、Ⅱ级(2组)、Ⅲ级(3组)及Ⅳ级(4组),均行24h心率变异性监测,检查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24h内窦性心搏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连续每5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h内相邻正常连续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检查完后给予低流量(1~2L/min)鼻塞吸氧,每天吸氧时间12h以上,1周后再次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对比分析四组患者吸氧前后的SDNN、SDNNIndex、SDANN、rMSSD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吸氧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p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吸氧前,3、4组与1、2组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OPD级别的加重,SDNN、SDNNIndex、SDANN、rMSSD的数值有减小趋势;四组患者吸氧后SDNN、SDNNIndex、SDANN、rMSSD较吸氧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下降,吸氧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较吸氧前升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氧疗可能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福莫特罗治疗;治疗组23例,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对FEV1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日常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各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吸入噻托溴铵与福莫特罗联合治疗COPD,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余彩娥  薛梅 《云南医药》2010,(5):498-5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男39例(81.3%),女9例(18.7%),大量吸烟史37例(77.1%)。病理类型:鳞癌26例(54.2%),腺癌11例(22.9%),小细胞癌5例(10.4%),未定型癌6例(12.5%)。TNM分期:I期2例(4.2%),Ⅱ期3例(6.2%),ⅢA+B期32例(66.7%),Ⅳ期11例(22.9%)。出现可疑症状到确诊时间:1个月内1例(2.1%),2~6个月29例(60.4%),7~12个月12例(25.0%),1年以上6例(12.5%)。治疗方法:手术切除2例(4.2%),姑息性放和/或化疗13例(27.1%),射频消融治疗5例(10.4%),中医治疗15例(31.3%),仅做对症、支持治疗9例(18.7%),放弃治疗4例(8.3%)。结论COPD患者合并肺癌的症状无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COPD患者伴胸痛、血痰、咳嗽性质的改变、胸腔积液、进行性消瘦应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定期X线和痰脱落细胞筛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胸部CT和纤支镜检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大。COPD合并肺癌的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是一组与年龄呈正相关的全身炎症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多系高血压、冠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导致心功能损害为主的综合征。在临床上这两组疾病常常合并存在,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国内外的慢性心力衰竭指南均推荐使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但是临床医师遇到COPD合并CHF患者因担心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而拒绝或回避使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COPD合并CHF患者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安全性得到证实,没有证据显示其降低肺通气功能如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I)。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有研究提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亦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笔者通过观察认为COPD合并CHF患者是否使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要采用“个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